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65
一、名词解释(15分)
1、青铜器
主要指先秦时期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简称“铜器”。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2、文人画(2006年 清华美院、2006年 湖美)
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3、青花瓷小家电品牌
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钴料烧成后呈蓝,具有着力强、发鲜艳、烧成率高、呈稳定的特点。
4、《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5、宣德炉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是明代王室祭祀宗庙和陈列玩赏的器皿,盛行于宣德年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大小阿怡6、紫砂壶
是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程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现赤褐、淡黄或紫。紫砂壶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其中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
7、画像石(砖)
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饕餮纹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是青铜器上最具特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9、唐三彩(2007年 湖美、苏州大学)
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黄、绿、褐等釉在器皿上构成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釉。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
10、六朝三杰(六朝三大家)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这三人各有特,各具特长,时人称六朝三杰。
11、顾恺之(2006年 清华美院)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画以传神精妙著称,并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著名绘画思想。传有后人摹临的作品《烈女图》《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2、迁想妙得(2005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所谓“迁想妙得”,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13、以形写神(2006年 清华美院、2007年 山大艺术学院)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即“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14、陆探微
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
10首关于春节的古诗画家之一。
15、张僧繇
齐梁冠冕一代的大画家,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画家之一。他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疏体画,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16、“没骨法”(2001年 中央美院)
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彩描绘物象的技法。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五代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后几乎隐去笔记,遂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
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用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17、谢赫“六法论”(2003年 湖美、2004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清华美院)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8、谢赫 《画品》
南齐谢赫撰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
19、曹家样(2004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
水中出来一样。“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0、“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004年 华南师范大学)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21、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另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完美的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22、《历代名画记》(2003年、2007年 湖美,2006年 山大艺术学院)
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
23、阎立本
985大学有哪些学校
唐代杰出画家。阎立本的画继承并发展了魏、隋以来“以线描画”,“以形写神”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物精神刻画,用笔沉着清俊,用线遒劲坚实,工笔重设。画有《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昭陵列像图》、《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
24、《步辇图》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作品设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5、吴道子
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 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
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26、吴带曹衣(2002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带曹衣”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试圆转,衣服飘举;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因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两种著名的描发也流行于古代造像。
27、李思训
唐代杰出画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形成意境
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泽匀净而典雅,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唐代的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人称“大小李将军”)
28、青绿山水
是指以工笔重彩形式来描绘山水景物的技法和风格。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代表人物:展子虔,李思训。
29、水墨山水
是指盛唐期间,山水画出现重大变革,有异于青绿山水,出现了以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维水墨简淡为代表的山水画。
30、张萱
盛唐著名画家。擅画仕女、婴儿、鞍马、屏障、宫苑一类题材。他画的妇女形象,“曲眉丰颊,浓丽丰肥,长裙,温润香软,丰厚为体”。是盛唐绮罗人物画的典型风格。画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武后行从图》传世。
三国来了武将搭配31、《虢国夫人游春图》
作者张萱,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此图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中共九人骑马,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画家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通过前疏后紧的构图方法和人马在行进中的姿态,匠心独运地表现了虢国夫人在全画中的突出地位。全画气脉相连,节奏鲜明。
32、周昉
唐代杰出画家。出身官宦之家,官至宣州长史。由于他的出身和生活环境使他能常“游卿相间”,“多见贵而美者”,故其绘画多作“体态浓丽丰肥”的“贵游人物”。是“绮罗人物”的典型作者之一,是张萱之后表现贵族妇女的著名画家。绘画作品见于记载的有一百件之多,流传至今的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
33、《簪花仕女图》
作者:唐代画家周昉。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
妇女的日常生活。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34、韩干
唐代杰出画家,善于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35、荆浩
字浩然。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擅画山水。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所著有《笔法记》。存世《匡庐图》。
36、六要(2006年 中国美院)
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37、《笔法记》
荆浩晚年所作,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