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罗志祥取关周扬青防发(局)〔200946
xx市人防办(民防局)疏散体系建设规划
各县市(区)人防办:
为深入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斗争战备方针,全面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整体抗毁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众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国家人防办《人民防空应急准备实施计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加强疏散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疏散基地建设,是城市实施应急救援计划,减少人员伤亡、保存战争潜力的需要。德州市是国家二类重点防护城市。北临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105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纵横南北,连接东西,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是保卫首都北京的南大门,是守卫省会济南的侧翼屏障,是未来战争中强敌空袭的重要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战争来临,及时有效的疏散是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方式。
加强疏散体系建设是贯彻“以人为本、以民为先”
窦靖童和周迅结婚了防灾理念,从容应对自然灾害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仅2008年,我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10余起。如2008面膜贴排行榜112日南方雪灾中,30万人被围困,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5.12汶川大地震,69185人遇难,374171人受伤,失踪18467,500多万众无家可归。我市虽然地处平原,不是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但由于灾害的不可完全预测性,我们必须在突发的水灾、火灾、雪灾、震灾、生物及化学等突发灾害面前,未雨绸缪,全面提前应对。
加强疏散体系建设,是实现人防向民防转变,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的需要。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充,交通压力不断加大。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而衍生的火灾、化学泄漏等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加大,其产生危害后难以预测,使城乡防灾的承受能力更加脆弱,给城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疏散体系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也是责任政府现代城市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精髓和根本。
二、疏散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为牵引,以做好应急准备和形成应急能力为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科学防护的原则,用全局的、战略的、长远的眼光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加强人口疏散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两防一体化”应急能力,确保我市人口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疏散得开,接收得快,安置得好,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人防的历史重任。
建设的原则: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政府牵头、社会参与;远近兼顾、分级建设;区域对口,平战兼备;均衡布局、保障有力的原则,加强人防应急疏散体系建设。
总体目标:通过三年建设,在场所建设上全市实现“十、百、千”计划,即:建设10个疏散基地、100个疏散地域和1000判几年个疏散点;出台一套规范可行的人口疏散体系建设文件;拟制一套完善的《城乡人口疏散计划》;建设一支指挥保障有力的疏散组织指挥协调机构。
三、疏散体系建设的内容标准
(一)疏散场所的选定。疏散场所分疏散基地、疏散地域和疏散点。疏散基地主要是用于
领导指挥机关、重要职能部门和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在战时和平时应急情况下工作和生活的场所。疏散基地一般选择在距市区和重点目标3—15公里的区域内,地幅在五十亩以上,地面建筑在10000平方米以上,交通、通信、生活设施比较齐全,后勤保障能力充足,能够容纳千人以上的疏散场所。疏散地域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市民应急避险的疏散场所。一般选址于距城市中心区15—30公里,交通方便,生活保障充足,居住面积较大,一次能容纳3000人以上,有一定的医疗条件且远离重要经济目标的乡镇或乡村。疏散点是发生突发事件时,人民众临时疏散场所。疏散点要充分用社会上现有的宾馆、学校、剧院、活动中心、会议中心、体育场馆、公园、广场、绿地、工厂及人防自建、结建人防工程等现有资源。
(二)场所的设施。疏散基地场所的设施是疏散后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交通、电力、医疗、食品供给和通信设施等所有“生命线”工程。场所内要有应急广播通讯设施、应急照明设施、应急供电供水、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供应用房、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及消防器材等。设施应标志明确,主要有区块标志牌、方向指引牌、设施标志牌。
(三)场所的管理。疏散基地场所的管理根据权属性,按照政策扶持、政府主导、部门引
离婚案件管辖导的方法进行管理。疏散场所一旦确定,均以文件明确,并加挂牌子。场所如有变动,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权属单位在人防(民防)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平时的管理,确保一旦需要可立即投入使用,以最快速度实现功能转换。任何单位和部门利用疏散场所进行疏散,必须经人防主管部门批准。
(四)方案的拟制。一是拟制疏散方案,制定疏散计划。主要包括:1.成立应急疏散指挥机构、指定疏散路线、明确疏散场所的位置及通知发放、疏散引导、安置工作程序。2.科学划分疏散的对象和区域。疏散应以行政区划为单元,本着就近就变、便于机动的原则组织实施。疏散区域和对象一旦确定后,要做到单位对单元、户对户对接,并明确有关注意事项。3.建立完善的资料登记,实行定期联系制度。包括疏散地域负责人、联系人;市、县、重点乡镇人口疏散人员的姓名、出生年月、住址、身体状况、、乘坐车辆保障、行车路线、负责人;疏散的地点、面积、设施配备和人员安置数量等,并每年复核一次。二是拟制保障计划。主要包括:警报报知保障计划、通信保障计划、人口疏散与隐蔽保障计划、城市管制保障计划、供电供水供气保障计划、医疗救护保障计划、人防工程保障计划、重点目标防护保障计划及人员疏散应急部署图、人口疏散图、人防工程保障图、人防通信警报网络图等相关图表文字资料。各种方案、计划、保障措施的拟制要内容祥实,
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四、疏散体系建设的要求
(一)加强对疏散体系建设的领导。疏散体系建设是关系人民众平时和战时生命财产安全的民心工程。各级要建立有党、政、军领导参加的城乡共建疏散体系的领导机构,赋予任务,明确职责,确保疏散体系建设有人管、有人抓,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二)逐步加大建设力度。人口疏散体系建设,建在平时,重在应急应战,必须要有长期建设、时刻准备的思想。要在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单独建设与社会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并逐步加大对疏散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抓好疏散场所照明、通信、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大小结合、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人口疏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