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红警如何联网
[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
B.'城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
C.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
共享文件夹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2.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笑嘻嘻 笑______ 笑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文第一个小节写的是获得土地的三黑__________。
[3]从“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你体会到了三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土地的三黑,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1)这两句诗紧扣早春的特之物_______和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与理解。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__________ 尔:_________
[2]这首诗常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对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关于这两句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B.这两句诗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冷露”一词中看出月的空明皎洁。
C.这两句诗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
[3]由“地白”一词,我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______。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那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
(2)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李维嘉暴瘦原因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三国志11韩遂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10. 阅读《金陵酒肆留别》,感受诗中的送别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②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③觞:酒杯。
[1]对题目中的“留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留在酒店话别 B.别后留住金陵
C.临行前写诗留赠友人 D.终究不舍决意留下不再离开
[2]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①诗句中“欲行”的人指__________,“不行”的人指________。
②这两句诗中能体现离别之情的关键词是____。请用自己的话讲述当时的情景: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将离别的情深意长与____进行了比较,这两句诗与李白的《赠汪伦》中的“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11. 课内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
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衰:____________。 德泽: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 焜黄:____________。
何赛飞个人资料[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______________的诗。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 头,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边伯贤金泰妍12. 课外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解释下面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之:______  (2)若:______  (3)沾:______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达送别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理解本诗与普通的送别诗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外阅读。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