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
学前教育实习总结
叛逃罪作者:黄霞
狠狠心说分手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8期
黄英的老公
    安徽省马鞍山市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黄 霞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刘邦趁项羽在巨鹿和秦主力鏖战之际,率部攻入关内,占了秦都咸阳。入关之后,刘邦迅速派兵把守函谷关,“秋毫无所犯,籍吏民,封府库”,可谓野心勃勃。然而不久,项羽取得了巨鹿大战的胜利后,岂能甘心?再加上刘邦内部曹无伤的告密,谋士范增煽火,一场大战可谓如箭在弦,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为了保存自己,接受了项伯的建议,赴鸿门“谢罪”,很快取得了项羽的信任,在宴会上瞅准时机机智逃脱,至军中后立刻除掉了内奸曹无伤,为后来的击败项羽,夺得天下做了一次热身。刘邦在《史记》中的有些表现似乎并不光彩,甚至在许多后人心目中他是一个背信弃义、贪财好、顽钝无耻之徒。但在《鸿门宴》中他的一些做法却可圈可点,因为他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这么说呢?
    可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里所谓的“识时务”是指善于审时度势,并能谋划出顺应世事发展的万全之策。而什么样的人可称称得上“俊杰”呢?那就是当某一个人处于大的形势面前,能够对当前的形势和力量对比进行一个准确的分析,明确各方的利害和冲突关系,从而让自己站在有利一方的人。单就从这一角度来看,刘邦绝对可以称得上“俊杰”。面对项羽四倍于我的大兵压境,硬撑的结果可能是一点取胜的希望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他很识时务地亲自前往鸿门赴宴,这才有后来的“鸿门宴”的故事。
    二、真正的英雄不逞“匹夫之勇”,关键的时候能屈能伸,进退有度
    唐朝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表达了对项羽失败的惋惜。如果说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包羞忍辱的话,刘邦就比项羽高明的多了。为了做成大事,他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在《鸿门宴》中,当他面对着项羽的四十万士气正旺的虎狼之师,他没有逞一时的“匹夫之勇”,而表现出了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他忍辱负重来到鸿门,见到项羽后,首先开口闭口称项羽为“将军”,称自己为“臣”,极显卑微恭顺。他说的第一句话:“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这一句一来是在暗示项羽:咱们是友军,是兄弟呀;二来是在提醒项羽:你还记得和怀王的约定吗——“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别说我刘邦不称王,就是称王也是天经地义的,何罪之有?从而进一步打消了项羽的戒心。紧接着又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郗……”更是将责任推向自己与对方以外的人,并且断言:“‘那可是小人’,小人的话怎么可以听呢?将军您可不是那样的人,一定是小人
父亲节话语感恩>qq飞车经验蛊惑,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也不会恨你。”这样不但取得了项羽的信任,摆宴来招待他,最主要的是还挖出了自己内部的奸细——曹无伤。另外在宴会上排座位时,“沛公北向坐”,不但让项羽上座,而且甘心于位置还在项羽的谋士范增之下。这种能屈能伸进退有度的性格,非大丈夫而不能为也?说他能屈,却屈得恰到好处,屈得不卑不亢;说他能伸,伸得可谓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