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随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广州、深圳、佛山等9座珠三角城市与香港、澳门完善了创新合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以海港为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促其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形态。与世界知名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仍处于婴儿期,虽然没有丰富的高校资源,没有高端的国际金融资源,也没有先进的科技资源,但由于其在经济环境、资源配置能力、聚集溢出功能以及国际连接网络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在优势,被业界学者视为最具有创新活力和创新氛围的湾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逐渐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简称“双创”升级版),实现了创新创业“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机制”的跨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迈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析和更深程度,深度融合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交流的机遇及对策研究
王  鹏    张茹琪
摘 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加强青年融合交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
重要助推器。“双创”升级版给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交流明确了目标与导向,有助
于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度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推动形成一批国际化创新
顶级豪车排行创业集聚地。同时,“双创”升级版弥补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通过制定更具有战略性的政策措施,可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给大湾区青
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双创”升级版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青
年融合交流的“双创”元素及其作用,结合当前粤港澳青年融合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
激发大湾区青年的创造力以及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才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富
黑鸦之舞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
关键词:“双创”升级版;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交流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706(2021)03-0085-07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07409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智库课题(2021GZZK01)阶段性成果。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的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不断升级,
此外,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与
社会纵向流动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成为地区
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双创”升级版扫清了跨地区间的政策障碍
并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为粤港澳大湾区加快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
支撑平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
典型经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此背景下,2019
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
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
和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
将逐渐向世界一流湾区靠拢,成为我国创新产业你的柔情似水
的聚集点,给内地、港澳和海外青年创造了实现
就业目标和创业梦想的机遇。这些来自不同文化
教育背景下的青年聚在一起将激发粤港澳大湾区
的潜能,使粤港澳大湾区早日成为充满活力的世
界级城市和国际一流湾区。 [1]
一、“双创”升级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青
年融合交流的机遇
(一)目标与导向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粤港澳
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2018.12)》将粤港澳大湾
区与世界著名湾区进行对比,发现人力集聚是粤
港澳大湾区面临最明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具有
乘数效应,将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不强、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等一系
列连锁反应。加之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国、两制、
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等特殊性,国内外的相
关经验难以适应其发展,“双创”升级版背景下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交流,需要坚持新发
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交流的
创新创业环境,深度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推
动形成一批国际化创新创业集聚地,将“双创”
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包括“一带一路”相关
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合作的亮丽名片。[2]
“双创”升级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
合交流的六个目标与导向:
一是创新创业服务全面升级,创新创业资源
共享平台更加完善;二是培育更多充满活力、持
旱震理论
续稳定经营的市场主体,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明显
提升;三是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更
加紧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四是
有效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
类功能区优势,高质量创新创业集聚区不断涌现;
五是创新资源要素自由畅通流动,大中小企业创
新创业价值链有机融合;六是拓展创新创业国际
交流合作,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深度融汇。
这六大目标与导向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
交流打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坚实的创新创业发展
基础。在大量优秀青年的集聚作用下,粤港澳大湾
区将带动更多的优质资源有效配置,走出一条不同
于其他著名湾区的发展路径,实现综合实力提升至
世界一流湾区水平,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深
化改革开放和加速“一带一路”战略助推器的作用。
(二)新机遇
“双创”升级版进一步弥补了粤港澳大湾区
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内地政府和港澳特区
政府都为加强青年融合交流制定了更具有战略性
的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给大湾区青年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降低创新创业交流及获取信息成本。为全面
升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双创”升级版着力在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国
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平台,并完善现有孵化机构
和众创空间的服务水平,在“互联网+”的推动下,
鼓励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互联网+”创新
创业平台等。2021年3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广
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广州市天河区开园,未
来将以此为龙头,构建“1+12+N”港澳青年创新
创业平台载体布局,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聚集
的发展高地。[3]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青年在创新
创业中相互交流及获取信息的成本,有利于打造
更加完善、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资源
共享平台生态体系,为青年融合交流奠定了基础。
完善创新创业要素支撑机制。在“双创”升
级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相继推出各种政
策,使青年创新创业要素支撑机制更加完备。在财
税政策上,“双创”升级版积极推进减税降费的实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一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施,在创新创业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更多的资金流向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聚集地;在金融支持上,也鼓励商业银行为创新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差异化服务,加快发展天使投资,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此外还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和互联网股权融资,这些都有利于推进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在生活服务上,政府也将加快解决港澳青年就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保障、公积金、医疗、住房、子女教育、资格证书认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问题,为在大湾区工作和生活的青年提供全面保障。
表1 “双创”升级版背景下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激励
政策激励
广州《支持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简称港澳青创10条)
《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
计划》深圳
《深圳市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深圳市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措施》《深圳市港澳青年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
东莞
《东莞松山湖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莞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中山
《中山市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佛山
《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珠海
《珠海市支持港澳青年来珠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训练)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惠州《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实施方案》
江门《江门市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肇庆
《贯彻落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广东省
《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家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资料来源:粤港澳各地区政府、广东省政府、国家税务总局
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推动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发
展必须要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双创”升级版积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建议全国各大高校实行创业导师制,鼓励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并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实习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为培养人才提供“孵化”机会,更能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双创”升级版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与投融资的融合。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交流的“双创”元素及其作用
均衡的产业结构。近年来,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逐渐形成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结构,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分别在沿海、西岸、东岸、香港、澳门形成具有特的产业带,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调研报告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超过300个涉及多个领域且各具特的产业集,区域内产业分工非常完善,除了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外,还保留着众多不同的传统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并集聚形成了ICT 及科研产业集的产业结构。如此健全的产业结构在“双创”升级版的背景下将给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坚实的制造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良好的生产基地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产业链逐渐向高附加值端升级,以工业制造业为基础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在满足国内庞大的需求之后还可以出口,成为广东“一带一路”走出去的重要内容。目前,传统制造业不断与先进技术结合,逐渐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新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转型升级。在深圳和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产业类型主导产业优势行业
沿海(惠州、
深圳、珠海、
江门)
生态环保型重
化产业带
先进制造业、
医疗设备、油气开采、
石油化工
现代服务业
教育培训、文化创新、
商务休闲
西岸(广西、
佛山、中山、
珠海)
技术密集型产
业带
装备制造业+
农业
新材料、新能源、农业
产品、生物医药、电子
加工、制造外包
李小璐蒋劲夫新剧东岸(广州、
东莞、深圳等)
知识密集型产
业带
新兴产业+
高科技
互联网、人工智能、科
技创新、电子通信、金
融服务
香  港
国际金融中心、对外开放渠道、贸易中心、航运中心
葡语国际交流中心、旅游休闲服务业、旅游
澳  门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发展研究报告
大量专业人才储备。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众多
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公司等,据统计,粤港
澳大湾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四万家,并拥有超
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教育资源
为例,大湾区内约有173所高等院校,仅次于纽约
湾区,在校生超过200万人,其中香港拥有五所全
球排名前50的高校,澳门旅游教育等学科专业水
平居全球前列,广东高等教育体量庞大且拥有完整
的学科布局和产业链。此外,香港科研人员熟悉外
国先进科技、善于根据国际标准开发技术,能够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加之香
港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优良的专业服务等优
势,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借此吸引更多国外先进的科
学技术、创意理念以及研发成果。随着《关于加强
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签署,粤港澳高
校联盟成立,将推进粤港澳三地高校科研合作,为
大湾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图1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发展研究报》
3
2
2
4
73
120
277
173
旧金山湾区
东京湾区
纽约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高校世界
图2  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大湾区教育资源对比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发展研究报》
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
州、深圳、佛山、中山、株洲、惠州六个科技部
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东莞、肇庆、
江门三个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底,
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认定东莞滨海湾科技创新园
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东莞滨海湾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最新实施的省级高新
区政策创新地区。[4]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后,滨海湾高新区将在产业用地、科技创新、
财政支持、规划建设等方面享受上级相关扶持,
高新区内企业享受省一级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
大,对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集聚高端高新产业科
技资源,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有关统计显示,2017年湾区内发明
专利产出数量远超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
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全球半数,技术自给
率接近70%,共发表3.7万篇SCI论文,仅次于
纽约湾区的9.4万篇。[5]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
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培养的新引擎。
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一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0.72
0.8  2.862.14  5.443.96
13.91
25.8
5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发明专利总量
PCT 图3  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知名湾区科技创新实力对比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能力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成长陈述》
男游戏名  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中心。与内地其他城市相比,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能够依托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香港,集合大批具备专业金融经验与知识的人才和专业服务。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CFI)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前20名中,中国有五个城市入榜,分别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前20强金融中心城市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据三席,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罕见的金融中心城市密集度极高的地区。
[6]
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9+2”的城市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岭南文化的核心,并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发展特征。一是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人文环境。自汉代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就与海外文化保持密切的交流,得益于领先全国的航海贸易,粤商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曾被称为五大商帮,即使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下,繁荣的“广州十三行”也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中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融合地,形成多元、开放、兼容、创新的文化特。二是具有稳定的同质性和融合性。同属于广府文化的粤港澳大湾区构成了一个天然文化生态圈,便于三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使粤港澳大湾区的文
化认同感和亲切感更加强烈。
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
港澳青年对粤港澳大湾区了解不足。大湾区建设对粤港澳三地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三地协同努力才能实现突破性发展,但根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调研发现,以香港青年为调查对象,有55.2%的香港青年没有听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另外44.8%的香港青年虽然听过但对大湾
区的创业优惠政策了解不足,对内地整体发展规划认识不充分。原因在于大湾区的相关资讯在港澳地区的宣传渠道不够顺畅,传播内容极为碎片化,使得港澳青年未能及时抓住内地青年和与创
新创业企业交流与合作的机遇,失去发挥各自优势、互惠共赢的机会。
港澳青年的生活服务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港澳地区的特殊性,港澳青年在粤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基本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粤港澳三地尚未建立居民医保、商业保险、社会保险的衔接机制,港澳居民常用药品与内地标准未统一等。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从内地毕业或进行交流的港澳青年约有95%的选择离开,主要原因就是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就业不能获得与内地青年同等待遇和保障。
缺乏紧贴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载体。首先,港澳青年在粤发展面临文化、政策、专业技能等方面的
差异,但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专业的紧贴港澳青年需求的培训基地等服务载体,无法给来粤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次,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虽然都设有对外宣传的、等,但据调查超过半数的港澳青年不习惯使用,缺乏网上交流窗口和信息对接平台,港澳青年获取信息渠道受限。
涉及“双创”领域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不够完善。根据有关调研发现,内地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不够,约有43.5%的香港青年表示创业资金缺乏,54.5%的香港青年认为创业经验与对市场的认知不足成为在粤创业的最大阻碍。此外,调查还发现存在部分港澳创业项目无法适应内地市场,在内地创业筹集资金比较困难、内地银行借贷或评定准则要求过高等问题。在税收政策方面粤港澳三地也存在冲突,与港澳税制相比,内地较高税率、重复征税等问题也给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增加了压力。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并未充分发挥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技术的输出与吸纳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和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使得大湾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