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期(总第71期)
No.4 2020 ( Serial No. 71)
节假日高速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
—档案管理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要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
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基于g •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表明,在"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发展的可 行性路径中,“创赛融合”将是一个有效路径。其有效的前提在于"三创”的社会发展动能定位与青年作为"推动社会 发展最重要力量”的使命定位天然契合,“创赛融合”的平台化与青年合作发展的
舞台需求之间天然契合。为了 "创赛 融合”的有效实施,必须注重“创赛融合”的平台化建设与全流程的“赛”事训练,必须强调"创赛融合”的社会调 研和文化逻辑,必须注意学科交叉运用和专业的深耕,必须加强“赛”事过程中的青年情商教育与团队合作引导。当 然,“创赛融合”作为一种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的有效路径思考,其持续跟进与成果巩固同样也需要给予重
视。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创赛融合”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562 ( 2020 ) 04-0097-07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 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开启了粤港澳大湾 区发展的新时代,这同时也使香港、澳门与珠三
角九市(以下简称“大湾区三地”)的青年合作
发展迎来了新时代。但是大湾区三地基于社会制
度和法律制度不同的诸多思维及意识层面的不同
收稿日期:2020 -09-02
基金项目:全国地方党校2019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共建洪■治共享视域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与内在逻辑研 究”(编号:2019dfdxktl49);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0年度课题"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基本路径与实践创新研究” (编号:2020GZGJ204): 2019 - 2020年度广州市团校科研课题"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 2019TX04); 2019-2020年度广州市团校科研课题“新兴青年体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2019TX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春丽,女,广卅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广州志愿者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635。洪 莹,女,暨南大学副研究员,广东广州,510000.王静,女,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广州志愿者学 院)讲师,广东广州,510635o
洪永时简历4卅孤就0年第4期 97
之下的青年,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呢?这正是当下颇值得我们青年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八章第二节“共建人文湾区”部分有四个关键点:“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的关键点为我们到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发展有效路径的基本思考方向。其具体内容有这样的一个表述:“在大湾区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
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
基于以上思路大框架下的基本思考方向,结合我们正在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开展“创赛融合”工作,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的最佳有效路径之一。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关于“创赛融合”这个本文核心概念,并没有学术上的权威界定,但是顾名思义,本文提出,将其定义为:将青年“创新、创意、创业”(以下简称“三创”)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比赛活动的形式贯穿其中,并在后期持续跟进与巩固的一种促使青年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参与中共同融合发展的实践。
进行相关内容的知网检索发现,仅有以下4篇相关文献:一是《产教融合下“课赛创”相结合的金属学原理综合实验课程研究》,该文提岀把应用型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以培养适用新形势新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⑴二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训赛创”四位一体深度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文提出一种以教学、实训、竞赛和创新创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⑵三是《教赛融合机制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该文提出一种将教学与竞赛融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⑶四是《基于“创、赛、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
实践》,该文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验,应该与比赛及考证相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观点。⑷笔者发现,以上4篇文献的基本思路就是要表达与呈现一种青年人才的培养方式,思路相对狭小,拘囿于学校内部大学生的培养。而当我们扩大思维的视野,基于一种大地域观下的大湾区三地青年人才培养与融合发展而言,“某某”与比赛融合的工作思路、教育思路等均有其时代趋势与存在理由。故,“创赛融合”作为我们在大湾区促使青年人才合作发展,共同致力于大湾区深层发展内核,就与之有一定的契合性与相当的合理性。
二、研究问题及方法
本文致力于研究2个问题: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发展路径中哪一些或者哪一个是最有效的?这个路径的前提和实施应该是怎么样的?基于暨南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及案例,我们开展了相关研究,并鲜明地提出我们的观点:基于各种要素的考量,“创赛融合”可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的最简易化且有效路径,该路径实施的普遍性、固定性和长期性将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储备,进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青年人才——人才中的核心的发展与融合,提供一种另辟蹊径的实践性思路。为此,以上问题将采用理论推演与案例法的研究方法。
三、大地域观下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可能路径的选项
刘阳半藏森林出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给世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全球化中的局部地区地域化,将大湾
区三地,即“9+2”城市划归一个大区发展,其政治考虑、科学意义和积极的带动效应将在历史的发展中,彰显其巨大的发展视野和手笔。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样的地域化要想到达成功之彼岸,如何寻实践性路径和可行性思路?大家均知道的事实是,大湾区三地同归一个国家,但是存在两个政治制度、三个货币体系、多重文化背景、多向思维习惯,其要完全融合一体,需要多年的“磨合”。这里的“磨合”要从哪个领域开始、从哪个体开始,成为我们行动之前需思考的首要关键问题。
毋庸置疑,青年是未来的希望,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地域真正融合发展成功与否,发展的前景光明与否,均在于青年一代的交流与融合。所以
98彳卅孤RL罟*・2020年第4期
我们认为先从大湾区三地的青年体合作与发展、交流与融合开始。至于从哪个领域开始这样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可以列出以下选项,进行综合考虑。
(-)政治领域的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
显然,政治制度的长期不一致、政治形式发展历史的不一致、政治话语体系与思维方式的长期复杂性,均决定了此三地青年首先在政治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行性不佳,可能性也不会是最优。
(二)经济领域的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这理应是此三地青年合作发展的首要领域。那么,作为青年的“经济领域”又是什么呢?青年的年龄介乎14-35岁之间,这之间的青年最主要的“经济领域”活动内容就是跟求学、就业和创业,以及婚恋与社会参与等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稳定形成期在大学期间,由此,此三地青年合作需要从此领域起航。求学的最后环节就是就业或者创业,就业或者创业的起点与奠定的基础则是婚恋与社会参与,所谓“成家立业”就是青年后期最主要的实践内容。至此,三地青年最应该均可以合作的共同内容就是,求学后期与就业早期,所以本文提出的委托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创赛融合”工作是此三地青年合作发展的不二选择。
(三)文化领域的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
大湾区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开展优势互补,这也是永恒和普遍性的融合路径,具体需要寻落脚点,如开展交流,政府层面的交流有时难免带着僵化与刻板印象,而来自民间及青年自身的交流,比如文化创意及创业则容易给青年带来天然的好感与易于亲近。
(四)社会领域的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
当今社会,在社会领域建设中的社会治理创新已然属于创新领域的一匹黑马,青年参与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如何进行社会组织的创新创业,给更多热心的青年更低门槛的进入提供了一股时代的现实
推动力。
(五)生态领域的大湾区三地青年合作
此领域的青年合作更多地跟科技相关,需要相当的专业基础,当然也可以与其他领域一起进行。总而言之,以上的简要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的梳理。此部分我们的结论就是,我们观点提出的前期考虑,也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对于青年而言,在当前大湾区三地发展的良好形势下,依托高校进行的三地“创赛融合”是三地青年合作发展的最佳路径选项之一。
四、“创赛融合”青年合作发展路径的有效前提
(一)“三创”的社会发展动能定位,与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力量”的使命定位天然契合
“创赛融合”之“创”即“三创”:创新、创意、创业。它能够推动产品及服务从无到有,由实验室或者比赛呈现,进而走向社会,使到社会和个体的双向不充分发展得到了从设计到生产、使用的充分发展。创意是源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深化为经济回报,却不一定追求经济回报,生活的多样化与丰富多彩均源于创意。创意可以转化为创新,也可能转化为创造。而任何一个个体的创新创意在条件成熟之时,完全可以实现创业。
同时,时代的形势已经为“三创”的社会发展动能高调定位。例如,中共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能,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创赛融合”之“赛”即“大赛”和“由时间和社会检验的自然之赛”。“三创”因“赛”而得以催化,在“赛”中得以理论化与设计层面筛选,从“赛”后出发进入社会,在社会中继续“赛”,“三创”也一直在不断进步与演化之中,这其间,三地的青年得到合作式发展与融合。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力量”的使命定位,决定了青年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为。在大
彳N孤陆曙4•2020年第4期99
湾区发展中,鉴于“三创”的社会发展动能高调定位,与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力量”的使命定位天然契合,决定了在新时代,在粤港澳大湾区“创赛融合”青年合作发展的路径前提已然足够充分。
(二)“创赛融合”的平台化建设,与青年合作发展的舞台需求之间天然契合
“创赛融合”的开展,需要依托高校开展定期化、长期化的教育实践及后期维护活动,而暨南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招生原则,使学生来源广泛,几乎绝大部分来自大湾区之中的青少年,于是秉承“爱信商赢”
创院原则的暨南大学创业学院在当前大湾区发展形势下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以商科理论研究和微孵化为主体,以持续改善、开放合作、强内联外为原则构建六大创业教育平台。女口: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文化节、校爆路演、新商业模型评析论坛等品牌特活动,形成综合研究、教学、咨询、培训、孵化、投资的多功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面向政府、企业、机构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培育项目、搜集项目、提升项目质量、推进项目成长。以创新创业充实和引导校园文化,以校园为基点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在创业教育的路上,创业学院不仅锻造了一批好的项目,也打造出创业学院的独特理念和品牌,成为众多创业者扬帆的起点。
台湾swag是什么大湾区三地本身商业文化和氛围浓厚,青年开展“三创”的思路和理念条件优越,三地青年开展合作发展的最好平台就是参与“创赛融合”。青年合作发展是最需要舞台和平台的,平台的打造与维护需要固定的机制,相较于企业和政府,高校是最稳定和最有应然使命开展相关实践的单位。
五、“创赛融合”青年发展合作路径的有效实施
开展“创赛融合”项目工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提供一个可能性最强的最佳路径,这一观点的确定是基于以上理论性推导与思考,更是基于以下关于暨南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
暨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开启于2000年珠海校区创业园,2011年暨南大学创业学院成立,近20年来,特
别是紫荆谷项目的开展,上千名港澳台企业家在这里起航。创业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创体系的创业创新系统课程:以《创业基础》《创新与创意》为主导,《创业哲学》《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为特的课程,各类的创业创新训练营、商业观察、商业模式论坛等,带领了学院学员迅速地自我成长与学院内外青年的合作发展。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广东省粤港澳青创联合会、香港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中山、佛山)都是在政府高度关注下地区资源配合发展的优秀典范,这些港澳青年们所建立的创业创新基地正是他们对国情了解认可并期待共同发展的尝试和触碰点、合作项目。这样的平台得到了社会认可、受到了青年的真心认可及真诚推崇。
基于暨南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拓展,致力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的“创赛融合”路径的有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注重“创赛融合”的平台化建设与全流程的“赛”事训练
暨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之一是暨南大学青创营,该平台始于2017年。它是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起与主办,致力于初创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培训项目。当时是面向全省选拔优秀的创业者,由暨南大学等几所高校提供量身定制的高层次培训。其项目定位是为了将市场上成功企业的创业经验及教训与初创企业负责人分享,帮助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并为初创企业负责人搭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个人只需出三分之一的费用,另外的
费用由政府补贴。所以,我们在实施大湾区“创赛融合”青年合作发展中首先需要注重平台化的建设,不能只限于一次或者几次的活动。
同时,其平台还需要多元化的技术支持。暨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运用了“基于IDPO过程论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服务架构平台”,它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开源技术,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新型“三创”服务平台。依据“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科技引领,资源集聚;实物债券,分类指导”原则.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展示空
100彳卅祕院曙鴉-2020年第4期
间和资源互换和货币化运营空间。通过ERP实践课程、模拟创业课、投资模拟课等一些实际运营课程的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进行系统培养。并通过创造创新创业训练营、创客空间、创业大赛等提升学生的“三创”实务能力。
而在“赛”的全过程之中,则立足通过各类赛事为抓手,以信息搜索为平台,通过学生的专业社团的建设和引导,企业实践基地的建立等,加强实践教学及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工程综合能力。比如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商务精英挑战赛、营销策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案例大赛等国际及国家型创新创业类竞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提供免费的“
三创”培训、演练、实战等,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融资贷款、信息服务、新闻宣传等,破除发展中的障碍瓶颈,促进团队更好更快发展。
未来在大湾区三地“创赛融合”青年合作发展中,可以依托共青团工作系统的平台及相关成熟开展相关工作的高校共同推动,逐步建设稳定成熟的相关平台,同时提高全流程的“三创”“赛”事训练。秀贤
(二)必须强调“创赛融合”的社会调研和文化逻辑
创新创业要求满足社会需求,这些又必然是现实社会的反馈,必须基于对现实发展的文化理解和认知,才能产生真正有震撼力的产品和企业。在中国第三届“互联网+ ”比赛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希望比赛的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各地高校和地方政府在推动“双创”产业时,必须要善于结合最新的国际理念和地方资源,赋予创意产业地方彩和地方价值,激发创新创业学员对创意的热情和激情,推进更多创业者参与其中,从而推动创意产业真正走入百姓生活,成为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方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在“创赛融合”如何获取最真实的国情?他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以触碰到创新创业的正点,最终得以把握大湾区未来发展的“蓝海”。同时,他需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思考起点,并开展深层次的社会调研和文化逻辑推理,当然他还一定要避免不良的精神负担和文化抵触。
这里有一个令人感动的真实案例,为了本文观点表达的真切,不拘泥于文体所限,仍呈现在此。袁倩鹏,暨南大学校友、暨南大学紫荆谷二期学员,现在在番禺创业,目前为广州番禺区嫉嫉良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创业起因在于他从义工中到的创业契合点,因为他当时在校时担任“一国两制青年论坛”的内地项目经理,负责筹建“内地港澳青年学生之家”的项目公司,专门为港澳学生服务,为他们融入大湾区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与支持。目前公司入驻大学城的粤澳国际产业加速器,主要为港澳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服务,例如简历修改、面试指导、形象指导、模拟面试、性格测试、职业规划、就业经验分享会及实习就业推荐等,随着人的扩大,现已经推出小程序、、邮件及APP等形式为港澳学生提供服务,深受在内地的港澳青年学生欢迎。而在为港澳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袁倩鹏发现做活动需要订购轻食糕点,这种需求触发了他内心再一次的创业行动。他开始发挥文化优势,创立自己的事业。因为袁倩鹏的妈妈在香港美心集团从事点心研发制作20多年,“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在母亲所在的公司做假期工。”在多年的耳濡目染下,袁倩鹏也掌握了制作点心的技巧,也喜欢上餐饮行业。袁倩鹏有一天在网上了解到有创业创新大赛,于是他有了做“轻食主义”餐饮的概念,结合自己制作糕点的技术,袁倩鹏的“轻食主义”的想法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并在比赛中拿到了入围奖,获得一批启动资金,从此便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目前他的公司已配有生产工厂和实体店,足已应付3000份以下的企业茶点订单,48小时内交付,广州、佛山专车配送。“我们在市场的位置与幸福西饼差不多,专注与B2C领域,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在经营中,袁倩鹏一直保留着香港青年勇敢拼劲,练
4卅孙眈舟*-2020年第4期10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