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1期
V ol.12No.1
孙竞
(深圳大学职业生涯发展中心教研室,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展开,高校生涯教育也迎来了合作发展的新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涯教育、就业创业方面的发展和合作,为大湾区城市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的未来协同发展路径来看,应秉持以机构保障为推动力量、以科研合作为创新基础、以师资培养促进协同发展、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策
张柏芝个人资料及简历的顶层设计、创新制度的引导,促进大湾区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的协同共进、合作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1)01−0088−06
蛋炒饭“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国家层面的湾区发展战略,将全面推进内地9个城市与香港、澳门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大湾区战略的合作范围包含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生物医药、交通运输、环保能源等方面,教育作为大湾区合作战略的重要部分之一,为粤港澳地区的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9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达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教育发展意向书》,建立了良好的教育伙伴关系,大湾区的教育事业从而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
生涯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对生涯教育的定义不一,我国将其解读为:“在系统方法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和人生发展的内涵,让其在成长期间懂得如何选择、对各种变化进行积极应对、学会规划未来的生涯发展,而组织和开展综合性的发展性教育活动。”[1]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生涯教育的合作发展路径。
一、高校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瓶颈
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了《加强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开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目前,我国高校基本已经实现生涯教育的普及,但在开展的程度、形式及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广东省高校为例,虽然开设了生涯教育课程,但仍有部分高校未深入了解生涯教育工作的实质内涵,仅将其局限于求职指导、就业服务等基本职能,缺少开展全程性生涯教育的考虑[2]。总体来说,高校生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生涯教育的本土化程度不够
生涯教育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目前高校使用的生涯教育课程教材主要参考的是国外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但我国的教育体系、职业环境与国外有很大差异,引入的理论和教材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3]。这导致高校生涯教育与实际脱节,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大大影响了生涯教育的效果。
[收稿日期] 2020-07-15;[修回日期] 2020-10-28
[基金项目]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与就业创业协同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20MSX14)
[作者简介]孙竞,广东佛山人,博士,深圳大学职业生涯发展中心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
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联系邮箱:***************
科学经纬孙竞: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理路89
因此,不少学者倡导开展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与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国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确定适合的职业目标,处理好个人与社会、规划与实践、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对生涯教育的价值内核进行本土化重构。另一方面,要在做好中西方生涯教育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个性化咨询、课程创新、生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等本土化研究[4−5]。
(二) 生涯教育的开展形式单一
生涯教育的开展形式具有多样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包括线上线下课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体验活动、训练营、招聘会、工作坊、讲座、测评等。不同的形式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形式。但由于目前国内高校生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师资专业化力量不强、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形式上主要还是以课程和讲座为主,限制了多样性生涯教育方式的发展[6]。
有的高校把生涯教育简单等同于就业指导,将全程性的生涯教育简化为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制作和面试
技巧指导,在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提升生涯适应力和决策力的系统教育上相对缺乏思路。单一化的开展形式导致学生对生涯教育的热情度不高,弱化了学生自主规划生涯、探索职业发展的意识培养。因此,要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必须实现全面而多样化的生涯教育。
(三) 生涯教育师资的专业性不强
生涯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评工具以及进行行业趋势和职业发展动态的研究[7]。目前高校开展生涯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思政队伍和行政管理人员,包括学院辅导员、副书记、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等,缺乏职业型、专家型的生涯教育师资人员[8],非专业性和专职生涯教育人员的配比不足直接影响了生涯教育的开展效果和学科发展。加之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忙于本职的事务性工作,生涯教育仅靠业余化、兼职化的方式开展,难以满足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深层次需求。高校应建立由专职生涯规划教师、校内外专家顾问、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组成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方能上岗,以确保生涯教育开展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影响度[9]。
(四) 生涯教育的理论根基不足
职业匹配论、职业适应论、生涯发展阶段论等理论是目前高校生涯教育中的常用理论,但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这些理论已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当代大学生。加之我国学界在探究大学生心理和
行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形态、生涯教育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涯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生涯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由人职匹配理论向后现代生涯理论发展,这意味着大学生已由单纯的毕业择业逐步向个性化发展转变。在生涯理论的创新上,学术界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如全程化就业指引、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和全方位生涯辅导体系等[10]。生涯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后现代生涯理论如生涯混沌理论、生涯建构理论等强调接纳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尊重人的多样性和主观解释[11],较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而言,生涯理论的研究需要与我国的政策形势、教育体制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的生涯教育理论体系与实施模式。
二、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合作的背景与基础
就大湾区高等教育而言,主流合作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合作办学、跨境招生、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分与学历互认;合作机制包括校际机制、政府机制及民间机制[12]。生涯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其合作以政府和社会机制为支撑:政府机制指的是中央、广东省和港澳特区及其围绕高等教育合作建立起来的有关机制;社会机制指的是不包含政府在内的社会力量为推动教育合作而发展起来的某种个性化
2021年第12卷第1期
90
机制。
(一) 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背景 在政府机制方面,各地政府通过不同形式的项目合作与平台建设促进大湾区青年的生涯教育与就业创业。例如,穗港澳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职业发展5A 行动”进行规划和组织,借助于政策的制定、平台的搭建和项目的开展等,确定大湾区11个城市在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和交流等五个方面给予大湾区青年一定的支持和指引,帮助青年人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以中联办为主体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联合行动”发布了近百个项目,包括大湾区生涯规划之旅、高科技都市农场和自闭儿童中心等项目。广大青年体可以通过“大湾区青年网”平台进行咨询,信息服务涉及学习、就业和创业等多个领域,以帮助青年人对大湾区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此外,粤港政府共同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至今已提供上千个实习岗
位。2019年以来,到广东参加国企和名企实习的香港大学生多达300名。同时,广州成立了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为港澳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一站式”服务。 在社会机制方面,粤港澳三地在生涯教育领域的师资培训、学术会议、学习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促进了大湾区的生涯教育发展。如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组织的生涯规划导师培训曾邀请香港辅导教师协会、香港中文大学的资深专家前来授课,介绍香港在生涯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粤港澳三地的生涯教育学术会议已多次在大湾区举办,包括“珠港澳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术研讨会”“两岸四地学校辅导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推动了大湾区生涯教育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此外,有不少生涯商业机构、行业协会为粤港澳三地的学者和生涯教育人员提供合作的机会和平台,包括课程研发、工具设计、测评开发等,均为大湾区生涯教育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合作基础 教育界和学术界一致认为生涯教育应从国
情出发,将有关理论设想及研究方法与高校的发展现状相结合,探索个性化的教育规律。港澳地区本土化的生涯教育颇见成效,值得内地高校学习和借鉴。香港学者立足于特区实际,对英国的生涯辅导模式进行了改革,历经家长式、服务式、发展式等三个阶段,创建出“全人”发展辅导的个性化模式。有学者探讨了港澳地区高校的生涯教育模式和特点,认为香港高校将生涯教育作为实现全人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辅导范围由求职择业辅导向全人发展的职业、心理和学业综合辅导方向转化。生涯辅导的根基由以往的常识、直觉和经验转变为对理论研究和
调查的全面关注,注重提升服务的专业性[13]。在学术研究上,香港高校在生涯教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与国际接轨,在引进国外先进学术资源、与国外优秀学者合作方面具有优势。香港辅导教师协会主导的生涯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开展、生涯教材、工具运用等,已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实践基础。因此,目前教育界和学术界应当抓住大湾区的发展契机,借鉴港澳地区高校的经验和做法,在多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特,不断创新理论和模式。
在合作经验方面,大湾区高校的生涯教育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对多种模式进行了探索,但缺乏统一管理。目前生涯教育缺乏政府和高校的顶层设计,合作主要是个人、基层或个别组织间的行为,整体上较为松散且不成规模,在制度和效果上限制了成果的广泛传播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合作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理论高度。目前一些合作仅停留于经验交流、做法介绍等浅层次上,在科研工作、本土化理论建构等深层次的合作较少。由于各地区的教育制度、发展现状不同,单纯的经验借鉴无法完全适应我国高校的情况,需要在理论层面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生涯教育范式。尽管三地政府制定和推行的有关政策对大湾区的生涯教育发展进行了统筹协调,但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规划仍显不足。
科学经纬孙竞: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理路91
在合作形式方面,未来大湾区高校将在生涯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包括学习交流、实习就
业、创新创业、职业机会等多方面,促进三地人才流通、资源有效配置,谋求共同发展。这对政府和高校在顶层设计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生涯教育合作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果合理转化。目前基层、个人之间的小规模零散合作会持续进行,政府机制下成规模、体系化的合作将不断崛起。因此,如何把不同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合作进行协调与融合,促进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利益最大化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合作创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指出,粤港澳青年应该在大湾区框架的指引下,持续探索大湾区发展的共享利益和共建未来,培养和强化湾区意识。这是一项长期化的工作。这对高校生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机构保障、科研合作、师资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等四条路径来推动合作创新。
(一) 以机构保障为推动力量
大湾区的合作与建设并非个人或个别组织的力量可以实现,需要在政府层面建立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为目的的保障机构,并且设立专门负责实施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部门或组织。一是起到保障作用。机构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促进高校生涯教育合作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方案,其重要性在于对资源的统筹、团体间的协调以及合作的监管和考评,在宏观层面保证合作双方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起到推动作用。大湾区生涯教育政策的执行需要各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由政府牵头组织
、各部门积极参与才能确保有关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除了保证执行机构的运作,政府可以适当采取服务购买的形式为促进生涯教育在大湾区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元素。这能让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的合作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吸引更多组织和个人加入大湾区的生涯教育事业,确保大湾区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地与实施。
(二) 基于科研合作的融合创新
大湾区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渊源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独具特。这也影响了各行业人才在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发展和趋势。生涯教育的开展和就业创业政策的制定需要结合本土的教育制度特和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促进大湾区的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学术研究为建立具有我国特的生涯教育模式打下了基础,但当前内地高校的生涯教育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需要搭建一个粤港澳三地的学术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地区学者的交流合作。同时,科研成果将为政府机构制定大湾区的就业创业政策提供决策性的参考。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资源上给予支持,比如科研项目的经费申请、访问学者计划、学术会议的召开、区域性交流活动等,鼓励跨区域间的科研合作和成果共享。内地高校应在生涯教育研究上起到引领作用,通过借鉴港澳地区学者的科研经验和资源实现生涯理论的本土化,并且创新性地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涯教育体系。
(三) 师资培养促进协同发展
生涯教育师资是实施生涯教育的第一线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开展生涯教育的实际效果。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生涯教育师资培训和认证体系,造成各学校的师资力量极不均衡,影响了高校生涯教育的全面开展。应促进粤港澳三地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合作交流,内地要充分借鉴港澳地区在师资培训体系和课程设计方面的经验,选派部分老师到港澳高校进行访问学习,加深对大湾区的认识和生涯教育的理解,更好地把湾区意识、生涯意识、探索意识传递给学生。港澳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增强对内地就业市场和创业政策的了解,在生涯教育中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拓展职业生涯和创业空间,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融合和发展。因此,为促进大湾区生涯教育的协同发展,出台有关粤港澳生涯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势在必行。
(四) 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共建
崔珉豪演过的电视剧作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信息化建设在教育合作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生涯教育的
2021年第12卷第1期
92
信息化发展突破了地域限制和课堂边界,大大扩展了生涯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三地高校可成立由内地高校牵头的粤港澳生涯教育高校联盟,共同打造一支专业化、信息化的建设团队,整合大湾区各地的生涯教育资源,统一构建一体化的网络教育平台。通过采取线上讲座、直播互动、生涯人物访谈、对话咨询、分享资讯等方式,吸引不同地区的师生使用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为广大青年创造信息共享、资源流通、融合创新的新机会,实现大湾区就业创业的持续合作和发展。 四、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高校生涯教育合作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新契机,但目前三地在协同共建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成规模成体系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政府、高校、组织机构之间的共同协作和配合,包括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高校的科研合作和师资交流、民间组织和商业机构的推动执行等。大湾区建设涉及不同区域之间人才的流动和融合,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湾区意识,加强对人才的权益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不断促进粤港澳三地在就业创业方面的融合创新,从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共建。
参考文献:
[1] 庞春敏. 学生生涯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 基础教育研
究, 2012(14): 5−7.
PANG Chunmin. Review and prospect of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J]. Elementary Education Studies, 2012(14): 5−7.
[2] 李南. 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实践研
究——以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 9(3): 50−54.
LI Nan. Practical research on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 planning —Taki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18, 9(3): 50−54.
[3] 胡艳, 张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的现状
及对策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1): 95−98.
海棠花的种类HU Yan, ZHANG Ying.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J]. 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2014(1): 95−98. [4] 陈德明. 近十年我国生涯辅导研究回顾与前瞻[J]. 教
育与职业, 2011(21): 83−84.
CHEN Deming. Review and prospect of career guidance research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J]. Education and V ocation, 2011(21): 83−84.
[5] 苏宇. 浅谈高校生涯教育发展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14): 9−11.
柴鸥SU Yu.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eer education in colleges[J].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0(14): 9−11. [6] 吕梦醒, 戴坤.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8(8): 55−59.
LÜ Mengxing, DAI Kun. Research 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J].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2018(8): 55−59.
[7] HAO D F, SUN V J, YUEN M. Towards a model of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unselling, 2015, 37(2): 155−167.
[8] 滕远杰. 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思
路[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9, 25(1): 118−120. TENG Yuanji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2009, 25(1): 118−120.
[9] 李向明, 王创. 广东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
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8): 118−119.
LI Xiangming, WANG Chua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dong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J]. Education for Chinese After-school, 2010(8): 118−119.
[10] 程克坚, 贺利, 高霞. 高校就业指导与生涯教育理论研我的同学作文600字
究和实践现状评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10(15): 63−68. CHENG Kejian, HE Li, GAO Xia.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areer guidance and care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J].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2010(15): 63−68.
[11] 阮娟. 后现代生涯理论及其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
启示[J]. 东南学术, 2016(4): 240−24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