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M外
M A R 15,2021
粵港澳大湾保险业变革重塑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的深度互联互通,大湾区内部发展的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
文/李杰晖编辑/白琳
中共中央及国务院于2019年2月发布的《粵港澳大湾区发
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有多达17处提及保险
潘蔚照片业,支持在大湾区设立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展跨境保险等
创新业务,有序推动大湾区内保险等金融产品的跨境交易,丰
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粵港
澳大湾区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拥有国际性的保险理念、经验及
先进雄厚的技术条件,还拥有政策利好的支持。以上因素的叠
加,使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发展跨境保险、实现保险产品革新重
塑的优越条件。《纲要》公布两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
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面临挑战。
粵港澳大湾区保险业的支持因素
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是内生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2+9”城市人口将近7000万,对保险产
品的潜在需求非常高。近年来粵港澳大湾区各方面的深入合作
令大湾区内人流动性加快。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内地
居民对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在粤
港澳大湾区各地求学、工作或养老的中国香港地区人员也越来
陈沐沐发文
越多,跨境保险服务的刚需正不断提升。2019年,大湾区保险
业保费收入约人民币1万亿元,占全国(含港澳地区)总保费
收入的约23%,可见大湾区保险业在全国保险业发展中具备明
显优势。
与此同时,大湾区各城市的保险业发展也表现出较大差
异,2019年,香港的保费收入已达到约5203亿元人民币,超过
珠三角9大城市保费收入的总和。香港的保险业不但规模遥遥
领先于大湾区各大城市,保险的深度同样大幅领先于大湾区其 他城市。香港保险产品对内地的相对优势包括:香港保险产业 衍生出了如“不可争辩”条款或没有任何“免责条款”等倾向 保护保户的措施,以保障保户的根本利益和理赔成功;香港保 险产品相对费率较低也是吸引内地客户的一大主要原因;香港 保险产品均是全球理赔,不受投保人所在地域限制;香港保险 公司对人寿保险的要求以及限制更显人性化,为保户提供了更(9)
粵港澳大湾区有广
阔的市场潜力,拥
有国际性的保险理
念、经验及先进雄
厚的技术条件.还
拥有政策利好的支
持。
具吸引力的保险体验。阴阳师现世召唤阵
政策支持
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
彻落实,《纲要》明确表示,“支持粵港
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
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
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支
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
民币再保险业务”。
2020年5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
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
粵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在共30条政
策中,与保险相关的有4条,其要义在于
完善保险业务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务、扩大
保险业开放、支持规范设立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基金、支持港澳发展特金融产业。
2020年8月6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
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
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
案》,提出80条具体举措,其中和保险相
关的政策有14条,包括:指导跨境资金汇
兑服务;鼓励港澳地区人民币保险资金回
流,支持港澳保险公司依法取得RQFII和
QHI资格;进一步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
平;鼓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粤港澳大湾
区内地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子公司;完善跨
境机动车辆保险制度,对经港珠澳大桥口
岸驶入的港澳机动车辆,推动实施“等效
先认”政策;支持粵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
发跨境医疗保险等创新产品;鼓励保险机
构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重疾发生率及健康医
疗经验数据,探索开发专属重疾险产品;
67
理财WEALTH MANAGEMENT
研究在C EPA协议框架下设立港澳保险 售后服务中心;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 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资香港和澳门 地区;支持与港澳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 民币再保险业务等。
2019年年底,深圳银保监局发布下运营的保险机构的合作与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打下 坚实的基础。
三是鼓励联动协同的监管合作。在监管上,采取属地监管 的模式,即银保监会授权地方银保监会,充
分发挥地方银保监会 熟悉本地市场的优势,对大湾区保险产品进行更好、更有效的监管。
《前海跨境保险创新服务中心设立方案 (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前海设立以 中介机构为主体核心的新型跨境保险服 务中心,由符合条件的经纪、代理等中 介机构在前海设立实体性服务中心,并配备柜台人员等,为跨境保险公司的 客户提供承保、查询、咨询、理赔等服 务,为大湾区保险业的互联互通提供便 利。
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 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人身保险产品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 简称《通知》)。就其主要内容,可从 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是科学有序推进医疗险的精准 定价。保险产品应基于当地实际经验数 据来进行定价,这对于在粤港澳大湾区 发布特定的商业及医疗健康保险尤为重 要。2020年11月,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 了《2020年大湾区专属重疾疾病病种发 生率》,为大湾区重疾产品的定价提供 了指引。数据表明,大湾区居民各年龄 段的重疾发生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相关区域、人和医疗水平等关键 数据,能为大湾区产品定价提供更精准 的参考。
二是循序渐进地推动医疗险的跨境 合作。《通知》明确了跨境医疗保险覆 盖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的^一个城市地 区。《通知》还提出内地人身险公司可 与港澳地区保险机构或第三方合作,提 供更便利的就医安排及结算等服务;内
海陆电视剧
地人身险公司也可向赴内地就医的港澳 地区客户提供就医安排和理赔等服务。这些举措能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不同体系未来粵港澳大湾区
的保险业发展将迎
来更加有利的发展
条件和机遇。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是以 上国家部委以及省、市的相关政策文件,涉及支持保险业务发展
的篇幅比重已超过10%,并明确提出对跨境保险、产品革新重塑
等要提供政策支持。可以预见,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保险业发展
将迎来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机遇。
粵港澳大湾区保险创新进展
粵港澳保险机构合作
某知名再保险公司与香港大型保险企业于2019年5月10日在 珠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过往合作开创跨境人民币业务
填补香港保险市场人民币保险产品空白的基础上,在跨境人民币
业务、外币保单业务、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保障型产品以及大湾
区健康养老产业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合作。
某大型跨国金融保险集团公司自《纲要》发布以来,与大湾 区各政府、合作伙伴实施了一批平台型、创新型、产融型、民生
型的重大项目,包括牵头筹建得到香港特区政府支持认同的香港
保险交易平台,与多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大湾区共同家园基金,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策划开展巨灾保险项目,与广东省讨论共同筹东莞虎门服装批发
建设立丝路信用保险公司,在深圳策划建立保险大数据中心,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牵头发起金融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等项目。
深圳某大型保险企业初步打造出涉及智慧政务、智慧生活、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方面的“深圳样板”,正在积
极联系香港特区以及广州、东莞、佛山等湾区核心城市,在跨境
贸易、智慧环保建设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某知名人寿保险公司正在医疗健康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医疗体 制改革与建立新的医联体模式,并计划打通国际医疗资源,与国
际大型医疗集团合作,建立全球化医疗服务网络。目前,该公司
已经与专业医疗机构就创新保险和医疗产业的结合模式签订了战
略合作协议。
跨境保险创新
2019年11月5日,某知名人寿保险公司在广东召开粵港澳大 湾区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发布会,宣布推出国内第一款精准对接粤
港澳大湾区的医疗保险产品。该产品不仅打通了优质医疗资源,
还实现了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发挥了保险业
在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该保险主要用于解决客户的就医费
68
中W外fl: MAR 15,2021
用补偿和医疗服务问题,尤其在资源共享和服务方面,为客 户提供了便利。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跨境医疗保险产 品。《2020年大湾区专属重疾疾病病种发生率》和《中国银 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产品有关工作 的通知》,推动了大湾区专属重疾险的推出。
粵港澳三地保险企业开发跨境车险产品,助力大湾区加 速融合发展。截至2019年,粵港澳三地共承保港澳跨境机 动车辆1.2万辆,出具交强险保单1.2万份,出具商业险保单 4000余份。
珠海横琴正筹划打造跨境保险公共服务中心,主要针对 内地居民购买港澳保险产品和港澳居民购买内地车险存在的 问题,提供标准化、一体化和便利化的承保、理赔等服务。该服务中心将首先为大湾区内居民提供保险咨询、理赔及代 收续期保费等服务;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产品联合开 发、销售代理等方面的合作,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的保险 需求。
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粤港澳大湾区的 货物互联互通、资金互联互通和人员互联互通日趋紧密,发 展前景广阔。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导的跨境保险圈,也孕育 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湾区内保险业发展不平衡,但是不同城市各有优势,既 有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也有坚实的创新技术基础和巨量的 保险业挖掘空间。随着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加 速、大湾区规划细则的逐步出台及落实,大湾区保险业的创 新风暴正逐步酝酿并生成,或将革命性地影响大湾区保险理 念、保险产品形态、保险运行模式等。其中,发展相对落后 于港澳地区的珠三角城市或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机遇,进而 在优化保险产品形态、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更快地与国际接 轨。
机遇中也有挑战。要构建保险大湾区,构建跨境保险管 理体系,实现保险产品的革新重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 几点:
一是政策障碍。粵港澳属于三个不同的“区域”,即不同的法律区、货币区、监管区、关税区。如何在不同区域 内实现相互交流、互相融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无疑是 一个挑战。另外,湾区间还存在金融体系的差异、数据信息 的差异、保险关键假设的差异、保险科技运用能力的差距以 及数据安全的管理的差异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和潜在的风 险,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思考。要消除这些障碍,需要加强监管沟通,达成更多互认协议。鉴此,可成立大湾
区政策调研协调小组,研究解决双重监管、监管
冲突等问题,或从国家层面成立专业委员会为境
内外政策制定明确的指引。
二是资源整合。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境内
外保险机构的竞争优势重合但经营理念可能存在
很大不同,形成合力困难,难以创建一个一体化
服务于境内外客户的综合性平台。要解决以上问 题,重点在于境内外保险机构要通过相互合作、
资源互补,弥补自己的短板,同时服务好自己的
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全面、覆盖范围更广的产品
及售后服务;同时,还可利用保险价值链上的第
三方,如专业评估机构、专业医疗服务机构等,
将境内外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将保险产品转变
为服务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三是信息共享。受法规影响,很多客户信息 以及相关大数据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尤其是涉 及到境内外合作,信息处理会更加敏感。信息无 法实时交流沟通会导致效率大打折扣,保险公司
的敏捷性也会因此降低,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
要实现信息共享,应优先处理低敏感信息,满足 客户的一般服务需求。对其他信息,可设置中央 数据库来集中隔离处理敏感信息,以降低合规风 险、保护客户利益。另外,还要采取必要措施管 理客户预期,优化内部流程,将可控部分的处理 时长做到极致。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展望未 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的深度互联互通,
大湾区内部发展的协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大湾 区城市在独立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空间集聚,
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将 产生单体以外的经济协同增长模式。在这一过程 中,应通过积极发展保险科技及开放外资,汇集 科技创新、国际视野等优势资源,为大湾区保险 业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长远看,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保险企业总部的集聚地、林雪兔
保险科技的创新中心,更有可能成为中国保险企 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和优秀范本。圖
作者系毕马威中国精算咨询总监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