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第32卷第6期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Police Academy
Dec.2020
Vol.32 No.6
戴激涛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学科交融是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卓越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学科交融视角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应树立学科交融理念,营造开放多元的学科交融环境;其次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制度设计,探索法学与其他学科交融合作的学科共建平台;最后应建立健全粤 港澳大湾区法治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不断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科交融;湾区法治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D911.0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科交融对于粵港澳大湾区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 培养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教育资 源配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教 学方式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尤其是 “社会急需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供给不足,法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还不够深入”m 等问题,难以满足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各行业依 法治理对法治人才的多元需求。在2018年教 育部与中央政法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坚持德法 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 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编写出版一批具有创新性、交叉性的教材,实现跨专业的师资交叉、资源共享、协同创 新。”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 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 湾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众 所周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极具复杂性和特殊 性,尤其是法治发展事关“一国两制三法域”,涉及诸多学科门类和专业领域,必然要求服务
文章编号:2095-1140(2020)06-0062-07
大湾区法治建设的法治人才应当具备多学科的 知识体系与行业素养。故此,学科交融作为“实 现跨专
pgone是谁业的师资交叉、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基本途径,理所当然成为创新粤港澳大湾区 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内容。
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学科交融,是指通 过各种方式和多元途径实现法学与其他学科在 知识、理论、资源、实践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娴熟的行业技能及 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尤其在新文科建 设的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要具有理科思维、达致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行统一的培养 目标,必然需要法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融。为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所需通晓“三 法域”多元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既要看到法 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又要 及时了解各学科的最新发展态势、汲取各学科 知识弥补学科分立的缺陷,这是促进法学学科 发展完善、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对法治人 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X#法治人才的要求亦越
收稿日期=2020-09-20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编号15JZD008 );广东财经大学 201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2019YB13 );广 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法商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戴激涛(1979-),女,湖南武RI人,法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宪法基础理论、法学教育研究。62
第6期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12月
来越高。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不仅要求法治 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法律职业技 能,而且还应具备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 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具备文理交叉、观古知今、中西兼容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多学 科思维方式。质言之,通过学科交融培养湾区 法治人才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手机内存卡修复老炮儿的演员表一方面,学科交融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法学 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湾区法 治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水平,优化法治人才培 养的资源配置。众所周知,全球化时代的任何 学科都不可能孤立游离于其他学科之外,法学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必然与其他学科发生各种 各样的联系。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解决任 何社会问题都需要首先将问题放在多元学科背 景下进行分析,而后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形成最 优解决方案、通过多方主体的协同合作解决问 题。实践同样证明,法学界的重大理论突破和 制度创新大多是学科交融的结果,这既是法学 学科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动力源泉,也是提 升国家软实力、培养创新型法治人才的重要途 径,特别是“在一个以前由多数权力持有人的 规范价值观主导的领域,多学科方法允许对社 会趋势和固有的权利问题进行更广泛深人的审 查。”P]法学在法
治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法 学与其他学科的资源共享与深度交融,有助于 促进法学与其他学科资源的优势互补,为培养 湾区法治建设所需多元法治人才提供丰富教学 资源、奠定法治人才合作培养的学科基础,并 根据新时代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完善 法学学科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为培养服务湾区法治建设的多元法治人才提供 多学科协同合作的制度化平台。
另一方面,学科交融有助于推动和实现法 学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湾区法治人才的培养 质量。“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 发展道路,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 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必由之 路。” [3]法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无疑需要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这就内在要求法治人才培 养的特化、标志性成果。湾区法治建设的特 点和难点就在于实现“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协 同融合,尤其是面对湾区三套司法体系、三套 货币、三个关税区的现实情况,如何用学科交 融的法治思维解决湾区建设中的新问题、新矛 盾与新纠纷,妥善处理好不可避免的区际法律 冲突与“一国两制三法域”下的规则衔接与机 制融合,迫切需要具备复合型知识体系和多学 科思维方式的卓越法治人才。故此,湾区建设 X才法治人才的需求也体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由是观之,加强法学学科与其 他学科的深度融合迫在眉睫。通过法学与经济、管理、理学、工学等的交叉融合不仅有助于形 成特鲜明的“新兴交叉法学学科”与“跨专 业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多元卓越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加快推进部门法、行业法与领域法 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而且有助于促进法学教 育的内涵式发展,为湾区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 核心价值,从容应对风险社会、信息技术和文 化转型对法学教育的各种挑战。
二、"学科交融”:粵港澳大湾区法治人才培养新理念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专业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法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应 符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需法治人才而言,在 知识方面要求湾区法治人才应充分了解人文社 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法学专业知识 和湾区发展建设的经济、管理等相关理论,形 成坚实的系统性、整体性、复合型知识结构;在能力方面应具备自主地获取和更新与湾区建 设相关领域的学习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 灵活综合应用于为湾区法治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的娴熟技能,而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法学与其 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学科思维分析问题、开展 理论研究、参与法治实践并有效解决湾区疑难 案件与复杂问题;在素质方面不仅要牢固树立
63
法制长廊戴激涛基于学科交融合作培养粤港澳大湾区法治人才初探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要具备 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 服务于湾区法治建设的强烈责任感和时代使命 感。要使湾区法治人才符合上述培养要求,在 法学教育过程中加强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势 所必然。根据各高等院校的探索和实践,基于 学科交融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法学与其他学科 的交融,提高湾区法治人才培养课程
建设的整 体性与系统性。湾区法治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在 于,由于湾区建设面临“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区际法律冲突,而面前各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 大多仍然保持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因此,根据湾区法治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结构,加强适合湾 区法治建设的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湾区课 程建设的规划性和系统性非常必要。这就需要 加强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通过交叉融合形成湾 区法治建设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整体 性知识结构以适应湾区法治建设对法治人才的 需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在探索湾区 法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开设知识融合型 通识课程和知识交叉型专业课程,帮助培养法 治人才的复合型、多元化、整体性知识结构,有助于实现湾区法治建设所需多元法治人才的 知识目标。
第二,通过法学与其他学科理论框架、分 析方法及研究路径的交融,培养湾区法治人才 的实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湾区法治人才的 培养目标,法治人才应通过实践教学的训练,养成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良好的行业素养及 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所要求的其他技能。粤港澳 大湾区法治建设所需多元法治人才不仅应当具 备系统高效地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 学习能力,而且应当具备将法律专业知识与其 他学科知识及行业技能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运用能力 和信息处理能力等。这就有赖于法学与其他学 科通过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实训实践的交融实现法治人才行业技能的培养。众所周知,解 决社会现实问题不可能仅仅运用单一方法,法 学必然借鉴汲取其他学科领域的先进理论框 架、分析方法及研究路径。目前,湾区各高校 在推动法学与其他学科理论框架、分析方法及 研究路径的交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 不少有益经验。
第三,通过法学与其他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的交融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复合型应用型 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师资团队。湾区法治人才 培养的素质目标要求,湾区法治人才应牢固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服务 于湾区法治建设的强烈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这有赖于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通过师资交融协 同合作不断提升湾区法治人才的综合素质。这 些素质的养成并非朝夕可成,需要不同学科在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建设多学科交互型师资团 队的过程中,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长期教 育和感化。国内不少高等院校的法治人才培养 目标也明确表示,法治人才应当具有“较高人 文社科素养”“学习掌握一门或多门其他相关 学科知识”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等,这些人文 素质、科学素质及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可以 通过“法学+”其他院系教师交融合作得以实现。实践中,湾区各高校在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中通 过与经济、管理、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师资融合,开设法律经济学、法律逻辑训练等交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的学校通过新设法 治人才培养方向,为新兴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 法治人才。事实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 他人、服务社会等基本公民素质及强烈的正义 感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形成敬法、崇法、尚法、护法之法治人格离不开高素质师资团队的教导 与引领,这也要求法学与其他学科在师资团队 建设等方面的深度交融。
三、“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科交融培养湾区法治人才之核心原则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学科交融设置 丰富多元的课程模块等方式培养湾区法治人才
肖剑老婆64
第6期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12月
的道德素养。湾区各高校一贯重视培养法治人 才的思想道德素养,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贯穿于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培养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职业伦理方面,除 了开设专门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外,还可 以开设诸如伦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等通识课程,以学科交融的方式将法学与 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学科资源融合 起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不同院系学生间 的联合素质拓展活动,指导学生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学习小组参与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通过法律公益服务、法律援助等形式等开展理 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让学生 深刻体认和感悟我国法治建设的进步,坚定理 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提升法治素养,树立 法律信仰,铸就湾区法治人才良好的法律职业 伦理道德。
第二,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跨院系 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为湾区法治人才培养奠定 坚实的法治课程基础。根据建设粤港澳大湾 区战略实施背景下所需复合型、应用型、创新 型多元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趋势,面向湾区法治 人才培养目标,可重点围绕建设“湾区法治”课程模块和课程,分别构建起“法学+经济 学”“法学+管理学”“法学+金融学”“法 学+会计学”“法学+信息技术”等法治系列 课程,不断加强湾区法治人才培养与湾区社 会需求的契合度。此外,还可通过各种激励机 制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开发和编写基于学科交融的系列教材;不断整 合优势学科资源,探索汲取不同学科的授课经 验;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湾区法治 人才培养的跨专业师资交叉、资源
共享和人才 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
第三,强调高校与法治实务部门协同育人,推动多学科合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夯实湾 区法治人才培养之要。鼓励高校与法治实务部 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法律职业训练平台、仿 真实训平台等提升学生法治实践技能,以适应社会各行业依法治理对湾区法治人才的需求。“加强法律行业对法学教育的参与力度。中国 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 法部应通过参与新设法学教育的审批、法学教 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法学研究成果的鉴定、法 学教育质量的评估等过程,真正实质地践行‘行 业参与高等教育’”。[4]由于长期以来法治人 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分散零碎,缺乏整 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因此,面向湾区法治建设 的实际需要,加强法学与其他学科通过实践教 学平台实现合作交融,是培养湾区法治人才的 重要途径。
第四,通过跨学科团队合作加强“智慧课 堂”建设,发展“互联网+法学教育”,创新 湾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应积极推行“线上+ 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各种教学竞赛 与授课能力交流,通过各种方式丰富教学方式 和教学手段,发展湾区法治人才培养的“互联 网+法学教育”。在当下的信息化多元社会,法律越来越多地以新的技术变革形式,通过新 的传播渠道向其从业者和适用者展示。这种技 术变革中的某些领域允许更容易地获取信息和 更便捷的记录法律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学生们 非常愿意尝试以新的方式来表达法律困境、疑 难案件和公共议题的最前沿问题,如街头表演、足球暴力以及如何在电影或电视上展示血液图 像都成为了学生展示法律的有趣方式。[5]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
结合丰富多样的新媒体 技术展示法律,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法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优 势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不断开拓法学理论 与实务研究的新领域,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 量。特别是湾区法治建设涉及不同法域之间的 交融合作,对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多 学科视角进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故此,在 湾区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 的运用能力,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僵化的时空屏 障,将法治实践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 资源,建立多学科交融协同的多维度、开放式、
65
法制长廊戴激涛基于学科交融合作培养粤港澳大湾区法治人才初探
一体化学习情景,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推广 优秀的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授课 方式,与法治实务部门进行资源共享,为湾区 法治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的智慧学习网络环境。
袁莉镂空装第五,通过学科融合促进各高校的域内外 交流合作,构建湾区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一 方面,湾区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离不开一支强 有力的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复合型师资 队伍。在湾区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充分整 合校内外的优秀师资打造高素质复合型师资团 队,构建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制度化规 范化平台,共同助力于湾区法治人才培养。基 于学科交融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将参与湾区法治 人才培养全过程,无论是培养方案的制定,还 是专业教材的编写,无论是课程体系的
明日之子祝子杰设计与 安排,还是参与社会法治实践,通过学科交融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复合型师资团队是湾区法治 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湾区 各高校应努力拓宽与国内其他高校及国际高水 平大学等域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全方位多层次合 作交流渠道,深化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学分互认、教师互换、学生互派、课程互通等合作方式,积极创造条件选送法学专业师生到湾区法治实 务部门任职实践,培养一批通晓“三法域”、具备多学科融合型知识结构、娴熟法治实践技 能与法治思维的高素质湾区法治人才。此外,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治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以满足湾区法律 服务与多元行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四、以学科交融的湾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之完善
进行基于学科交融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世界 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发展法学学科 的内涵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和主流方向。这一方 面因为现代科学发展对于复杂疑难社会问题的 分析解决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 目前大学的授课研究模式多以学科分类为主,力求单个学科的专门化、精英化与系统化,对于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显然需要联合多学科力量;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兴交叉学科以跨域多元 的研究主题和领域而设立,主要强调不同学科 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更有利于实现对未来社 会治理的各种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在学科联 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背景下,法治人才应当是 具备不同专业背景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复合型应 用型创新型人才,才能从容应对多元文化挑战 与复杂社会风险。因此,通过学科交融培养湾 区法治人才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首先,树立“学科交融”的多学科合作培 养理念,营造开放、流动、互助、共享的学科 交融环境,为湾区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最优的资 源配置与师资团队。理念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和 前提,新时代培养湾区法治人才同样需要培养 理念的与时俱进。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 设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可将“学科交融”理念引人湾区法治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整合 多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专门的规范化学 科交融平台,形成特化、类型化、区域化的 湾区法治人才培养的学科交融课程体系。基于 “学科交融”的多学科协同合作理念创新湾区 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要遵循法学学科建 设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以湾区法治建 设对法治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为导 向,整合学科资源构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 学科交融平台,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形成湾区法治人才培养的交叉复合型师资团 队。另一方面,以提高湾区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为中心推动学科建设体制改革,通过学科交融 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学科建设规划,推进学术 管理创新,为法学学科发展奠定良好的学术环 境,促进法学与新兴学科、前沿交叉学科的深 度融合,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发挥学 科综合的优势。就目前法学学科的发展建设情 况来看,尽管各高等院校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 改革与探索,但各项改革措施都比较零散尚未 体系化,因此以“学科交融、协同合作”理念 引领法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融,建设具有鲜 明特、优势明显的交叉学科与学科体系具
6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