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 2007年第3期
当平民遭遇“皇后”:
———以后选秀时代的“玉米”粉丝为例
郑 欣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内容提要:一年一度的选秀热潮过后,伴随着电视选秀节目出现和成长的“粉丝”们将何去何从?他们对由选秀选手摇身一变成为偶像的“民星”有着什么样崇
拜心态和支持行为?他们对这种偶像类型又持有怎样的评价与自我认知?本文通过
对185名“玉米”粉丝的问卷调查,发现进入后选秀时代,粉丝对于选秀“民星”
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角认知冲突。虽然部分粉丝还有着持续高涨的热情与迷狂,但
多数粉丝已经趋于理性与平静,他们有着去神化的偶像评价与回归现实的自我认
知。在当事人心目中,选秀节目其实就是一档娱乐节目而已,他们的参与和表现也
只是属于当前流行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符号象征。
粉丝,是英文单词FANS的音译,指代“迷、狂热者”的意思,它成为被普遍使用且有固定含义的词语,是从2005年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唱响全国开始。当超女选手的粉丝们聚集起来以团队的形式,为他们的超女加油助威时,人们的身边开始出现了许多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的普通名词,比如“玉米”、“凉粉”、“雪梨”、“芝麻”、“维生素”等等,这是粉丝用他们所支持的超女选手名字中的一个字或其谐音,联想而成的一个代称。粉丝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其中“玉米”是2005年《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的粉丝们取李宇春的“宇”字的谐音,发挥想象力衍发出来的代称。这些特别而又可爱的粉丝团代号让人们很容易注意,从而也就会比较容易地记住了这些粉丝团和她们力捧的选秀选手。于是,在全国掀起阵阵“选秀热”时,除了选秀选手之外,疯狂的粉丝们也成为众多选秀活动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选秀就是一场狂欢的盛宴。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比赛的谢幕就意味着“狂欢的结束”。进入后选秀时代,我们有必要对选秀节目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给予冷静的思考与跟踪研究。目前有关选秀节目的研究已有很多,其中有研究节目的运作模式的,有研究节目的受众体的,也有研究节目的本土化的,但是却少有深入研究在这类媒体事件中的一个绝对数相当庞大并且呈现深度卷入的体———粉丝团的。而社会各界对于粉丝们的意见,批判的声音显然占了大多数:说他们被这些低俗化的节目所毒害,说他们的疯狂追星的各种行为是不理智的,说粉丝们对于平民偶像的痴迷则是一种对偶像的妖魔化崇拜,等等。虽然从一方面来说,这些评论在某种程度上具
有一定的批判和教育意义,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些评论可能并未能反映粉丝们的真
实情况,没有深入到粉丝体中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行为动机和价值判断。
因此,我们以超女李宇春的玉米粉丝为调查对象,于2006年9月24日,在李宇春南京中山陵歌迷签售会现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名左右的玉米粉丝采取等距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达9215%。问卷数据采用SPSS1210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根据问卷中调查对象留下的,抽取一定比例的调查对象进行了跟踪个案访谈。根据调查结果,在此我们不妨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平民选秀活动中的“粉丝”这一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并分别对后选秀时代也就是脱离了选秀活动现场的玉米粉丝的偶像崇拜心态、深度卷入行为及相关认知评价进行解读和审视。
一、崇拜心态:基于“民星”还是“明星”的争论
人们习惯将《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等此类平民选秀节目诞生出的优胜者或受到大众普遍关注的选手定位成“平民偶像”或“民星”。这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明星”而言,是基于他们自身的出身地位和阶层背景而给予的定义,属于一种全新的偶像类型。
同样是被当作偶像,“民星”和“明星”之间有何区别?他们在人们心目中是否能够兼容还是相互排斥?本次针对玉米粉丝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15%的玉米在喜欢平民偶像李宇春的同时也是有喜欢的传统明星偶像。可见,在玉米这一类专业粉丝当中,民星偶像崇拜并不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换句话说,民星偶像的出现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明星偶像的地位。不过,也有3119%的玉米明确表示除了平民偶像李宇春,没有喜欢的明星偶像;1416%的玉米曾经有喜欢的明星偶像,但是自从有了平民偶像后现在就不再喜欢。至于不喜欢的理由,玉米们的回答比较集中地则是认为明星偶像“离自己太遥远”和“太商业化”。
相对于“超女”、“好男儿”一类的民星而言,明星从一开始就走商业化包装路线,使其距离人们的现实生活确实比较遥远。而且商业彩过浓,对于喜欢他们的各类“迷”们来说,会处于明显的尴尬地位。但是,奇怪的是,同样是商业化,玉米们对于他们喜爱的偶像李宇春走传统明星偶像的商业化道路,居然有多达9119%的玉米表示“会仍然全力支持她”或者“无所谓,走商业化道路是很正常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玉米们对于自己喜欢的“民星”偶像走“明星”商业化的路线并不表示反感。这其实是建立在他们对于偶像李宇春强烈的崇拜和喜爱的情感之上的。甚至不少玉米粉丝宣称李宇春现在已经是“明星”,而不是“超女”。在调查现场,许多玉米对“超女”、“民星”、“平民”等词用在偶像李宇春身上表现出极强的反感情绪,他们力图将偶像李宇春从原先的超女选手身份中区隔开来。这与社会主流舆论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不无关系。一直以来,媒体评论将《超级女声》归类为草根节目,将超女归类为草根偶像,甚至主流舆论认为社会各界应当对此类选秀节目保持批判的眼光。而与此同时,在玉米们的心中,李
宇春已经不再是一夜成名的“灰姑娘”,他们渴望自己的偶像成为最星光灿烂的明星,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后”。因此,对于偶像李宇春这样的“超女”究竟是“明星”还是“民星”身份的争论也就不足为奇。
既然存在争论,那么在粉丝们的心目中“民星”和“明星”之间究竟有何差别?调查结果显示,在7013%的玉米粉丝看来,《超级女声》诞生出的超女“民星”和传统明星是有区别的。仅有1814%的玉米认为“民星”和明星是没有区别的。而他们所说的没有区别并不是两者之间真的就没有区别,而是强调李宇春已经成为了明星,“民星”就是“明星”,或者
认为压根就不应该有“民星”一说。而对于认为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粉丝来说,他们认为选秀“民星”与传统明星的区别大多是在褒义的方面。如图1统计数据所示,7318%的粉丝觉得选秀“民星”与传统明星相比“与观众的距离缩小了,更具亲和力”;认为选秀“民星”是“一种全新的偶像类型,比较受我们这代人喜欢”、“由大众亲自参与评选出来的”和“更容易接触,不会耍大牌”也分别占60%、4815%和4213%。很少有人怀疑“民星会更容易被淘汰”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偶像”。
下列使用干粉灭火器的步骤图1 粉丝认为选秀“民星”与传统明星的区别
皇后乐队主唱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粉丝们的心目中,“民星”和“明星”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别和界限,他们的本质区别不是谁的星光更加灿烂,而在于谁更具有众基础、谁更接近大众。显然走平民化路线的“民星”偶像占有了先机,比较吻合当前的流行文化。
二、深度卷入:“我就喜欢”的偶像崇拜行为
实际上,从粉丝的本质上来看,其与传统的追星族是较为类似的,但是由于他们所“追”的“星”有其特殊性———是在平民选秀节目中诞生出来的选秀“民星”。“民”即来自民众,不仅指的是选秀选手的出身背景是平民,也指选秀选手是靠普通大众,尤其是粉丝们的大力支持才得以星光闪耀的。因此,对于粉丝们来说,他们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追”星,更在于“捧”星,在于如何使他们喜爱的选秀选手得以战胜其他对手脱颖而出。为了支持和“追捧”他们的偶像,粉丝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调查发现,玉米粉丝们“追星”不像传统追星族那样仅限于在明星面前的尖叫和收集海报、照片,关注相关信息或是购买专辑等。玉米粉丝支持偶像李宇春的行为按照其卷入程度,可以分为一般性的支持行为和比较特殊的支持行为。
林妍柔胸一般支持行为是指在这场媒体事件中卷入程度不是很深的玉米粉丝所采取的行为,也是粉丝体中的常见行为。如图2所示,按照其在调查中所占比例大小的顺序,一般性支持行为主要表现为“购买她的影碟或其他作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关注她的相关信息”、“收集或购买相关海报、照片、纪念品等物品”、“用她的图片、音乐作为电脑桌面、手机铃声”、“向身边的朋友介绍她”、“通过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等投票或进行其它互动”、“访问网络博客,留言”和“在网络论坛、QQ上发帖”等花费时间和金钱相对较少但很普遍的行为方
办大病救助去哪里申请
式。虽然这些行为表现出的参与程度不是很高,也不会有很过激的表现,但是从时间和金钱的消费方面来看,玉米粉丝的基本投入还是会比传统追星族要高。其中,短信投票环节的设置为主办方赚足了腰包,而互动的网络平台则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抒发情感和交流信息的空间,为此所花的时间成本显然也会比崇拜传统明星偶像高得多。
图2 “玉米”粉丝支持“民星”偶像的各种行为
特殊支持行为则是指粉丝们表现较为疯狂,影响力以及时间与金钱花费程度较高的行为。粉丝这种带有体性和狂热性的行为与球迷颇为相似。“玉米”支持“春春”,就如同球,球迷对足球的狂热。球迷正是源于足球这一刺激源,表现出其特有的激情状态,即迷狂。足球带给球迷的,已远远超过简单的欣赏层次上的快乐,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因参与带来的迷狂的人性体验。①平民“皇后”李宇春之于粉丝何尝不是如此。玉米支持偶像李宇春所采取的比较狂热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参加她的各种演出或见面会”、“购买她代言广告的商品”、“在有关场合拉横幅、喊口号、举标语支持她”、“参加粉丝团及其活动,如拉票、造势等”、“追随她的行踪去支持她”等。以上这些行为方式虽然在粉丝中不太具有普遍性,但却是在平民选秀热潮中出现的、令人们影响比较深刻的狂热粉丝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以及卷入的程度相比较一般支持行为要多出很多,更非传统偶像崇拜所及。可以说,只要有李宇春出现的地方,必定会出现一大批疯狂追随的玉米粉丝,玉米对偶像李宇春的支持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遗余力的。
玉米粉丝的种种此类行为不胜枚举,他们已经不完全是在“追星”了,更多的时候是在“捧”星,是在制造自己的“明星”。尤其是在现在李宇春从一名平民出身的超女选手开始向一名歌手、一个明星开始过渡的初期,玉米们关心的不仅是偶像李宇春通过大众媒体展现的形象,他们更加关心偶像在这条星路走的是否顺利。偶像李宇春的平民身份使得玉米们觉得作为粉丝更有义务去维护偶像的利益,为偶像的发展保驾护航。这是在传统明星偶像的崇拜中所不曾出现的现象。
应该说,在当前的平民选秀热潮中,粉丝们的热情和疯狂的程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们的行动力大大超过了传统追星族的追星水平。也正是互动式的平民选秀节目给他们创造了许多以往不曾有过的参与机会和体验。虽然社会舆论认为,粉丝们崇拜选秀“民星”的若干
疯狂举动是毫无意义的,被认为是一种无聊的、失去理智的行为。但是作为粉丝典型代表的玉米们并不这么认为。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自己崇拜偶像李宇春的行为是“毫无意义”、“低俗的”、“不值得”、“不正常”的。甚至对这样的评价表示极端的反感,认为这些人的担心是多余和毫无根据的。其普遍的态度倾向是“这是很有意义、很正常的行为”,“是一种时尚”。并且对选秀节目能够提供给年轻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的看法表示了充分肯定。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可见,以“不设门槛、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为特,强调自我个性展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民选秀节目,还是比较准确地抓住了当今时代粉丝们的心理,从而容易引发共鸣。在偶像的光环背后,“粉丝”已经渐渐成为一只不容小觑的幕后推手。为了让自己的偶像成为更多人的偶像,“粉丝”们不畏辛劳、不计付出到处摇旗呐喊;利用手中仅有的网络、短信资源,“粉丝”们竟然缔造出了一个个造星神话。②
三、去神化的偶像评价与回归现实的自我认知
李宇春是2005年《超级女声》的冠军,她以帅气、洒脱又不失秀气的外形在众多超女选手中脱颖而出。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青春而又单纯的普通女生,为何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成为众多
狂热粉丝追逐的对象?类似这样的问题或疑惑不妨先从粉丝们喜欢偶像李宇春的理由中寻求答案。
表1“玉米”粉丝喜欢“民星”偶像的理由
序号喜欢的理由百分比
1喜欢她的性格5411
2外形、气质好5315
3喜欢她的歌、影视作品5315
4喜欢她的为人,待人好3915
5欣赏她做过的一些事情1612
6作为学习的榜样912
7和自己有一些共同点(如性格、特长)811
8因为她和自己一样都是普通人710
9寻精神寄托615
如表1所示,玉米粉丝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星”偶像理由时,仍然较多的关注的是偶像的个人特点以及内在的品质、才能等。如玉米们在选择喜欢偶像李宇春的理由时,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喜欢她的性格”、“外形、气质好”、“喜欢她的歌、影视作品等”和“喜欢她的为人”,其所占比例分别是5411%、5315%、5315%、和3915%。这其实就是一种在传统偶像崇拜中也存在的光环效应。心理学中,光环效应特指“人的突出特征会像耀眼的光环一样,给周围人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并由此决定了对其整体性的评价,而其它特征则相对地模糊而降到次要地位。”③虽然玉米粉丝们没有用崇拜其他传统明星的方式去崇拜李宇春,但从根本上讲,玉米粉丝对李宇春狂热的情感依然是基于一种幻觉依恋,在这种幻觉依恋中光环效应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与神圣且又神秘的传统明星偶像不同的是,像李宇春这样的“民星”偶像身上的品质和个性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调查结果表明,有7119%的玉米认为自己与偶像李宇春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主要集中在“性格”、“爱好”、“行为习惯”与“外形”,这与其喜欢“民星”偶像的前四位理由基本是对应的。这就充分说明,玉米粉丝对于偶像李宇春的认知是与其自我认知有关的。另外,在进一步的个案访谈中,许多玉米对“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