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原则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气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词,也要明白哪些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词语,需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翻译之后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怎么哄女孩子开心“达”要求译文要表意要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二、文言文翻译六大技巧
在对所要翻译的句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根据古今汉语的异同,翻译时我们可以用留、对、换、补、删、调六法。
一、保留法冬天空调开多少度合适
所谓“保留法”就是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年号)四年”、“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可不译。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
保留词语:孙策、丹阳、吕范、都督、子衡
译文: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让他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子衡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
二、对译法
所谓“对译法”就是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要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具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节词,做到字字落实。如:“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可译为:“秦国的大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关键词语:望(远望)、鲜(少)、焉(兼词,“于之、于此”)、狎而玩(“火”句与
“水”句对举,可推知“望而畏”与“狎而玩”结构相同,“望”与“狎”是反义词,“畏”与“玩”是反义词,据此,可猜出其大意)
火猛烈,百姓看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柔弱,百姓轻慢并玩弄它,反而有很多人死在水里。因此,(对百姓)实行宽政很难。”
三、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非常”在翻译时要替换成“意外的变故”。
高考体检检查什么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替换词语:击(刺)、股(大腿)、废(倒下)、引(举起)、提(掷击)、被(受) 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地,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刺荆轲,(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
四、增补法
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中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于”的省略,为使译文语意明白通畅,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①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必须增补出来。
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该句“谕”后面省略了代词“之”(部落首领),即“谕之以祸福”,翻译时必须把它补上。
②有此类活用现象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内容。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增补词语:(楚国)有警,(楚厉王)击鼓而民不赴,(楚厉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重新申明报警的信号,民众才相信。
五、删削法
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这句中的“之”字是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而”字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翻译时也可以删去。
六、调整法
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该句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句式中的哪一种,根据句子的具体情况再做调整.
(1)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
(2)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3)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
两个路由器怎么设置(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6)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来源:学科网ZX
(7)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王迅前妻去世(8)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1、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从你镇守即墨,指责你的话每天都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察看即墨,(只见)田地被开辟,人民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这是你不巴结我左右的内臣来求得帮助的原因。 (注意点:“居”,镇守;“辟”,被开辟;“给”,富裕充足;“是……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2)这一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太平,在当时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注意点:“烹”,烹死;“左右尝誉者”是定语后置句;“治”,,太平)
2、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注]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
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燕: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
[注] 涓人: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
他凭吊死者,探访贫孤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自己屈尊降贵,用丰厚的礼物来招募人才。[要点:“吊”,凭吊;“卑身”,屈身;“厚币”,丰厚的礼物] 然而如果能够招揽贤士与他们一起治理国家,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啊。[要点:“诚”,如果;“与共国”,是“与(之)共国”的省略;“孤之愿也”是判断句]
不满一年,(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您打算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况且比我贤良的人,难道会认为千里的路程远(而不来投奔您)吗?(要点:“期年”,满一年;“致”,招引,招致;“于”,比;“远”,意动用法,认为……远)
燕国贵族共同推举太子姬平,那就是燕昭王。昭王是在燕国被齐国攻破后即
位的。他凭吊死者,探访贫孤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自己屈尊降贵,用丰厚的礼物来招募人才。他对郭隗说:“齐国乘我们内乱而攻破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薄,不足以报仇。然而如果能够招揽贤士与他们一起治理国家,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啊。先生您如果见到合适的人才,我一定亲
自服侍他!”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君主派一个负责洒扫的涓人用千金去求购千里马,那个人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马,用五百金买下马头带回。君主大怒,涓人解释说:‘死马您尚且买,何况活的呢!(天下人知道了,)好马会送上来的。’不满一年,(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您打算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况且比我贤良的人,难道会认为千里的路程远(而不来投奔您)吗?”于是燕昭王为郭隗翻建府第,尊他为老师。各地的贤士果然争相来到燕国:乐毅从魏国来,剧辛从赵国来。失业保险金如何领取
3、辽西太守甘陵赵苞①到官,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馀人入塞寇钞②,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骑二万与贼对陈,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自上归葬,帝遣使吊慰,封鄃侯。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欧血而死。
[注] ①赵苞:东汉官吏,字威豪,甘陵人。②寇钞:亦作“寇抄”,“劫掠”之意。
快要到辽西郡城时,在路上经过柳城,正遇着鲜卑一万多人侵入边塞劫掠,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儿女全被劫持作为人质,(鲜卑人)用车载着他们来攻打辽西郡城。(要点:“垂”,接近,快要;“道”,名词做状语,在路上;“值”,正赶上;“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儿女;“为所”,表被动)
食朝廷的俸禄而逃避灾难,不是忠臣;杀了母亲而保全忠义,不是孝子。如此,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要点:两个判断句;“面目”,脸面;“立于天下”需要意译为“活在世上”)
辽西郡太守甘陵国人赵苞到任之后,派人到故乡迎接母亲和妻子、儿女。快要到辽西郡城时,在路上经过柳城,正遇着鲜卑一万多人侵入边塞劫掠,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儿女全被劫持作为人质,(鲜卑人)用车载着他们来攻打辽西郡城。赵苞率领骑兵二万人布阵迎战,鲜卑人在阵前推出赵苞的母亲给赵苞看,赵苞悲痛号哭,对母亲说:“当儿子的罪恶实在不可名状,本来打算用微薄的俸禄早晚在您左右供养,想不到为您招来大祸。过去我是您的儿子,现在我是朝廷的大臣,大义不能顾及私恩,自毁忠贞的气节,只有拼死一战,否则没有别的办法来弥补我的罪恶。”母亲远望着嘱咐他说:“我儿,各人生死有命,怎能为了顾及我而亏损忠义?你一定要尽力去做!”于是赵苞立即下令出击,鲜卑人全被摧毁攻破,他的母亲和妻子都被鲜卑人杀害。赵苞上奏朝廷,请求护送母亲和妻子的棺柩回故乡安葬。灵帝派遣使节前往吊丧和慰问,封赵苞为鄃侯。赵苞将母亲、妻子安葬完毕,对他家乡的人说:“食朝廷的俸禄而逃避灾难,不是忠臣;杀了母亲而保全忠义,不是孝子。如此,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便吐血而死。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