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校本课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标签:校本课程;双语教学;艺术特;民族文化;途径
成都黑帽门吴施蒙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构建学校自己的特校本课程,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为此,我校以“发展民族教育,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核心,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多渠道、宽领域强势推进哈萨克民族文化传承和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儿童兴趣,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激趣益智”是我校构建特校本课程、创新双语教学模式的一大举措。“纵向延伸”,即发挥哈语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主渠道作用,将哈语语言文字教学和哈萨克族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增加哈语儿歌、绕口令、格言、谚语、历史人物、英雄传说、诗歌散文等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横向拓展”,即强化各科教学渗透哈萨克族文化的辅助作用,在音、体、美等艺术课程教学中穿插哈萨克族图案设计、手工刺绣、乐器弹奏、歌曲欣赏、民族摔跤等教学内容,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激趣益智”,即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为目的,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及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围绕哈萨克民族的传统文化,挖掘校内外资源,积极构建具有浓郁民族特、适合学生快乐发展的体育艺术校本课程。“纵横结合,
卖什么赚钱激趣益智”的课程教学策略丰富了民族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激活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教学内容,深化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提升双语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
变频空调抽真空
二、凸显艺术特,创新艺术育人途径
劳动节高速路免费吗?
1.在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艺术的教学中创新育人观。我校以外联内创的方式在2014年与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县教育局三方共同签署成立了“飞越彩虹·哈萨克族童声合唱团”。合唱团创立以来,坚持以“发现、分享、传递,以童声合唱传递民族文化之美”为宗旨,遵循保护和传承哈萨克族原生态民族歌舞艺术为目的,在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的牵手之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作曲家刘晓耕教授,云南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院长、指挥家叶明菊教授,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罗飞、秘书长王芳和艺术总监赵晓爱教授等专家先后亲临现场,他们不但手把手地指导师生学习演唱技巧,刘晓耕教授还对哈萨克民歌《白头巾》等曲子进行了修改和再创作。三年多来,“飞越彩虹·哈萨克族童声合唱团”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在敦煌、瓜州为第九届和第十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助力演出;在北京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15周年的盛大庆典奉献上原汁原味、精彩缤纷的民族歌舞。受台湾原声教育协会和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的邀请,2016年3月“飞越彩虹·哈萨克族童声合唱团”犹如一道亮丽的彩虹飞越了海峡两岸,作为第一个并且是唯一受邀的内地校园合唱团,在台湾南投县信义乡罗娜小学参加了第七届“玉
想念你的味道山星空音乐会”演出,并与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进行了音乐文化交流。
“飞越彩虹·哈萨克族童声合唱团”的成立,带来的不仅是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联内创这种方式带来了全新的育人理念,形成了合作各方互利共赢的局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以特校本课程为支撑,在技术和观念上的学习与引进,就像科学技术创新一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育人观,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特校本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2.在推广和发展民族体育藝术教学中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我校以2013年9月在我县举办的第九届库热斯(哈萨克式摔跤)亚洲锦标赛为契机,结合“一校一品”体育特创建活动,将哈萨克式摔跤确定为学校的体育特校本课程。除了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讲授哈萨克式摔跤的比赛规则、方式外,还在每周的艺体课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库热斯训练和竞赛。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提升哈萨克族传统智力项目托格孜胡马拉克(九子棋)文化的社会价值,在少年儿童中普及和传承托格孜胡玛拉克智力游戏及它的文化内涵,逐步增强少年儿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我们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积极参加新疆乌鲁木齐市组织的相关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其次,以校本课程为平台,一是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二是组织开展校内比赛,以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竞赛中享受参与的快乐,在参与中体味民族体育运动的魅力。
johnny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