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雍正王朝》中康熙选嫡的帝王心术
  在二月河《康熙王朝》这部书以及所演绎的电视连续剧中,都浓笔泼墨地描写了具有擒鏊拜、平三藩、收台湾、平定葛尔丹反叛等辉煌业绩的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可是《雍正王朝》中康熙选嫡的帝王心术不管是在二月河的笔下,还是在导演的电视镜头下都不是通过康熙本人的心里活动展现出来的,康熙选嫡的帝王心术表现在他的音容笑貌和行动上,最后通过雍王府里一个神秘的瘸子,或者说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才大志高的邬思道一次次精辟的分析中展现给了读者或是观众。
  邬思道志比天高,心比海深,在康熙三十六年,时为举人的他在参加应天府会试的时候,率领五百考生大闹贡院,触犯国法,幸蒙皇四子胤禛相救,最后成为胤禛府邸的幕僚,他在胤禛从雍郡王走向雍正皇帝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可是,就象他自己所说,皇帝垂拱而治,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是阳谋;而他则是密室策划,以阴谋为体,所以不能当朝为官,最后在“得江山而谋臣亡”的千古教训下,为了保全自己,半归半隐了。
  先不说邬思道其人高超的审时度势,出谋划策水平,只说说康熙在大清王朝后继之人的遴选时复杂的心里活动。首先是当了三十年的太子胤礽太令康熙伤心,胤礽是康熙心爱的孝懿
仁皇后所生,皇后在生胤礽时难产而亡,所以康熙对这个生下来就没有额娘的儿子偏爱有加,可是家有阿斗扶不得。先是在康熙四十六年,河南、山东的黄河决口,在治理河务漕运时由于国库拿不出银子办赈治河,康熙便决定在治理黄河后让太子举保的皇四子胤禛追比国库欠款,可是在追比过程中,作为储君的太子不但不给予支持,却遇事推诿,卖官鬻爵,康熙在失望之余却仍然不露声,忍而未发,给太子一个知错能改的机会。这时候,康熙已经对这个自己百年之后的未来之君产生了疑惑,可是人无完人,也许太子是一时的糊涂吧?
  可是,在大清国建国七十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买卖人命冤案,这件案子不言而喻又和太子有关,因为从康熙四十年以来,都是太子掌管刑部,而且每年代皇上勾决犯人的也是太子,出了这么大的人命案子,怎不令康熙头疼,所以当时康熙决定清理刑部冤狱的决策就表明了已经对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失去了信任,而且最后在皇八子胤祀主持清理时也确实发现太子和这件人命案子有牵连的时候,康熙的心情开始在大清社稷与儿女亲情中挣扎,一股难言的酸楚涌上心头,他沉痛地对太子胤礽说:“朕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你……,朕也不知道如何处置你……,这几天夜里,朕一闭上眼睛,就看见你的额娘,……她真是一个大贤大得的皇后啊!她如果没死,你又何至于变成这个样子……。”最
后,康熙考虑到许多牵涉到太子等积重难返的复杂的人事关系,最后痛下决心让这次清理刑部冤案草草收场,可同时康熙在心里也对在审理刑部时,皇八子胤祀用非正常的手段获取口供的做法很是气愤,认为胤祀为人略带阴险,也就是在这里,胤祀为以后自己在夺嫡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小暑祝福语
  接着,这个不争气的太子胤礽又在冷香亭和康熙的妃子郑春华私通,被信步走来的康熙发现,康熙气得腿一软,几乎栽倒在地。这时的康熙对太子已经彻底失望了,而就在这局势晦暗难明,变换不测的时候,一直对太子耿耿于怀的皇十四子胤禵伪造太子的手谕假太子名进行反叛,以期彻底扳倒太子,康熙借机废掉太子,但是异常英明的康熙也发现了那个假手谕的奥秘,因此,在这个时候,康熙也对以后成为大将军王的皇十四子胤禵也产生了不可言传的想法,所以,在民间盛传康熙要传位于皇十四子的说法是完全不对的。 翁帆个人资料
  此时,太子之位已成空缺,议举储君之风刮遍朝野,号称“八贤王”的皇八子胤祀急于求成,派人到处拉选票,而且有意把一个江湖术士交给康熙发落,就因为这个江湖术士说皇八子胤祀的小名“美”暗含着“八、王、大”的意思,其实胤祀的这些雕虫小技不言而明,怎能瞒得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儒学的各门个派深究其理,入木三分,而对旁门左道深恶痛绝”的康熙,所以康熙也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把术士赶了出去。
胡宇崴鬼鬼
  以上可以看出,从治理漕运,到审理刑部大案,然后是太子和康熙的妃子私通,以及伪造太子手谕反叛的事情,不管是太子、还是皇八子胤祀,以及皇十四子胤禵都已经在康熙的心里留下了不良的烙印,康熙心明而未言,但是,为了不引起因夺嫡出现的父子、兄弟之间反目的情况发生,或者担心造成朝政的一时混乱,康熙不得不把废了的太子重新拉到了储君的位置上。
  然后,不知是因为红墙黄瓦内的明争暗斗使他心烦,还是青草绿水间的莺飞草长使他神往,在不得已复立太子之后,康熙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六次南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太子自然成了代理一切朝政的监国。其实这是康熙无奈之下对太子的最后一次考验。
  而就在康熙南巡期间,又发生了一件晴天惊雷的事情,原来,曾经在吏部任过主事,后来又在江南做过巡盐道的任伯安利用自己当初任吏部主事之便,广设耳目,专门搜罗刺探了不少文武百官的隐私过失,然后一一详细记录,编排成册,取名为《百官行述》,太子在获得这个消息后,竟然和任伯安暗中勾结,想利用《百官行述》以期将来挟制百官,在康熙得到这个消息后,在对竟然如此腐败的吏治感到震惊之余,也为太子的行为感到万分痛心,而太子不但不迷途知返,反而实行兵变图谋策反想挟制康熙写退位诏书,最后终于失
败。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再次被康熙废黜,罢为庶人,永远圈禁。同时皇十三子胤祥因一些不太明朗的原因也被康熙送到宗人府圈禁起来,其实这时候要选择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的萌芽已经在康熙的心中产生,因为,胤祥是胤禛最得力的铁杆兄弟,由于胤祥有“侠王十三爷”的美称,做事仗义,容易意气用事,所以康熙此时圈禁胤祥,不但是为了磨练他,更是为了保护他,以便以后能更好地利用胤祥,为胤禛顺利登位创造条件,其实这就是康熙的帝王心术。3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康熙五十六年,朝廷派往西北平乱的六万大军中了准噶尔部的埋伏,全军覆没。为了平叛,在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封善于带兵的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十万大军开赴西北,这样看来似乎争夺激烈的皇位继承人有了答案,实际上康熙的心里却并不象世人所想的那样。建党100周年抖音文案
  在庆祝康熙六十八岁寿辰的庆典会上,皇十四子胤禵本来给康熙送的寿礼是一块天石,据说这块天石是从天上掉下的一颗流星雨,上面天然的印着一个“寿”字,可是却被皇八子胤祀掉包为一个僵硬的死鹰,面对这让人痛心的闹剧,康熙不但不追查下去,反而却突然把皇四子胤禛撤了差,同时把两个得力耿直的大臣,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太子太保,文渊阁
大学士马齐降了职,其实这时候康熙进一步传位于皇四子胤禛的决心已经坚定,可是因为在当时夺嫡斗争中,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祀以及皇十四子胤禵都是比较出头的人物,而且皇十四子胤禵又拥兵自重,一旦诏书一下,不管是三人中的任何一个继位,都会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场兄弟相残的悲剧,这是以“仁”治天下的康熙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就是到最后胤禛继位时,康熙还一再叮嘱胤禛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兄弟,所以继位后的雍正在以后八旗议政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也遵照康熙的遗言,没有轼杀自己的兄弟。可是在雍正后来传位于儿子弘历时,却为了避免自己这一代夺嫡斗争的悲剧在弘历的身上重演,为了给弘历继位扫清障碍,忍着万分的悲痛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弘,可见同样是一代皇帝,康熙和雍正却有着不同的帝王心术。
  康熙在自己临终时,终于到了要把大清王朝这个万斤重担交给胤禛的时候了,为了以防意外,破费心机的让九门提督隆科多宣读传位遗诏,同时为了防止隆科多被皇八子胤祀或者皇十四子胤禵收买而背叛皇帝,康熙又同时给了隆科多赐爵和赐死两道诏书,以便隆科多能忠心地拥立胤禛上台,看来,八岁就登基的康熙确实有着非凡的心术。
  当然康熙最后决定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不但在于胤禛久经历练,做事刚毅果断,处处能以
除水垢国计民生为计,处处能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原因,还在于早在康熙和众皇子、皇孙在莆田猎场打猎的时候,康熙就对自己的皇孙,胤禛的儿子——小小年纪的弘历的才能和胆识十分赏识,而且曾一度亲自调教弘历,所以康熙一旦传位于胤禛,而胤禛再传位于弘历,那么至少可以保证大清王朝的三代盛世,这是康熙从大清王朝的长远来考虑的,这也是为什么康熙不同于普通人的帝王心术。
  而同时,康熙最后选中了皇四子胤禛作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还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因为康熙在自己亲政的后四十年一直推行,但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社会弊端:吏治腐败、土地兼并,税收流失,而且国库严重空虚,留下了一个积弊甚深的局面,纵观众皇子的为人处事以及各自的性格特点,康熙发现也只有“冷面王”胤禛才能匡补自己的过失,能铁面无私地刷新吏治,纠正时弊,因此,这也是康熙在两度废黜太子后不愿意让朝廷议立太子的重要原因,那时侯,康熙心里已经有了太子的人选了。
  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以及由刘和平执笔的电视剧本,在揭示康熙在选嫡过程中的帝王心术时,大部分都是通过邬思道的口中表达出来的,所以他们塑造邬思道这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是有其深刻含义的,在皇四子胤禛迈向正大光明殿正中那个令亿万人竟折腰的皇位时,
无疑邬思道这个人是一个领衔主演的重要角,就在太子第一次被废黜,满朝议举储君,皇八子胤祀积极行动时,邬思道却意味深长的给胤禛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大家子,老爷子生了一大儿子。慢慢地,老爷子老了,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于是,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却从不参与争斗。争来争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会管不好。于是,老爷子将钥匙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邬思道用这个十分浅显的故事就揭示了康熙王朝中整个夺嫡的复杂过程,看来治国和管家确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最后,当雍郡王的胤禛成为大清的雍正皇帝的时候,在雍王府潜邸呆了十年的邬思道却感到了一种大雪无痕的失落,既然他能领会到康熙的帝王心术,那么由于和雍正皇帝多年来的特殊关系,他就更了解雍正的帝王心术,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掌握着雍正在夺嫡过程中的一些阴谋行动,这无疑是对此时已是最高统治者的雍正的一个重大威胁,显然邬思道的阴谋在光明正大的殿里是用不着了,最后他明智地选择了半隐。
  总的说来,大清王朝之所以能出现千古流芳的“康、雍、乾”盛世,跟康熙正确的选嫡是分不开的,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有“”之名的康熙无愧于这个称号,从他的帝王心术来看,他确实是非常伟大、英明的一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