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
·学术
摘要:课眼是诗词教学的关键点。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展开对古诗词教学的探究,认为教学中要紧抓三个“课眼”:探讨诗中人物———周公瑾的形象;探讨诗中地点———赤壁矶的特点;探讨诗中情怀———作者的思想。巧谙“课眼”,剖析主题,
才能真正称得上读懂了全词。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诗词教学课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1)03-0073-03
DOI:10.13525/jki.bclt.202103024作者简介:金庞(1968—),江苏扬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江苏省邗江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3月语文教学通讯
比较好的专业Mar.,2021第1142卷
灭火器保质期是多久第3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142No.3
金庞
(江苏省邗江中学,
江苏扬州225009)
———以
《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探讨高中诗词教学策略巧谙课眼善解诗境
◆教艺频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每一个有质量的课堂,无疑都是让学生从疑问中获得新知的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获得新知的前提一方面在于要抓住“天然课眼”,即原文中的关键字眼或句眼,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一“退”释所有,柳永《雨霖铃》中一句“多情自古伤别离”道尽送别伤情,《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了却多少追索者的夙愿;另一方面要揪出“隐性向导”,即抓住进入文本情境的关键问题,如寻古诗词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
叩问诗词主旨,突破古诗词理解障碍。本文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通过谙合课眼,巧设疑问,链接课外背景与课堂诗境,进而挖掘诗词教学中的新理念、新教法。为研究该词中的主题情感脉络,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先后设计三个方面的问题,用以启发与导引学生深入诗境,体会苏轼的人生境界。
一、探讨诗中人物———周公瑾的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遭贬谪后游历赤壁矶时的所
思所感。其览眼前之景,思及古人之情,又转而借古述情,以旷达之心辩证历史和人生。课前通过任务包导引学生对该词多次诵读,
课堂则以问为导,从临古迹、写古事、怀古人的角度切入,共同琢磨周公瑾的形象。周公瑾即周瑜,苏轼避其名而尊称其字,显示出对于周瑜的景仰与艳羡。此时让学生重点赏读词的下阕,为周公瑾作评。
师:周瑜部分词句已读了数遍,谁能再读一次,这次要求让听众感受到苏轼对周瑜的景仰。
(生诵读)
师:诵读间,我听出了苏轼对周瑜的才能确实比较崇拜,不过到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语速应该如何?语气又当如何?
生1:老师,“樯橹”一词写出了敌军的强大,但即便如此,周瑜依然能在谈笑间击败敌军,这突显了周瑜的军事才能,但也能感觉到这里苏东坡羡慕的不仅是周瑜的才能。
师:还有什么呢?
生2:还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自信、潇洒、从容的风度。
73
师:这分析可真不简单呐!那此处应该怎么读?
王安宇向涵之恋情生3:因为才高而取胜从容,所以我觉得这里可以读得轻易些、潇洒些,语速应较快,而语气要读出果敢与飘逸,尤其“灰飞烟灭”处字字可顿,折射敌军之强、取胜之速。
师:字字可顿的节奏会让词句更有重点。所谓诵读,先正音,后解疑,再言情。我们再看一处,形容周瑜“羽扇纶巾”……
生4:(抢答)风度儒雅,胆略过人。
师:“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呢?
生5:英俊才高,少年英雄。
师:那这里如果用诸葛亮更换周瑜来写,如何?
生6:不行,小乔并不是诸葛亮的夫人,这里的小乔是与英雄相衬的。
生7:诸葛亮虽有出的军事才能,但仅为谋士,难以当“雄”。
师:看来大家分析得真的很仔细。诸葛亮虽然是好谋士,但却如鲁迅所评“多智而近妖”,儒雅过人而雄志稍缺。苏轼所期望的榜样,并非以谋辅政的诸葛亮,而是要像周公瑾一般既有英雄视野,又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英雄的才能。如此,我们便能够理解为何承载着多少名人足迹的赤壁矶上,苏轼单单怀念周瑜,且毫不吝啬夸饰之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词人是在句句夸赞周瑜,但对比其现实处境,他也是在处处在写自己的情怀。很多怀古抒情的诗词,都用了这样的写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以“大江东去”的豁然视野开头,为全词奠定了雄浑豁达的基调,而苏轼又将所有笔墨都围绕周瑜这个典型人物来写,因此深入了解周瑜形象,不仅是对怀想对象的剖析,更是对苏轼本人思想的一次窥探。故而抓住主要人物进行剖析,便能谙合“课眼”,让词作的情感脉络渐渐清晰。
二、探讨诗中地点——
—赤壁矶的特点
赤壁矶在本词中有着较为多元的作用,一方面是苏轼览景生情的触发场地,另一方面又是链接苏轼思想与周瑜功绩的桥梁。赤壁自古是兵家对垒之地,这里景壮阔、气势雄浑,是英雄诞生的地方。词
人写赤壁,围绕赤壁写景、写情怀,本来就是怀古说今的情感基础。因而在教学时,教师最好能够引入赤壁之景,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苏轼的别样情怀。
师:(多媒体出示“黄州赤壁”视频)我们来看看当今的赤壁之景。看间或陡起的小土丘,还有平静的江水,狭窄的两山,怎么也不到词中所咏叹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磅礴痕迹啊。
生1:词中所写确实气势雄浑,难道是以虚构之景来表达真实之情?
师:是啊,实际上词人是在“以壮景抒豪情”。此外,历史上周瑜迎娶小乔和赤壁之战在时间上相去甚远,而词中把“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联系在一起,这是为什么?
生2:老师,我查到的资料也是到了赤壁之战时,小乔嫁与周瑜已经有十年,并不是“初嫁”之时。我觉得这里词人的意思是说周瑜赤壁之战建功立业时还很年轻,正是刚结婚的年龄,是为了对比自己的年过半百而壮志未酬。
生3:我觉得赤壁之战无疑是周瑜军事才能的体现,是其事业发展的巅峰,而一代美人“小乔初嫁了”之时,周瑜正处在“人生得意四事之首”洞房花烛夜。联系起来就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呗!
生4:对,苏轼是想说赤壁之战时的周瑜正值英雄得志之时,这是苏轼极度向往的。
师:确实是,大家的分析很深入。确实,那时的周瑜是词人追比的英雄,不过苏轼其实也透露了自己清楚赤壁并非古战场。能出来吗?
生3:“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余学生发出“哦”声)
师:来,老师为此总结了“三假三真”,一起来读一下。(多媒体展示)
生:(齐读)假江山、假赤壁、假历史;真英雄、真功业、真性情。
师:江山越加雄健,功业越加不凡;赤壁越加古韵,性情越加真挚;周瑜越加得意,苏轼越加倾慕;也可以这样说,虚构的词境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赤壁所在地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一方面利用赤壁是否古战场的争议来探讨词人虚构的初衷所在,
74
2021.3
·学术
另一方面利用赤壁之战与周瑜新婚是否同时的争议来理解词人对完美英雄周瑜的羡慕与追比之心,这样的教学互动才是能够开拓学生视野与思维,析出词人情感与语言的本真教育。
三、探讨诗中情怀——
—作者的思想
在了解词作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要紧抓课眼,到理解词人深层情感的钥匙,以深入感知词人寄寓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师:诗词有景、有境、有情,这首大气磅礴的词作,我们已读过数次,有一处还需大家再加以辩解。下阕中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的“多情”是怎样的多情呢?
生1:功名情,苏轼渴望在年已半百之时再有机会建立功业。
生2:唯美爱情,能够赢得美人心,抱得美人归,家庭如意。
生3:君臣情,能够得到君主赏识,有实现抱负的机会。
师:苏轼之所以在文学上取得成就,一方面是由于其确实拿捏住了文字的组合艺术,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用情至深、至真。这里的“多情”就是家国情怀,即时刻准备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不过,可以试想一下,这里苏轼为何不将被曹操称赞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作为追比的英雄呢?怎么查ip
生4:曹操能够欣赏的人,必然有经天纬地之才。
师:那苏轼为何不选择孙权为写作对象?
生5:我觉得词人选择周瑜另有深意,即周瑜同苏轼一样是人臣,那么苏轼所期待的建功立业,必然是与周瑜的功业有相似之处。
师:由此可见,苏轼遭贬谪的境遇是其无法实现抱负的最大障碍,故而词人渴望以周瑜为榜样,能够于老暮之时得偿所愿。苏轼曾在其《南康望湖亭》诗作中直言,“许国心犹在”,也可见词人始终将报国作为最高的人生理想。尤其还是“早生华发”,更令人听了心情凝重。
师:下面让我们阐释一下“可笑”如何?
女朋友过生日送什么好(生面面相觑,教师多媒体出示句子,要求填空)
生1:结发之妻早早别我,可能此生再也难得如此圆满之爱情了,多么可笑!
生2:忠诚所事君主贬我,可能此生再也难获建功立业之机会了,多么可笑!
生3:华发早生困境难移,可能此生再也难偿忠君报国之梦想了,多么可笑!祝国庆节快乐的祝福语短句
师:是啊,在苏轼看来,他失去了成为英雄的几乎所有条件,爱情梦、功业梦、家国梦都在现实面前变得支离破碎,确实可笑,这是词人宽解失意的自嘲。那么,苏轼遭遇到这样的人生失意,有没有就此沉沦呢?
生:(齐说)没有沉沦。
师: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4:苏轼末句说“人生如梦”,一句话稀释了所有的不如意,在词人看来,梦很不真实,人应该看淡“失意”,才能心有满足、或有得意。
师:在苏轼眼里,个人的大起大落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即便志得意满的周瑜不也成为历史了吗?而大江东去淘尽的英雄,又何止周瑜一人人生如梦,谁的人生不经历悲欢离合?人生总有失意处,无论是在短松冈,还是在赤壁矶,当苏轼将一切失意斟满酒杯洒向江中之时,也是为我们的人生做了一把量尺,可以说,苏轼用佛道思想为我们超越现实的不如意上了一课。
苏轼的情感与主题表达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的“课眼”所在。读懂苏轼其人,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彻悟词中所言,能够把握意象意境,既有所牵引,也有所收获。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其人、其景、其情是整首词的主脉。诗词之解,就是要提纲挈领,抓住诗眼、课眼,以此为导引,深入到诗词内部,识词中人、看词中景、感词中情,也唯有巧谙“课眼”,剖析主题,才能真正称得上读懂了全词。
参考文献:
[1]饶学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异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
[2]周旺.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周雁.《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 2012(3D).
(编辑:李小叶)
75
2021.3·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