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是几月几日几号作者简介:张涵,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姜诚,副教授,英语系(科技翻译)系主任,硕士生
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20-10-26
心智是具有天赋性的。20世纪末,认知语言学派针对乔姆斯基的这个观点提出了“体认观”。认知语言学所倡导的“体认观”可被归结为“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强调语言是“体”和“认”的产物。“体”是指对“现实”的互动体验;“认”对应“认知”,解释了语言中的人本性、主观性、民族性(王寅,2017)。按照这个观点,翻译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体验性、互动性、一定程度的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以及翻译中的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对于同一篇作品,不同风格的译者会有不同理解和译法。1.2 译者主体性首先应明确的是主体性的概念。“具体地说,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即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王玉梁,1995)从哲学角度来理解,主体性即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要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译者主体性也是一样的。译者是翻译的重要主体,那么译者的客观对象就是需要翻译的文本或任务。文学翻译不仅仅涉及语言转化,译者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时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如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习惯、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经历等。任何文化翻译活动都有目的,并且应该面向译入语的文学和文化(查明建 等,2003)。 2  译者主体性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四个英译本中的体现2.1 四个英译本的作家翻译风格本文选择了许渊冲、杨宪益、徐忠杰、朱纯深四个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本进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笔者在选择译本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各有千秋;二
是不同译文体现了译者主体性的差异。首先,许渊冲的优化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时是没有办法到与原文完全对等的译文的,译文和原文并没有优劣之分。优化论中的“优”就是要发挥译入语的语言优势,做到语言的优化。这一理论在文学翻译中具有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次,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在翻译中国名著上的造诣也十分高超,杨宪益认为,译者要尊重并且忠实于原作者的思想情感,尊重原作者的创造性。因此,杨宪益和戴乃迭在翻译中国名著时都尽量保持其文化特点,多采用直译的手法。再次,徐忠杰善用华丽的辞藻和韵律,这一点在他著名的《虞美人》译本中就有所表现。如他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译为“Too long the autumn moon and spring fl owers last, I wonder how much they have known of my past ”。其中原文诗句的“了”和“少”都是以ao 为尾韵的,所以徐忠杰在译文中也用了last 和past 作为押韵。最后,朱纯深的翻译风格则是善于运用修辞,他追求在完整表达原作者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文本的语体风格和作者写作风格。他的著名译例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朱的译文排比流畅,把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感叹完全展现给了读者
2.2 译者的多重互动性
根据上文所提到的翻译认知观,笔者从译者与文化背景的互动、译者与作者背景的互动、译者与目的
语读者之间的互动三个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四个英译本进行分析。江苏好玩的地方
郭晓峰个人资料
2.2.1 译者与文化背景的互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主要是描写赤壁的景和与其相关的典故中的英雄人物;下阕主要表达苏轼对周瑜的仰慕以及对自己白发苍苍却毫无功业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忧愤。因此,在英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充分了解词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译者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些典故在词中的意思,就可能会误导读者。
据百度百科显示,该词的词牌名“念奴娇”来源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位名为念奴的歌姬,又因元稹描写念奴的诗中有云“春娇满眼”,因此得词牌名“念奴娇”。可见,“念奴娇”的意思是一位美丽的歌姬。杨、徐和朱都把其直译成了Niannujiao。词牌名作为中国古诗词的特之一,直译法无法让读者明白其文化内涵。按照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译者在碰到文化背景词时,需要充分查阅文化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形成文化认知并用目的语将其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可将该词牌名译为“Ci Tune: a Beauty Singer”。许将其译为“Tune: Charm of a Maiden Singer”,该译文也突出了宋词的体裁特点和词牌名的文化背景,更易被读者接受。因此,在遇到文化背景词时,译者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形成正确的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充分考虑读者接受程度的前提下翻译出原文本的文化内涵。核舟记翻译
妮娜 杜波夫男友
2.2.2 译者与作者背景的互动
苏轼的一生都处于变法争论之中。这首词正是苏轼在被贬到黄州后游览赤壁时有感而发。在该词中,苏轼借着三国英雄的典故感叹自己仕途的挫折。但同时苏轼的思想心态又受到儒、道、佛的三家思想影响,在希望建功立业的同时,还保持着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该词的景物描写显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而诗人在下阕发出了“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这一充满矛盾情绪的感叹。
根据《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中的译文和注释,“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是指作者觉得自己未老先衰,生出了苍白鬓发,人生经历犹如一场梦。徐将此句译为“His hair prematurely becomes whitish gray. Life among mankind, like a dream, passes soon”。徐在译文中使用的是第三人称his,而根据该词的大意可以看出词中作者是在用第一人称表述。因此,此句用第一人称翻译更符合,比如许将该句译为“I have my hair all turned gray. Life is but like a passing dream”。徐的译文虽然也确实表达出了诗句的基本意思,但按照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中的翻译的体验性这一特性,第一人称会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
2.2.3 译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互动
译者要在了解目的语读者的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前提下,准确传达原文本的情感和信息。笔者发现在翻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句时,四位译者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出入很大。《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集》中对这句话的解释为: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想起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发自己的许多感想,感觉自己的灵魂在历史中游历了一番。“多情”是作者嘲笑自己太过于多愁善感,以至于早生华发。
许将这句译为“Should their souls revisit this land, sentimental, his wife would laugh to say”,可见,许渊冲将该句描写对象理解为周瑜和他的妻子小乔,这一理解与该词的权威释义有些出入,体现出过于强烈的译者主体性。这样的译文会导致读者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而杨译文“In fancy through those scenes of old I range. My heart overflowing, surely a fi gure of fun”和朱译文“Back from my mental vagrancy in that bygone age, I must laugh at myself”就更加贴切,也能让读者明白诗句含义。因此在翻译中,译者虽然要发挥译者主体性,但也要分清文本中的对象和情感表达对象,并尽量客观地结合读者的视角和认知习惯去翻译。
给我一杯忘情水
作者简介:王佳冰,硕士研究生。
王荣媛,通讯作者,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教师专业发展、跨文化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