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变现永不眠(四)—付费率,ARPU值,LTV,以及之间
的关系
⼀个产品的整体收⼊离不开付费和ARPU值,以及如何通过估算LTV,来决定⽤户增长成本,产品技术迭代⽅向以及运营活动以及费⽤。每个点如何定义,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通过调整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达到收⼊和⽤户体验的最优解,通过查阅线上成熟的分析⽂章以及我⾃⼰的⼀些理解,整理成如下内容,抛砖引⽟。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平均每⽤户收⼊
计算公式为:ARPU 值=总收⼊ / ⽤户数
具体计算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变种,主要是在分母“⽤户数”上做⽂章。下⾯以⽉ARPU值举例:
1. ⽉总收⼊ / ⽉活跃⽤户数
2. ⽉总收⼊ / ⽉付费⽤户数
3. ⽉总收⼊ / 累积⽤户总数
4. ⽉总收⼊ / ⽤户分层总数
对应计算⽅法解读:
1. 最传统的定义⽅法
2. 实际上就是ARPPU(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平均每付费⽤户收⼊——这样计算会让ARPU值看起来很⾼,报表很
本科提前批好看。
3. ⼀般不会这么计算,因为存在⼤量已流失⽤户和沉默⽤户,将这部分⽤户纳⼊统计是没有意义的。但有时候怕ARPU值太⾼会有舆论
或监管压⼒,会采⽤这种计算⽅法来混淆视听。
梅岭三章
4. 做数据分析时使⽤,就是将⽤户分为不同的类型,总收⼊也是对应分层⽤户的总收⼊。例如可以将⽤户分为不同渠道来源、是否会员
⽤户、通过使⽤频次划分等等。可以查看不同渠道来源的⽤户质量。
⼆:LTV(Life Time Value):⽤户的终⾝价值或⽤户⽣命周期价值(这两种表述都可以)
劳动节放假几天
含义上很好理解,就是平均每个⽤户可以带来多少价值。可以⽤来决策可以为每个⽤户付出多少获取成本。也可以⽤来计算ROI。
LTV经常会和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户获取成本”、PBP(Payback Period)“回收期”⼀起来讲。 1. LTV/CAC 值:在不同产品阶段,市场环境下要求可能不太⼀样,这个主要根据公司战略决策来制定,当然,⽤户获取的“质量” 也决定了LTV。有⼀种说法是这个值⼤于3是⼀个,不过对于国内现在⽤户获取环境来说,除⾮是特别优秀并且有护城河的产品,否则很难。 2. PBP值:特别短的产品(例如7天内),⼀般DAU不会太⾼,特别长的产品(例如1年以上),在商业化上⼀般有问题。
4. 关于LTV的预估,
⽹上看到很多LTV的预估⽅法,在DAUARPU值稳定的前提下,全⽣命周期的价值就等于⽤户的活跃天(LT)和每天价值(ARPUDAU)
皮鞋磨脚怎么办
的乘积,如下图公式,
但是如果由于⽤户导⼊的原因或者产品功能不断调整等原因倒是DAUARPU值不稳,那⽐较直观和操作性强的应该是:LTV的曲线拟合估算⽅法,当然还有更加复杂的BG/NBD概率模型预测等,不适合普通运营,⼤家可以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例如内购变现,⼴告变现,电商等等不同,总结⾃⼰的⼀套逻辑。
近似等于留存曲线上⽅扫过的⾯积。
快乐大本营汪涵欧弟
优秀企业公民
1、⽤Excel画出留存曲线图
2、⿏标右击曲线,出现弹窗,选择“添加趋势线”
3、在指数、线性、对数、多项式、幂、移动平均中选择⼀条跟留存曲线拟合最好的曲线(实际上是机器代替⼈进⾏了数学建模,机器会⾃动出拟合最好函数)。这⼀步是为了对留存率做预测。
注意:这⾥要勾选上“显⽰公式”和“显⽰R平⽅值”,R² 代表拟合度,R² 越接近1说明拟合度越⾼。“前推周期”⾃⼰根据曲线⾛势填⼊⼀个数字,这⾥要多尝试⼏个,⽬的是让曲线趋近于0,这样计算出来的⾯积才准确。
4、得出完整留存曲线⾛势图,我这⾥机器计算出来的函数是y = 0.5796e^-0.054x
R² = 0.9953
5、到这⼀步就⼋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数学好的可以根据⾼数学的定积分计算函数的⾯积。还有就是
根据函数,将函数写⼊到Excel表格中,拉⼀下,得出后续的留存率。注意:这⾥ x 代表的是第⼏天。
e=2.718281828459
6、最后根据sum函数得出累积留存率,我这⾥得出的是1054%。
也就是说平均⽤户⽣命周期是10.54天,按10天计算的话,就去计算10天ARPU值,就是LTV了。
三 . 关于付费率
付费率=付费UV/整体UV,或者说付费ID/整体ID。付费率是个⼤的概念,⼀般泛指活跃⽤户的付费情况,是百分⽐。⽐如今天我们游戏有100个⽤户在玩,有5个花钱充值了,那当前付费率就是5%。
这么看确实覆盖⾯太⼴,和越来越精益求精的运营⽅式不符,于是按照⽤户的类型做了⼀下区分,细化为以下⼏种:
1. 注册⽤户付费率
公式:注册⽤户付费率 = 总注册⽤户数/活跃付费⽤户数
从宏观⾓度看待项⽬的整体情况,⼀般为稳定的百分⽐,它不像每⽇/每⽉付费率这种随时间周期变化较⼤。
1. 平均在线付费率
平均在线付费率 =平均同时在线⽤户数/活跃付费⽤户数
1. 活跃⽤户付费率
最常见的就是活跃⽤户付费率,活跃⽤户付费率 = 当⽇活跃⽤户数/活跃付费⽤户数
1. 新⽼⽤户付费率
按照新⽼⽤户作为条件,⽤来分析新⽼⽤户分别对于付费⾏为的情况。
提升付费率,就是优化付费路径,未付费—→初次付费—→持续付费—→流失。
1. 未付费—→初次付费,⽤户为什么要付费,怎么提升付费的动⼒,降低付费的门槛,有什么⽅式能够让利给⽤户,让⽤户完成⾸次的
付费转化;付费到最终决定要采取⾏动需要花多久,决策的复杂程度如何,这⾥⾯⼜受到很多因素的
影响;⽐如产品本⾝的标准化程度、价格⾼低、试错成本的⾼低,以及决策的场景是怎样的。
2. 初次付费—→持续付费, ⽤户为什么要持续付费,增加额外付费的好处,以及不付费的惩罚;
3. 持续付费—→流失,⽤户为什么会流失,怎么拉长LT,怎么流失预警,流失了怎么能召回。
四.付费率,ARPU值,LTV,以及之间的关系
1. 说到这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就不得不说到⽤户质量这个因素,这可能是所有公司⽤户增长部门和产品部门开会吵架最集中的⼀个
点:),同样新增100个⽤户,可能⼀段时间内带来的收⼊区别⾮常⼤,带来的⽤户是否是“⾼质量”⽤户,如果判断根据⾃⼰产品的设计情况,在活跃度,时长,付费情况(⽆购买,第⼀次购买,重复购买)等维度上做⽤户分层,积累⼤⼀些的公司,可以构建⾃⼰的⽤户画像,在买量的时候通过match流量侧的⽤户画像(不过说实话,按照现在国内(海外有GDPR的⼀样)对于数据以及流量侧的强势,这个做法很难)。
另外,做数据分层的时候,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风控,对于低质流量的判断,是很重要的⼀点,对于什么是“低质”⽤户,我觉得只要是“真实”的⽤户,都是有价值的,哪怕是留存很差,也有助于我们改进产品。我对低质,有两个判断,第⼀是“⾮⼈类流量”,这个好理解,第⼆是“被误导⽤户”,⽤户进
⼊产品的⾏为是被诱导,误导等,我也认为是低质流量,
RFM分层
1. 付费率,ARPU值,LTV之间的关系 直觉判断法: 按照常规逻辑,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付费率→LTV 正相关,ARPU值
→LTV正相关,付费率→ARPU值 ⽆关系。但是这⾥⾯有牵扯到很多更细的因⼦,例如付费率突然从3%变到30%,感觉应该是好事,但是这个升⾼的原因是我们运营做了打折活动,把本来价值100块的东西,10块钱就卖了,那到底短期和长期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就不好说了。DAUARPU值从10块钱突然上升到50块钱,看起来是好事,但是如何产品迭代了强制付费点或者误导消费点,⽤户体验很差,⼀些⽤户被割了⾲菜,对于LTV短期/长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不好说了,直觉判断法需要负责商业变现的同学根据⾃⼰平时的经验,到这个平衡值,直觉很多时候并不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游戏等
创意产业。模型预测法 做模型预测之前,要充分的数据打点 ⽤户分层(⾮⼈类流量,分增长渠道,RFM分层等等,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户分层进⾏不同的付费率以及ARPU值的设定,保留相关数据,这个设定可以根据经验和竞品分析来制定。相关策略参考 贪⼼算法,是寻最优解问题的常⽤⽅法,这种⽅法模式⼀般将求解过程分成若⼲个步骤,但每个步骤都应⽤贪⼼原则,选取当前状态下最好/最优的选择(局部最有利的选择),并以此希望最后堆叠出的结果也是最好/最优的解。()多因⼦相关性分析,可以将上述说到的因⼦之间的关系,或者多因⼦之间的关系到,是正负弱相关还是中等或者强相关,中强相关的因素如何去调整来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