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她道歉了!向这个被国⼈痛骂60年的中国⼥⼈道歉了桌面上的图标不见了怎么办
德国优才计划/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近⽇,
美国的《纽约时报》,
居然向⼀个中国⼥⼈道歉了,
这个中国⼥⼈就是,
林徽因!
《纽约时报》⾃1851年创刊以来,
讣闻⼀直以⽩⼈男性为主,
“性别歧视”让许多伟⼤的⼥性被忽略,
情人节搞笑祝福语没能获得她们应得的关注。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
该报推出了“被遗漏的”栏⽬,
介绍曾被忽视的伟⼤⼥性,
⽽林徽因,得到了该栏⽬的⾸肯。
可全世界有那么多伟⼤⼥性,
为什么是林徽因呢?
她确实风华绝代,才情横溢,
被胡适誉为“中国⼀代才⼥”;
她也是⼈民英雄纪念碑,
和中国国徽深化⽅案的设计者,
但⼀⽣忙碌到死的她,
可是被国⼈痛骂了60年啊……
1904年,林徽因⽣于书⾹世家,
祖⽗林孝恂历官浙江⾦华、孝丰等地;
堂叔林觉民,
著名的“黄花岗七⼗⼆烈⼠”之⼀;⽗亲林长民,闻名⼠林的书⽣逸⼠,后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
与梁启超、胡适等⼈都是好友。
可拥有如此显赫家世的她,
童年却是灰暗痛苦的。
母亲何雪媛,是旧式妇⼥,
由于母亲未给林家诞下男丁,
⽗亲便纳了⼀房⼩妾,
⼩妾乖巧伶俐,进门后,
⽣下⼀个⼥⼉四个⼉⼦,举家欢喜。⽽她和母亲却被赶到偏僻的后院。
母亲因此变得苛刻乖戾,
她偶尔去前院弟弟妹妹玩,
回来就会被母亲狠狠数落。
纠结的⽇⼦过得⿊暗抑郁,
好在有⼀束光,照进了她的⼼底。
这束光,就是书籍,
为了挣脱⽣活的沼泽,
她开始忙着汲取知识的养分。
5岁,姑姑启蒙她读书,
7岁,她就已经会做诗,
8岁时,她承担起了为家⼈写信,
与在外⽗亲联系的通信任务,
聪慧的她,成了⽗亲最疼爱的孩⼦。
12岁时,她转⼊培华⼥中,
12岁时,她转⼊培华⼥中,
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
12岁的林徽因(右⼀)
知识壮阔了她的格局,也让她明⽩:⼀个⼥⼈绝不能将希望,
属猪的今年多大全部寄托于男⼈⾝上。
那个年代⼥⼦读书⼗分少见,
⽽她努⼒上进,坚持不懈,
凭⾃⼰活出了不同于母亲的⼈⽣。
1920年,⽗亲以,
“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份,
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亲决定携她⼀同前往。
林徽因与⽗亲林长民
她随⽗亲到欧洲后,宝宝名字
游历了伦敦、巴黎、
⽇内⽡、罗马、法兰克福等地,
⽗亲因⼯作常常要在外应酬,
她⼤部分时间只能独⾃待在旅馆。
但她并没有在旅馆虚度光阴。
她疯狂地阅读英⽂书刊、⼩说,
读到好的外国⽂学更⾃⼰动⼿翻译,⽇积⽉累下,她的英语练得⼗分了得,会说⼀⼝地道的⽜津⾳,
她的美国闺蜜费慰梅感叹:
“林徽因的英语,
让母语是英语的⼈都感到羡慕。”知识融进⾎⾁,书⾹化为⽓质,在未来才成就了独⼀⽆⼆的林徽因。
林徽因在伦敦公寓
1920年9⽉,她就以优异成绩,考⼊了伦敦圣玛莉学院。
在伦敦时,平⽇⾥,
她爱和⼥房东⼀起外出,
⽽这位⼥房东是⼀位建筑师。
在房东的影响下,
16岁的她早早⽴下⼼愿:
投⾝建筑事业!
从伦敦回国后,
她继续在培华⼥中念书,
1922年,在⽗辈的安排下,
18岁的她和21岁的梁思成相爱了。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
不仅学业优异,还会⼩提琴等乐器,⼜擅长美术和⾜球、体操,
她和他⽆论出⾝,志趣,
都是⼀拍即合,两⼈坠⼊了爱河。
1923年,梁思成发⽣了车祸,
⼜因误诊耽误了,从此,
左腿就⽐右腿短了⼀厘⽶,
可她却对他不离不弃,
丝毫不在意他是否可能终⾝残疾。
日本留学签证林徽因和梁思成
众所周知,梁思成是建筑⼤师,
鲜为⼈知的是,如果没有林徽因,
建筑⼤师梁思成便不复存在。
有⼀次两⼈谈起将来,
他问她:“你想学什么?”
她说:“建筑学”。
⽽梁思成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
当时整个中国的⼤学都没有这个专业。
她告诉他,
那是合艺术和⼯程技术为⼀体的⼀门学科。
这个⼀笑就露出浅浅酒窝的⼥⼈,
她⼝中冒出的词汇,
从此成为了梁思成⼀⽣的信仰。
1924年,两⼈⼀起赴美,
去美国宾⼣法尼亚⼤学学建筑。
可宾⼤建筑系并不接收⼥学⽣,汽车首次保养
她只好进了美术系,
但她没有因此放弃⾃⼰的梦想,
她选修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
聪颖的她仅花了三年时间,
便完成了四年学业,由于太优秀,
毕业后她竟被聘为建筑设计课兼任讲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