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题问题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是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必须首先把握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一节 时代主题及转换
一、时代主题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
二、时代主题的转换
时代主题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世界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时代主题也会发生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命题是列宁提出的。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战争必然引起革命
“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命题是列宁提出的。
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
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险峻的,中国的和平建设不断遭受战争的破坏和干扰。
东京湾事件
珍宝岛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摆脱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明确提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国策。
1949年12月16日,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提出缔结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斯大林最后同意签订这个条约。
幻灯片11
1950年1月20日,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中苏的矛盾和冲突
分歧的起点:苏共二十大
中共八大文件肯定了苏共二十大的重要性,特别指出反对个人崇拜的重大意义。
但认为苏共二十大对于当代国际斗争和国际共运所提出的许多观点,是违反马列主义的,特别是借口所谓“反对个人迷信”全盘否定斯大林和通过所谓“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
1. 意识形态的分歧,两党对于国际形势,对于国际共运的路线和策略,对于对方的国际和国内政策,存在尖锐的意见对立。
2. 苏共领导仍然以“老子党”自居,要求中国共产党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转,在军事和外交上服从其“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需要。
中苏的矛盾和冲突
1958年,苏联向中国提出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
1958年,赫鲁晓夫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
1959快手带货年,中印边境冲突爆发,苏联领导不问是非曲直,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
中苏两党论战
1960年4月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时中国共产党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3篇文章,不指名地批评苏共领导的某些观点。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会后,国际共运中的争论愈演愈烈。苏共领导、苏联报刊和在苏共影响下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发表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从1962年12月到1963年3月陆续发表7篇文章,答复和批评受苏共影响而指责中国的几个党。
20世纪70年代是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转折期。
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对时代主题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认同和接受。
时代观的转变对我们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外交调整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均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使中国发展进入重大转折时期。
无聊干什么好三、时代主题转换的主要依据
第一,在政治上,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1945年7月英国大选,工党大获全胜。英国历史上第三届工党政府,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首相。
英国《泰晤士报》在世纪之交曾做过一项调查,向英国公众征询“你认为政府在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业绩是什么?”4 6%的人回答说是全民医疗保健(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18%的人认为是建立了国民福利制度;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捍卫了民主制度屈居第三,得票15%。
第二,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重点逐渐从军事转向经济和科技,都凸显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第三,在军事上,美苏军事对抗形成的“恐怖平衡”使世界大战的可能性降低。
1962年10月,美国U—2飞机拍摄到苏联正在修建的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发射场的照片。
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以阻断正在运往古巴的武器运输线。
10月28日,赫鲁晓夫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不敢打。
——
第二节 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一、促进和平的力量不断增强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意思第一,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世界和平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成为促进总体和平的新兴力量。
科技革命最重要的后果之一,就是使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回避国际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联系,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可以游离于世界经济之外而独立发展。
未来中美之间的决定性竞争更可能是经济竞争、社会竞争,而不是军事竞争。
——基辛格:《论中国》
第二,各大战略力量的新发展有力地牵制了霸权主义,增强了和平的力量。
第三,进入新世纪,和平、合作、对话、交流成为大国关系的主导方面,世界和平的可靠性有所增加。
二、谋求发展成为各国的战略重心
首先,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
比胸大赛据联合国报告统计,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占有世界总收入的70%以上,而占世界人口77%的发展中国家只占有世界总收入的20%。
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的50倍以上,而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由20世纪末的36国增加到目前的53国。
其次,发展问题关系到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再次,发展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贫困和经济落后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一些地区的动乱和冲突很大程度上与贫困、饥荒和争夺资源有关。
第三节 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翁静晶图片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有新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利用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失衡的战略机遇期,全面扩张与积极营造其世界霸权的十年。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威胁,是国际安全形势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反恐为美国提供了在世界上大规模行动的理由和便利。
布什主义
指导思想:新保守主义 目标:帝国统治 政治:推广美式民主价值观
外交:单边主义 军事:先发制人
二、局部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
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特征,有些地区热点不断升温,也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超好听的英文歌曲据统计,从冷战结束到21世纪初,世界上发生的较大规模的地区危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年均20起。而整个冷战时期年均只有6起。因此,冷战后局部冲突和动荡的频率增加了。
三、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
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的现象仍在继续。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对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事实上的规则不平等、地位不平等、后果不平等。
据统计,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已占发展中国家总数的三分之一。世界贫困人口已由1993年的13亿增加到2006年的约17亿。
2006年,发展中国家中约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极度贫困的、即每天消费不到1美元的约为10亿人。
有学者将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南北差距拉大现象称之为“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还有学者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中,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
四、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所谓传统安全威胁是指国家或国家集团针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入侵或政治颠覆活动,其核心是军事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人类社会机体上的重大问题;人类自然肌体上的重大问题;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
第一,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美国等西方国家军费持续增加;一些地区军备竞赛有所升级;英美、日美等军事同盟不断加强。
在过去10年中,我们的国防预算都在大步伐增长。而在今后10年中,国防预算的增长速度
将会减缓,但实际上,它依然在增长,因为我们有全球责任,世界需要我们来领导。要想继续保持军事强大,确保国家安全,美国的国防预算必将继续比落后于我们国家的十个国家的总和还多。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在五角大楼的讲话
第二,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
国际恐怖主义更为猖獗、重大恐怖主义事件不断发生;生态、能源、金融、信息、文化、社会、运输通道等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自然灾害、疫病蔓延、国际犯罪等跨国性问题危害越来越大。
第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并发。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互动性,一些问题同时并存,相互交织和影响,军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坚强而有力的后盾。
总之,当前世界仍不安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和平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与挑战,和平与发展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