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1蜡烛变化(表格式教案)苏教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
田明鑫【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制作、实验验证、查资料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谢霆锋照片【教材分析】
《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本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蜡烛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发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两大类(不提专业名词)。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本环节让学生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第二部分,先做蜡烛燃烧实验,通过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和白瓷碗底部的变化,认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
再通过对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比较,认识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如条件允许,可以再做纸片燃烧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第三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加深对物质两类变化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蜂房蚁穴
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诸如水、空气、土壤、动
布包植物、天体等物质变化的具体事实,对蜡烛液、固态的变化以及点燃后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认知,但仅限于感性认知,对燃烧后产生的物质缺乏关注,缺少深层次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倾世皇妃电视剧剧情介绍
1.能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
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科学态度: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能列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小瓷勺、烧杯、澄清石灰水、PPT课件。
学生材料:蜡块、烛芯、模具、三夹板、小刀;酒精灯、火柴、纸杯;小铁勺、小瓷勺、烧杯、澄清石灰水;湿抹布、记录表。
【教学时间】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