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黑马”的一年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采访纪实
彭波
打印机寿命【摘 要】“黑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注释为“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是个透出儿分冷峻彩的褒义词.其所形容的对象大多“讷于言,敏于行”,行事低调、不爱宣扬,但却常有创新之举、惊人之事.用这一词汇形容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笔者不能确信一定准确,然而纵观浙报发展的62年,它溶于骨血的性格基因与每一次取得的工作业绩,却与“黑马”一词遥相呼应.1949年,它的前身浙江日报社诞生;2000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全国第八家报业集团……此后,它在报业发展的诸多领域屡屡突破,几次漂亮的“战役”奠定了在传媒江湖中的重要地位.2010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终点;2011年, “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元年.二者对于中国的发展皆是重要的历史节点,之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更是充满了挑战、创新、奇迹与希望.笔者截取了这两个特殊年份的两个时间点,起于2010年9月3日止于2011年10月31日,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中,浙报借壳“白猫”,创下A股奇迹;继而招兵买马,吹响进军全媒体的号角.两件大事接连发生,彼此呼应、彼此助力,使得“浙报现象”再次成为今冬传媒的热点.
【期刊名称】《传媒》
演员廖京生前妻
【年(卷),期】2011(000)012
【总页数】7页(P22-28)
【作 者】彭波
刘诗诗素颜【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黑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注释为“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是个透出几分冷峻彩的褒义词。其所形容的对象大多“讷于言,敏于行”,行事低调、不爱宣扬,但却常有创新之举、惊人之事。用这一词汇形容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笔者不能确信一定准确,然而纵观浙报发展的62年,它溶于骨血的性格基因与每一次取得的工作业绩,却与“黑马”一词遥相呼应。
1949年,它的前身浙江日报社诞生;2000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全国第八家报业集团……此后,它在报业发展的诸多领域屡屡突破,几次漂亮的“战役”奠定了在传媒江湖中的重要地位。出水管
2010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终点;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元年。二者对于中国的发展皆是重要的历史节点,之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更是充满了挑战、创新、奇迹与希望。笔者截取了这两个特殊年份的两个时间点,起于2010年9月3日止于2011年10月31日,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中,浙报借壳“白猫”,创下A股奇迹;继而招兵买马,吹响进军全媒体的号角。两件大事接连发生,彼此呼应、彼此助力,使得“浙报现象”再次成为今冬传媒的热点。
2011年9月29日早晨,上海证券交易所如常开市。9点25分,浙报传媒鸣锣上市,那一瞬间,每一个浙报人都热血沸腾。不仅如此,浙报传媒借壳上海白猫首日便迎来开门红,开盘价11.99元并一路上扬,全天上涨68.27%。更令人感叹的是浙报传媒的重组项目从启动到成功借壳,正好一年时间,效率之高超乎想象,可以称作传媒股中的一大“奇迹”。
这是“A股资本市场罕见的快速规范上市”,“不仅仅是企业上市,更是一种团队文化”,“基础扎实为成功上市插上翅膀”,上市成功的数小时后,参与浙报传媒上市项目全过程的四家中介机构陆续发表专题评价。
这一天,与浙报传媒同样欣喜的恐怕还有我们这些眺望传媒业发展的专业媒体。2011年国
内传媒界上市热潮涌动,多家报业集团踏上“资本苦旅”,然而截至9月29日借壳成功实现上市的只有浙报集团,面对这样的“独苗”与其仅仅一年便成功上市的“奇迹”,诸多疑问被带到了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兴面前。
2010年9月3日,浙报传媒正式运作上市的起点,这一天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关于借壳上市的请示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这之后的每一个月份,参与浙报传媒上市的每一个人都像上满的发条一样,奔波在上市的每一个环节。北京、上海、杭州是他们的路线图,寻壳、借壳、上市是他们的行动案。各种周折、各种风波,交织着期望与意志。
看似只有一年,其实浙报人为这一天已经韬光养晦十年之久。2001年,浙报集团正式提出“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战略,当时集团党委就组织专题小组进行资本运营的课题研究并开始实践探索。但由于体制原因,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发展没有取得成功。
“不过我们并没有放弃投资业务的扩展,后来组建的浙江新干线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资本管理平台,在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领域进行稳健投资,取得了良好回报”,“并且
从2005年开始,浙报集团在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利润结构上与全国同行就有了明显区别,多元业务占比显著增长。更重要的是,自主培育了一支熟悉资产市场、精于资产运作的优秀团队,这也是浙报集团有别于同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于是,上市再一次成为我们的诉求,最初的设想是并购一家传媒上市公司,通过现金收购加资产注入来完成这一并购。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一直到去年7月,粤传媒获批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政策机遇,便立即对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上市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学习,并在第一时间快速启动了浙报集团的上市筹备工作,开启了浙报的寻壳之旅。”蒋国兴的一段话为我们勾勒了浙报传媒上市的大致情况。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寻壳,而且还必须是一只颇具性价比的“净壳”。“这的确是一个精挑细选的过程。首先,作为国有传媒集团收购壳公司,所有操作必须规范,甚至要做到无懈可击;其次,作为目标壳公司,其股票市值越小越好,这样性价比就高;而且,要想在国内同行中抢得先机,借壳的速度越快越好,这就要求公司在资产、债务、人员方面没有特别大的纠纷隐患。符合这几个条件,才是我们理想的壳公司。”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反复比较,并征求了专业人士的意见,浙报传媒最终选定了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这只“壳”,为上市准备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1年7月26日,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取得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重组及向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复》,《关于核准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并豁免其要约收购义务的批复》。2011年9月21日,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29日,浙报传媒借壳*ST白猫正式复牌上市。
终于,浙报用十年的努力、一年的突进,圆了它的“上市梦”。
必然性与偶然性似乎很久以来就是哲学家们热衷的话题,回头看浙报传媒的成功上市,“为什么是浙报?”是笔者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主要是因为2011年几家实力同样强大的报业集团在上市路上的铩羽而归,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浙报传媒?桌面图标打不开
“首先,浙报控股前瞻的发展理念、战略眼光,为走向资本市场打下了基础。”上海国浩律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这样说。确实如此,从2001年开始,浙报就一直在寻机会登陆资本市场,不断摸索上市的相关问题,同时也积极关注其他传媒股,此后又及时抓住机遇,多方奔走。陈小春儿子正面照
“其次,浙报控股优秀的盈利能力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其走向资本市场的关键。”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很多人感叹浙报从启动改制到上报证监会一共用了3个月时间,这连民营企业都很难做到。但或许他们并不清楚,浙报早已在2003年便贯彻“一媒体一公司”的制度,良好的财务基础以及浙报人的市场化意识都促成了浙报传媒的快速上市。更于2004年组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更名为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负责浙报集团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和管理,为这次改制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准备避免了传统国企上市的大量瑕疵问题。
第三,“浙报从领导层到经营团队均专业、高效,为走向资本市场赢得了时间”,不仅如此“浙报人具有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这样的团队文化终成大事”,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项目负责人这样描述与浙报人共事两个月的内心感受。也许正是这样的团队文化,令浙报传媒改制上市过程中面临的313名事业身份员工身份转换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集团专项政策出台之后,牵涉人员大多二话不说,毫不犹豫转变身份,使原先的改制难点变成了一大亮点。
第四,“在浙报改制过程中,从中央到省里对浙报上市的高度支持和重视,这是必不可少的
条件。”蒋国兴说,“直到今天,我依然还记得奔走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日子,这些管理部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其实,这一支持同时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肯定要以更好的状态去实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