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艺术
蚯蚓吃什么解读张艺谋电影的影像艺术
□何志婷/文
在中国电影史上,张艺谋是极具话题性的一位导演,他凭借对影像艺术的大胆创新与个人特的别致表达,不断创造银幕神话,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纵观张艺谋电影,其成功之处在于对影像艺术的极致把握,通过画面元素提升影片美感的同时,给予观众震撼的视觉盛宴。因此,本文将以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为研究文本,从影像艺术的审美角度,解读其对于“彩”“构图”等视觉元素的运用,深层探讨这些视觉元素产生的情绪与心理效果。
1 前言
张艺谋的电影以强烈的影像冲击占据中国电影的一席之地。夸张刺激的彩、打破常规的构图、宏大的场景设置成为了张艺谋电影的特有风格。张艺谋导演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将视觉美感运用到极致,让电影突破故事情节与演员表演的界限,拥有别样的视觉效果与美学价值。解读张艺谋电影的影像,对张艺谋电影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具象化分析其风格特,对之后的电影创作给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2 影像艺术之彩:夸张且大胆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在彩方面的敏锐性是非常强的。在电影中也更善于使用大块来展现画面,不仅增加了视觉冲击力,而且使得观众可根据彩的呈现画面体会其背后的韵味与内涵。张艺谋的彩运用,与中国民间原生态的彩形式息息相关,与社会、人生等形态与观念联系,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其电影具有了象征性与美学意义。传统电影的而表现手法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与描述生活来再现社会实景,而张艺谋电影采取极简处理,减少人物对白,大部分情节使用画面元素表现方式,用颜突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渲染,提升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影像形式。对于张艺谋电影,彩的角与功能超越单纯的造型手法,构成了其独特电影语言形态,达到艺术塑造的审美高度。
红作为张艺谋电影中的惯用,是极具中国韵味的彩。电影《红高粱》中,红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婚嫁现场,红成为主,高粱、花轿、盖头、绣花鞋等红的特征生动展现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淳朴且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被世俗所捆绑而无所畏惧的人物形象被个性化塑造。这种铺天盖地的红与画面内容产生的化学反应不仅愉悦了观众的审美,并表现出敢爱敢恨的生活态度。两种艺术相互交互且缠绵,使影片的象征意义更为突出。这部影片是红的艺术品,在把握观众审美倾向的同时,以满眼的红高粱诠释了人物对于生命的追求,将生命真谛与艺术深层融合,使得《红高粱》成为一部极具表现力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灰蒙蒙的底,代表了封建大家庭的灰暗。红的主代表了女主人公的活力与青春。在女主人公进入以灰调为主的封闭大院里,女主
人公脸上红彤彤的彩与周边环境形成明显对比。这种反差暗含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电影中三姨太用红的戏服来对抗外在的世界,渴望在灰暗的封建家庭中看见一丝光明,对泯灭人性的封建势力进行无声的反抗。而在沉闷的大院里,红会被灰逐渐吞噬,人物内心最后的挣扎与无声的绝望被淋漓尽致地展现。
黑的沉重感也展现在张艺谋的电影里。影片《英雄本》以黑为主要基调,将当时的王朝背景
41
文化艺术 |
制作葡萄酒的方法呈现出来。黑带给人的联想是生命的消亡,是人生的悲哀,是世间的冷漠。在秦王朝建立时,整个画面都被大片的黑所浸染,无一丝生气,隐含秦王朝是在死亡的基础上建立的。无名身着一身黑进入秦王宫,黑的氛围随着无名的步伐逐渐占满整个视觉空间,大臣侍卫的黑,宫墙的黑,气氛严肃且空间充满无情杀戮的气息。无名刺秦王作为影片的高潮部分,黑仍作为主调。秦王将随身佩戴的剑立于无名的面前,转身面对无名,让他选择杀与不杀。此时赋予到士兵身上的黑如侵入无名内心深处般,涌入大殿。到最后,无名对秦王击而不杀,被由箭矢形成的“黑云”不断吞噬,最后只留下身形般的空白,黑白的强烈对比让无名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为放弃个人仇恨的国家英雄。黑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氛围,且加强了故事的讲述深度,对人物的刻画和塑造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辅佐
新破天一剑加点作用。在《英雄》中,张艺谋把黑赋予了一个极其宏大的叙事空间,提供了多种彩运用的创作思路,不再局限于彩本身含义的应用,诠释了影片故事情节本身无法表现的丰富内涵。
金,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也是一种善用的彩语言。《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有很多颜,但仍然能够认识到金的主地位。在环境布置上,影片中的内宫全部是由七彩琉璃建造的,在不断反射的过程中,在内宫里的人物显得极为诡异,隐喻人物内心的阴暗与之间的勾心斗角,以一种另类别致的方式刺激观众的视觉与内心感受。在人物服饰上极为富贵与华丽,在两军交战时,一银一白的盔甲颜对比十分抢眼。巩俐的满头金头饰与黑发的对比下,显得极为鲜艳。张艺谋充分发挥了他在彩搭配方面的极高造诣,将彩的表现力与画面的影像张力结合,给予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彩作为影像艺术的一部分,不仅能塑造人物形象,展现真实的社会环境,且能表现不同的主题内容,加强叙事。张艺谋做到了将彩艺术与情感内容的高度融合,以近乎饱和的颜来营造影片所需的情感氛围,高度还原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且极大程度上扩展了电影的语境空间。
3 影像艺术之构图:简洁且饱满
除了电影的彩之外,电影画面构图也是影片视觉审美的重要内容。在影片中,画面的设计和构图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构图能够增加画面的可看性,在影响观众内在心理的同时,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冲击。因此,构成画面的元素,都会对构图美感造成冲击。有人说张艺谋是电影视觉艺术的开拓者,挖
掘出了电影构图多方位的美感。张艺谋凭借精美细腻的构图手法,使得电影画面极具感染力。
3.1 张艺谋电影中简洁的构图形式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除了对彩具有极其敏锐的感知力,对构图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视的,讲究形象的形式美和内在的象征意义。张艺谋擅长将画面的震撼力和达到观众的审美刺激,通过恰当的构图形式表达出来,将构图形式转化为语言从而达到展露内在隐喻的效果。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封闭大院建造的对称性通过张艺谋的镜头展现出了异常稳固的特点,秩序无法打破的压抑情绪通过规则的构图传递,表达封建专制对人的压迫以及对人内心的折磨。除此之外,张艺谋通过常规的方式来完成对画面的打造。《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中,章子怡站在自家门口,人物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虽然不再规则与对称,但采用黄金分割的形式来完成对画面和谐的处理,也是符合章子怡当时的心境。面对这部影片整体的感情基调,这是一部唯美且深情的爱情故事片,是对中国传统爱情的歌颂,所以张艺谋在构图上更强调和谐,平衡画面中的元素。在大环境的描绘上,如油画般的意境以简洁的构图形式为核心,将无限好的风光与环境与主人公的爱情相结合,完美塑造中国家庭式的爱情故事。
张艺谋在影片《一个和八个》的摄影阐述中说过:“在总体印象完整的画面中,可大胆运用局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来达到强烈且具有冲击性的画面效果,求饱满,忌散漫;求精练,忌繁杂。[1]”可见张艺谋对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十分喜爱。在《红高粱》中,颠轿这场戏让张艺谋有很多的困惑。如何将自我抒情与民俗传统相互剥离,着重抒发人物本身的情感成为一大难题。经过深思熟虑,张艺谋将颠轿
42
| 文化艺术
情节设置在了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世俗的打扰,只有迎亲队伍的自娱自乐,他们更像是在自乐来满足自己,而非表演。这种简约且大胆留白的构图方式给予了观众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同时得到了一次满足的视觉体验。
蓝美琪3.2 张艺谋电影中饱满的构图要素
对于构图,过于繁杂的元素堆积会适得其反,对画面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造成一定影响,那么,通过简单元素来达到画面饱满的效果,尤其对细节的塑造,正是张艺谋所擅长的。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呆滞压抑的大院里,各种鬼魅般的灯笼点缀其间,通过灯笼的不同摆放,折射出大院的深不可测和人物内心的苦闷。在《菊豆》中,设定的场景由太行山区迁至村里,将人物的环境可视化缩小,避免当时环境造成的干扰,将画面焦点集中于人物自身性格与命运的发展上,达到了饱满的目的。饱满的构图并非通过繁杂的堆砌,也可通过时空的变化来完成对环境的切换,聚焦于某一空间或人物,使得电影构图简约的同时,又饱满于人物内在。
通过景深镜头来完整表达情感变化也是极其饱满且充满魅力的。《我的爸爸妈妈》中有一个长镜头,
是儿子和妈妈的对话,使用景深的手法来保证信息的完整度,将儿子与母亲聊天话语间的情感饱满诠释。儿子的愧疚与母亲对儿子的爱通过饱满的构图来让观众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秋菊打官司》里长街的摄影镜头,人流车流浑然一体。以及秋菊奔波的画面,一车车的红辣椒,街头各式各样的年画、剪纸等随着秋菊进城的画面给观众展现了当时的世俗风格。颂莲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对着镜头说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想法,这一幕直到留下两行眼泪才画上句号。观众沉浸于颂莲的情绪中,景深的镜头,让观众更为真实的相信颂莲,从而忘记颂莲是一个虚拟人物,观众在长时间的静观过程中,似乎在目睹一个女人被毁灭的过程。
阿宝的老婆是张冬玲吗场景的取舍不仅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同样也是导演美学追求的体现。场景不仅是背景,也是作为画面中参与创作的元素。“到恰当的环境与正确的场景,就改变了整个一场戏,出来的味道就会彻底改变,所以戏的提高,常常开花结果在场景的选择上。[2]”在《菊豆》这一影片中,环境对于情节的推动看似没有什么影响,但染坊的这一环境是张艺谋导演精心安排与设计的。这个染坊在一定程度上有舞台艺术的效果,既将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变得极其暧昧,也打造了影片的整个造型美感。《秋菊打官司》中众人抬秋菊去医院时,面对被大雪覆盖的山路,众人齐心协力将秋菊抬去医院。在这样的环境下,戏剧冲突的情节被凸显,表现出了村长的善良。张艺谋使用戏剧化的手法将复杂的场景与环境简化,增强人物自身的特点与表现力,使用更为聚焦的环境来增强对人的塑造。
4 结语
张艺谋,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作的电影涉及题材广泛,始终充满强烈的个人彩,无论是彩上、构图上还是场景的选择上,都将强烈的视觉效果与人物情感结合,清晰地传达了人物内在张力。通过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他的影片饱含了个性化与意象化的影像艺术,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作为电影学习与创作者,应当充分学习与认识张艺谋的电影创作理念与方法,在电影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与时俱进,加强电影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协同对话并齐头并进,从而创作出更多有意义且有价值的电影作品。■
引用
[1] 张明.与张艺谋对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2] 周登富.论电影彩的表现功能[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庹宗华1994(2):131-148.
作者简介:何志婷(1996—),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
4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