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的几大特征
作者:田大洲 田娜
来源:《职业》2013年第08
        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和商业服务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中供求最为旺盛的两大职业门类,也是供不应求、存在较大人才缺口的两个职业。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研究我国职业结构的演变路径,有助于把握当前就业矛盾的细微特征,也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为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指明方向。
        一、职业分类标准的演变
        我国现行的职业分类标准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同工人等级制度紧密结合的八级制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之后,分别于1963年和1979年进行了修订。经过两次修订,我国形成了一个涵盖近万个工种的工人技术登记标准体系,成为工人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和确定工人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没有进行行业间的综合平衡,因此普遍存在着工种划分过细、工种重复交叉严重、等级线随意拔高等问
题。
        为了适应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19823月公布了《职业分类标准》。这个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8大类、64中类、301小类。
        1986年,为适应全国人口普查的需要,原国家标准局、国家统计局首次颁布了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GB/T6565-1986)。这个标准中的大类与1982年的一致。
        1992年,原劳动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这个目录将当时我国近万个工种归并为分属46个大类的4700多个工种,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工人从事的工作种类,初步建立起行业齐全、层次分明、内容比较完整、结构比较合理的工种分类体系及标准体系。
qq外观皮肤图片        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确定了职业分类的法律地位,为国家对职业进行分类与管
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法律规定,使职业分类管理向着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97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GB/T6565-1999)。1999年版的《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将全国职业分类划分为大类8个,中类中秋节 放假65个,小类410个。
        21世纪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职业层出不穷,原来的职业分类已经不能反映职业的这些变化。2009拆迁赔偿年《职业分类与代码》(GB/T6565-2009)正式发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所用的职业分类标准就是根据这一版本进行统计汇总的。
天津洗浴
        二、涉农职业所占比重持续走低
        八一建军节名言名句根据我国职业分类标准的变化,将历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职业结构数据进行汇总,以此可以分析我国从业人员在过去30涂磊老婆照片图片年间职业结构的变化。
        过去30年我国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比重一直呈现下降态势,28年的时间比重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尤其是近十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比重下降的速度愈加
迅速,以平均近1.2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下降。
        非农职业中,商业、服务业人员以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在各阶段明显上升,变动速度居于前列,尤其是商业服务业人员,1982年所占比重为4.01%2010年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了16.17%,增长了12个百分点,是原来比重的4倍;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所占比重的变动轨迹也类似,从1982年的1.3%增加到2010年的4.32%
        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比重变化幅度不大,但大体呈现波动性递增趋势,专业技术人员1982年所占比重为5.07%,到2010年增加到6.84%,而单位负责人1982年所占比重为1.56%,到2010年增加到1.77%,其中199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其比重曾达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