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明代传奇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传奇是明代戏曲创作的主体,代表着明代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开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新天地:
第一节  明传奇创作流变
一、“传奇”一词内涵的发展演化:
  “传奇”一词的最初含义,约略同于“志怪”。“传”者,志也、记也;“奇”者,怪也。所以,“传奇”即记述奇人奇事。“传奇”之名,最初见于中唐元稹的自传体小说《莺莺传》,该小说曾被题名为《传奇》。唐末人裴鉶创作的小说集亦题名为《传奇》。由此出发,“传奇”最先成为唐代文言小说的专名,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因元代杂剧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由改编唐传奇而来,所以在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的元杂剧。在明嘉靖之后,一方面由于杂剧创作成就的总体衰退,一方面由于传奇类戏曲创作的兴盛,特别是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名称就专指明代戏曲创作中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自己制作的手帐
二、明传奇的形成及体制特点:
邢珊 郭德纲明传奇直接发源于宋元南戏。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在格律上不甚讲究,在宫调组织上也不严密,音乐及表演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关于此,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有说明:“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大夫罕有留意者。……顺帝朝,忽又亲南而疏北,作者猥兴,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高明《琵琶记》“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经历四大南戏,尤其是《琵琶记》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逐渐严密起来。《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之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也不寻宫数调”之表述,恰显示出南戏向传奇转型期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也是从《琵琶记》开始,传奇多系用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明代又充分利用了南方“四大声腔”的音乐资源,终于自明代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表演形式。所谓“四大声腔”,指的是在当时南方地区流行的四种地方声腔,分别为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他们各自有其自己的流行区域,关于此,明徐渭在其《南词叙录》中有
明确说明:“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闵、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在这四种地方声腔中,昆山腔流丽悠扬,最能感人。嘉靖中叶,魏良辅与其他戏曲家一起,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与创造,在充分吸收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优点的基础上,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使昆山腔体制更加完备,最终成为四大声腔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嘉靖后的大多数传奇创作都是为昆腔而作或者尽量向昆腔靠拢,昆腔传奇从此树立了权威和示范的地位。
较之宋元南戏,明传奇的格律和宫调组织更加严密,体制上更加庞大,文词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三、明代传奇创作流变
(一)明初传奇创作的道学气和八股化:
明代初年,一方面继承元末高明《琵琶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观念,一方面受明初政府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思想、加强对戏曲表演艺术的积极干预和实行八股取士
的科举制度,表现于传奇创作,就呈现出明显的道学气和八股化。这集中体现在邱为什么会地震和邵璨的传奇作品:
1、邱濬的《五伦全备记》:
    该剧是在作者“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若于伦理不关紧,纵是新奇不足传”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创作的。叙述伍子胥的后人五伦全与其异母弟五伦备等人既是忠臣孝子,又是夫妻和睦、兄弟友善、朋友信任的五伦典型。该剧纯属道德说教,缺乏动人的彩,因而被明人斥为“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它是明初枯燥无味的道学家戏剧的发轫之作。
高考加油的祝福语2、邵璨的《香囊记》:
吴昀廷  “因续取《五伦全备》新传,标记《紫香囊》。”写宋代张九成与新婚妻贞娘的悲欢离合故事。全剧宣扬的是“忠臣孝子重纲常,慈母贞妻德允藏,兄弟爱慕朋友义”等伦理思想。在结构上,该剧对《琵琶记》、《拜月亭》多有承袭,在语言素材上大量采用《诗经》和杜甫诗句,典故对句层出不穷,连宾白亦多用文言。对此,徐渭《南词叙录》给予了激烈的
批评:“以时文为南曲,国初未有也,其弊起于《香囊记》……至于效颦《香囊》而作这,一味孜孜汲汲,无一句非前场语,无一处无故事,无复毛发宋元之旧。三吴俗子,以为文雅,翕然以教其奴婢,遂至盛行。南戏之厄,莫甚于今。”《香囊记》开辟明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的流弊。
3、较少受道学气及八股化影响的传奇作品。
《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精忠记》为姚茂良所作,叙述了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金印记》系苏复之所作,写苏秦拜相前后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千金记》系沈采所作,以韩信为主线,描写了楚、汉相争的大场面;《连环记》为王济所作,演述王允施美人记破董卓的故事。这些剧本在艺术上虽然也有缺陷,但总体来讲,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较高。
(二)直面现实、颇具战斗精神的明中期传奇创作:
  明嘉靖后,伴随着明社会日益激烈的内忧外患斗争,明代的传奇创作较之明前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的传奇创作作品都一般能正视现实,表现现实斗争,其间寄予了强烈的
战斗精神。“三大传奇”的出现是此时传奇创作成就的集中体现,这三部作品分别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1、李开先的《宝剑记》: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嘉靖八才子”之一。与王九思、康海等前辈士人缔交不浅。曾押饷银至宁夏边防,深感外患之重;对朝政之非也深有感触,后自请还乡。
《宝剑记》是李开先和他的友人集体创作,其为最后写定人。该剧作于1547年,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主要演绎了水浒英雄林冲的故事。在此剧中,林冲是一个主动出击,自觉自愿地和以高俅、童贯为代表的奸党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其中体现出了主人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精神。人物形象刻画逼真,曲词比较清畅,尤其是《夜奔》一曲对主人公心理的刻画描摹尽致。
2、梁辰鱼的《浣纱记》:
  梁辰鱼是魏良辅的学生。该剧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
本,它对新昆腔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浣纱记》通过西施、范蠡的悲欢离合演出了吴越两国的兴亡。由于他们的爱情信物是一缕浣纱,因而得名。作品歌颂了为国家利益而牺牲儿女私情的西施和范蠡。在这一故事的叙述中,作者也表现了悖论的历史悲剧意识和苍凉沉重的王朝兴衰之感:“呀,看满目兴亡真凄惨,笑吴是何人越水谁?”
3、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作的《鸣凤记》:
  该剧取材于当时发生的政治斗争事件,演绎了以夏言、杨继盛为代表的忠臣和以严嵩父子为代表的奸臣的政治斗争,既深刻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朽和残酷,又歌颂了忠臣义士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忠臣形象。《鸣凤记》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在其带动下,出现了秋郊子的《飞丸记》、朱期的《玉丸记》、李玉的《一捧雪》等。吕天成《曲品》慨叹:“《鸣凤记》记诸事甚悉,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
(三) 明代后期传奇创作的繁荣
在明代后期的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繁荣期。以汤显
祖为杰出代表的传奇作家,成为明代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简言之,明代后期传奇创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1、从声腔发展来看,昆腔传奇几乎一统天下,与此同时,弋阳腔也与其他地方戏结合起来,上演了丰富多彩的传奇剧目。
经过明代中叶魏良辅的改造,融合了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乃至北曲音乐在内的新昆腔,凭借音乐和文学的双翅,在嘉靖之后愈来愈受到文人雅士和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嘉靖之后的大多数传奇剧本都是为昆腔而作或者尽量向昆腔靠拢,昆腔传奇从此树立了权威和示范的地位。但与此同时,明初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的弋阳腔与各地的地方戏结合起来,也上演了丰富多彩的传奇剧目。当然由于特定原因,其作品保留下来的较少。总之,在明代四大声腔中,昆山腔与弋阳腔彼此争胜,分别满足了雅与俗、上流社会与大众百姓的审美需求。
2、从思想倾向来看,此时的传奇创作重在宣扬个性解放的文化观念,对压抑人个性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市民阶层的崛起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精神上以个性解放的要求为基点。表现于文学创作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通常是以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故事来展现,在爱情婚姻故事的演绎中,又以这种要求和封建伦理教条的冲突,来体现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比较突出的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孟称舜的《娇红记》等作品。当然,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统治者寄予了希望,例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不仅说:“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的话语,而且其与柳梦梅的婚姻最终有待于皇帝的证婚才实现。对《娇红记》中申纯与王娇娘的私下结合,作者也作了“始若不正,卒归于正”的伦理预设。除此而外的其它作品,也大都表现了这种倾向,如《破窑记》与《绣襦记》等作品。
3、从创作题材来看,此时出现了各类题材的戏曲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对黑暗现实给予了控诉和反抗。
  (1)歌颂忠贞、斥责奸佞的爱国主义剧作:
  如李梅实、冯梦龙的《精忠旗》写岳飞抗金受害、卖国贼秦桧终遭冥诛,张四维的《双烈记》讴歌韩世忠、梁红玉的黄天荡大捷,都是歌颂忠贞、斥责奸佞的爱国主义剧作,其间
体现了作者的忧国情怀。
  (2)歌颂清官、诅咒奸邪的剧作:如《珍珠记》、《袁文正还魂记》歌颂了包拯,《金环记》和《金杯记》分别歌颂了海瑞和于谦,《忠孝记》和《壁香记》集中歌颂了沈炼。
  (3)道德说教与宗教演示剧:前者如《忠孝记》、《全德记》、《四美记》,都充满着陈腐的封建道德劝戒。后者如《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充满了因果报应的种种恐怖场景。
  (4)表现男女爱情的剧作:正确贴退热贴位置图片这类剧作以喜剧和悲剧两种形式存在。喜剧方面的代表作品是高濂创作的《玉簪记》,该剧以诗情画意的轻松笔调,描写了潘必正和陈妙常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悲剧方面的代表作品是周朝俊的《红梅记》、孟称舜的《娇红记》。《红梅记》由两条爱情线索交织而成,其间塑造了“一身虽死,此情不泯”的李慧娘形象。《娇红记》源于宋梅洞的《娇红传》小说和刘东生的《娇红记》杂剧,全剧叙王娇娘和申纯倾心相爱,王家却将女儿许配给了财大气粗、咄咄逼人的帅公子,致使娇娘与申纯先后抑郁而死。就二人爱情而言,娇娘追求的是生同舍、死同穴、才貌相当、心性一致的“同心子”爱情。其爱情悲剧更具感人彩。所以陈洪绶批点说:“泪山血海,到此滴滴归源;昔人谓诗人善怨,此书真古今一部怨谱也。”中国悲剧以“怨谱”定名,《娇红记》是较早的一部传奇。
(5)揭露社会黑暗的剧作:其中以万历年间的孙钟龄较为出名。他所创作的《东郭记》和《醉乡记》,合称为《白雪楼二种曲》。前剧撷取了《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再汇之以王驩、淳于髡、陈仲子等人的事迹衍化而成,通过对官场人物形象的刻画,揭露了晚明社会吏治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后剧通过乌有生和毛颖才情过人,却在醉乡之中屡遭磨难的故事,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