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项选择题
一、单选
1诗经的“二南”中应有的作品西周末至东周时。
2《诗经》中“二南”产生的域是以陕西为中线而分之。二南北界黄河,由北向南伸展,直至楚汉
3《诗经》中的“王风”都是东周以后的作品。
4《诗经》中的“郑风”都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5《诗经》的十五国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的是魏风。
6诗经》中的《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
7《诗经》中的《鲁颂》都是春秋时期伯作品。
8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产生于商代。
9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宋国。
10中国古代第一部自觉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段玉裁《诗经小学》。
11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是陈焕《诗毛氏传疏》。
12能够打破今、古文家法之争,亦无汉、宋门户之见,从音韵、训诂入手,独见功力的清代《诗经》研究之作是马瑞辰《毛诗传通释》
13清代今文《诗经》研究中体例严谨周详、利用前人成果丰富赅博、以搜辑完备而著称的集大成之作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14清代《诗经》音韵研究中最为完善的著作是江有诰《诗经韵读》。
杜鲁门主义15清代《诗经》研究中以辨名物训诂、考订山川器服制度为主的研究著作是王夫之《诗经稗疏》。
16重在《诗》的应用的赋诗言志时期是春秋时期
17著书引《诗》时期为战国时期。
18两汉《诗经》研究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19两汉时期,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学研究广阔天地的原因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0两汉时期,推动《诗经》研究,形成《诗经》第一个高潮的原因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1成为汉学《诗经》的里程碑式,代表隋唐五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的是作品是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22代表宋学《诗经》最高研究水平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朱熹《诗集传》。
23开启《诗经》音韵学至先秦古音研究的是陈第《毛选古音考》。
24从纯文角度欣赏评论《诗经》、开拓文学研究新天地的清人戴君恩《合肥小吃读风臆评》。
25二十世纪前期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的学者是郭沫若.
26二十世纪第一位为《诗经》作今译的学者是郭沫若。
27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研究论文集》,全书搜集论文19篇,河南大学的作者占了6位。
28中国《杨丞琳照片诗经》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
29最早将《诗经》介绍到欧州、并于1625年以拉丁语翻译了《诗经》的著名耶会士金尼阁是法国人。
30欧洲现存最早的《诗经》译本《孔夫子的诗经或民歌》是法国传教士孙璋1728年翻译、1733年出版。
31打破风、雅、颂的顺序,以内容重新分类编排,并在附录中将《诗经》与欧美文学作了比较,在西方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西盿学者是英国汉学家威阿瑟韦理。
32从中国的方言和古音韵学的角度来研究《诗经》,并作有《诗经注释〉》,被誉为西方学界《诗经》的权威的学者是瑞典汉学高高本汉。
33功底深厚并着重对《诗经》的体裁和艺术风格作了分析和研究的重要著作《诗经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作者是俄罗斯汉学家费德林。
34春卷门容祖儿称庄周生活的时代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的是司马迁。
35“庄子却聘”的故事出自《庄子》一书的《秋水篇》。
36《庄子齐物论》中一段议论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而未知有无之果塾有塾无也。”这段议论说明(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37关于庄子著作的最早记载是(司马迁)所说的著书十余万言。
38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一书为(52)篇。
39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当出自(刘向[别录])。
40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2篇本《庄子》至(魏晋以后)被区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份。
41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2篇本《庄子》在区分为内外篇之后,再区分为“杂篇”的学者是(司马彪)
42首次怀疑郭象注本中保留有他人掺入之作,并指明属于“杂篇”的《盗跖》《渔父》等四篇不是庄子著作的学者是(苏轼)。
43唐宋以后,流传最广的《庄子》注本是(郭象注本)。
44《庄子集释》的辑者是(郭庆藩)。
45今人注本中较为通行的《庄子今注今译》作者是(陈鼓应)。
46史记》八书中记载经济问题的是(《平准书》)。
47“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这段阐释《史记》八书内容的名言出自(《史记索隐》)。
48“系家者,记诸候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这几句阐释《史记》中三十世家的名言出自《史记索隐》。
49《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伯夷列传》)。
50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基本史料是(皇家典图书资料与历代官方档案)。
51现存《史记》最早的版本是(南宋黄善夫记刻本〈史记〉)。
52〈史记〉“三家注”原俱单行,散列于正文之下,合于一编,始于(北宋)。
53在宋明清诸刻本〈史记〉中,最为通行的是(武英殿本)。
54清代后期的〈史记〉善本是(金陵书局本》)。
55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标点本《史记》的底本是(金陵书局本)。
56今传世诸本中最为通行的《史记》是(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57陶渊明集的首部集注本为(李公焕《筐注〈陶渊明集〉》)。
58收入《四部丛刊》的陶渊明集为(李公焕《筐注〈陶渊明集〉》)。
59收入《四部备要》的陶渊明集为(清陶澍,靖节先生集》)。
60陶渊明集的旧注本中资料最为详尽的是(清陶澍〈靖节先生集〉》)。
61陶渊明最早的集子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八卷本)。
62现存陶渊明集皆为(南宋)以后的刊本。
63将萧统所编八卷本陶集增补为十卷本者是《北齐阳休之》。
64陶渊明集最早的刊本是(北宋宋详十卷本)。
65今人许逸明校辑的《陶渊明年谱》共收有宋代以来的(9)年谱。
6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介绍《栗里谱》的作者是宋人(王质)。
67《吴谱辩证》的作者是宋人(张寅)。
68《陶靖节先生年谱》的作者是宋人(吴仁杰)。
69陶渊明年谱作者中(陶澍、杨希闵)是清人。
70陶渊明作品的集注本中资料最为丰富的是(龚斌《陶渊明集》校本)。
71李白出生于山东说源于(唐代元稹)。
72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称李白出生于(山东)。
73明代杨慎《李诗选题解》称李白出生于(蜀中)。
74率先提出李白出生于西域的学者是(李宜琛)。
75郭沫若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叶)。
76王琦、黄锡珪《李太白年谱》均采用李白出生于(蜀中)说。
77率先提出李白两入长安的学者是(稗山)。
78发表《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辩》等系列文章补充证明李白两入长安的学者是《郁贤皓》。
79率先提出李白三入长安的学者是(李从军)。
80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的(黄锡珪)。
81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詹鍈)。
82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康玄宗开元十二年的(郁贤皓)。
83认为李白在山东寓居地为任城的是(《旧唐书李白传》)。
84认为李白在山东寓居地为唐州治所瑕丘的是(郁贤皓)。
85率先提出李白在天宝十四载冬曾回梁园,恰逢乱起,于是南奔的学者是(郭沫若)。
86考证出天宝十四载冬李白并非从梁园南奔,而是从沦陷区改换胡装逃出来的学者是(郁贤皓)。
87率先提出李白流放未到达夜郎的是(曾巩)。
88(黎庶昌)主张李白流放已至夜郎。
89率先提出李白死于唐代宗广德二年的是(曾巩《李白死年刍议》)。
90最早对李白《菩萨蛮》《忆秦》二词著作权提出质疑的是(胡应林)。
91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从《四六法海》《古今图书集成》中辑录出的李白文三篇为今人(郁贤皓)考明非李白之作,而是独孤及所作
92率先在文章中认为杜甫长篇排律远优于李白的是(元稹)。
93继唐人之后进一步贬李白的宋代作家是(苏辙)。
94将杨李抑杜推到极致的是(郭沫若)。
95宋郭知达编辑的《九家集注杜诗》为(《四库全书》著录)。
96宋蔡梦撰《杜工部草堂诗》是按(编年)编次。
97宋无名氏《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为(分类会注)本。
98《杜臆》今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本。
99仇兆《杜诗详注》的特点是(资料丰富)。
100中华书局1962至1963年编辑出版了(三)辑《杜甫研究论文集》
101冯至曾撰写过有关杜甫的著作是(杜甫传)。
102陈贻焮撰写过有关杜甫的著作是(《杜甫评传》)。
103苏轼
苏辙进士及第之后,名动京师,正欲一展身手之时,导致苏洵、苏轼、苏辙立即返蜀的原因是(母亲下世)
104嘉祐四年十月,苏氏父子经由水路再度赴京,途中创作诗歌约百首,编为(《南行集》)。
105嘉祐四年十月,苏轼随父出蜀所作诗歌多以(五古)为主。
106苏轼词的创作,一开始就忆显示出明显的(以诗为词)倾向。
107嘉祐五年八月,苏轼参加“制科”考试,以“贤良方正能方极科”考入第三等,北宋历史仅有(4)人。
108标志苏轼诗歌成熟的《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是他(嘉祐六年)与苏辙分别写作的。
109苏轼到凤祥上任是在(嘉祐六年)。
110苏轼在凤祥任职三年多,于(宋英宗治平二年)正月还朝,以殿中差判登闻院,又经学士院考试。
111宋祥宗(熙宁二年),苏轼守父丧期满,返朝。
112宋神宗1071年十一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此后又相继在密州、徐州任知州近八年。
113宋神宗熙宁四年之后,苏轼文学才能有了尽情挥洒的广阔空间,登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带来创作上的(第一个)高丰收时期。
114“是处青山可埋,他年夜雨独伤神”这首著名的绝命诗是苏轼(乌台诗案时在狱中所写)。
115“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黄州)。
116“东坡居士”之自称是苏轼贬官到(黄州)所自号。
端午放假三天不调休117自号“东坡居士”标志着(佛老思想)成为苏轼在政治逆境中主要处世哲学。
11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二句名诗为苏轼贬(惠州)时所作。
119宋微宗元年正月,苏轼过大庚岭,五月抵达南京,朝延准许他自由居住,于是他决定终老于(常州)
120宋徵宗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于(常州)。
121苏轼死后葬于河南(汝州)郏县的峨嵋山。
122苏诗中流传最广、美学价值最高的作品是(写景抒情之作)。
123苏轼的诗歌各体兼擅,但其最擅长者是(七古)
124《惠崇春江晓景》一诗在苏轼的诗歌中属于(题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