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刘庆和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风格获奖科研报告
    关键词:刘庆和;当代;水墨语言;风格
    引言
    刘庆和是当代画坛一位有才情又不失勤劳的画家,他以对艺术细心的态度对水墨语言进行实验摸索,他的作品将当代人的心理与精神状态表达的让人觉得贴切又复杂,使人感到不会让你得到一个确切答案,是以一种多变的风格去剖析当代社会。本论文通过对刘庆和几个跨度创作风格进行分析,更加清楚了解他水墨语言由稚嫩到成熟漫长蜕变的过程,通过了解他创作风格的转变,学习如何去用这些理念及水墨风格运用到自己画面中。
    一、刘庆和艺术经历及其理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刘庆和1961年出生于天津,儿时的他是个勤奋又坚强懂事的孩子,即使家里的情况不如意,也不会泯没他想要学习国画的冲动。在1974年高中这个时期,在学校美术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刘庆和接触了水墨花鸟及人物篆刻的学习,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刘庆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校,虽说此时专业不是学习国画,但他仍然利用有效的时间去
学习国画,幸运的是刘庆和还有第二次选择,直到1983年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于1987年毕业,又在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取得了硕士学位。刘庆和1992年赴西班牙马德里参加艺术家学术交流活动,在当地高校做了“当代中国水墨画”,并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创作方面是在80年代就被大众所知,直到90年代声名鹊起,从1991年系列作品到2010年的苏州计划“浮现”个人展,伴随着自己思想的成熟,刘庆和也对其创作不断深入,他的理念也是不断向前拓展,再者他的研究生时期导师李少文教授对其创作理念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刘庆和本人来说,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地方,喜欢把視野放的开阔些,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之前的成就里,而是不断的摸索自己的创作形式,保持着本身严谨的态度去培养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二、刘庆和创作的几个阶段系列作品的跨越
    (一)1987年本科毕业创作组画《凝固的墙》
    1987年刘庆和以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及生活的体验创作了毕业作品《凝固的墙》,这是他读大学以来第一次大胆的尝试有关都市水墨题材,这时期的他并没有随意去跟风别人只是为了毕业而创作,而是画出自己心里所想要抒发的感情,凝固这个词听上去就给人一
种拥挤堵塞的感觉,可是当时又有谁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呢,在面临如今的生活,特别是当代都市水墨画这一题材面前就值得我们去学习他这种敢于突破精神。
    (二)90年代初刘庆和的绘画作品
春节花卉    刘庆和在1990-1994年这期间创作了《秋千》、《游戏》、《午夏》、《坐转椅的人》、《雨·雪》、《母子》、《烟·云》等系列作品,其中作品《坐转椅的人》被中国研究院所收藏。这些作品按传统笔墨来看,其实并不怎么符合传统笔墨所应有的,反而呈现出给人一种错乱的空间,变形的比例及怪异的构图之感,但这些画面也不是人们所经常所看到的,却以另外一种风格方式展现到人们眼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以《烟·云》为例,画面呈现的是不同时代的背景,真实的表达出了当时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及内心写照,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刘庆和已经开始关注人性,他把创作的题材放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是其毕业作品思绪的一种延续。正是因为他把自己的这种创作因素运用到画面中才让我们看到水墨的另一面,使我们对水墨更加感兴趣。画面中的红、绿与墨块的结合使我们并未觉得它很俗套,反而觉得这样更加能体现画面中那砖瓦的破裂以及锈迹斑斑的铁管,其后的时间里他在此基础上不断尝试,致力于自己的风格。
    (三)90年代末刘庆和都市上空系列作品
    刘庆和在90年代末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水墨语言方式,同时少了之前那种温馨惬意的场景,多了一些忧愁的画面。都市上空系列作品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作者有意的将笔墨的写意性加强,让人感到作画者的那种酣畅淋漓。这组系列作品主要表现正处在都市的一些城市人,生活在高楼耸立大厦间那种幽闭、盲目、恐惧、自大的一些情绪,正如今天忙碌的现代城市人一样,只是把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如同坐井观天似的,却不曾敢于正真的面对自己内心那真实的一面。就如《都市上空·正午》这件作品内容来看,画面中描述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在高楼耸立在云层间的楼梯口互相依偎着,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两人非常恐惧的望着下面,像是怕自己会掉下去,画面中刘庆和以看似一种轻松的笔墨刻画出了男主人脸上表情的僵硬及畏缩的身体,旁边的女主人不安的靠在男主人身边,旁边细细的栏杆给人一种不安全感,似乎随时都会发生危险,通过这些细微的刻画也让观画者无不担心他们,正是因为有刘庆和这样不经意的刻画,使得人们对画面各有所抒,这也是一种水墨力量。
    (四)2000年——2006年作品在背景、主题上的突破及作品语言的成熟
    2000年之后,社会不断注意环境道德问题,此时的刘庆和也注意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慢慢取代了之前他所描绘人与社会的这层关系,自1988年《水· 陆》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创作的背景以及主题已经有了转变。《水·陆》这件作品展现的是一家三口开车出游的场景,这幅画将之前描绘城市冰冷、浮躁、压抑、拥堵的城市视线拉到了开阔的大自然美景中,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出现了“水”“火山”等这样的一些元素。例如2000年的《梦之海》、《今夏》、《水火》到2001年的《北风》、《自燃》以及2003年的《夜游》等作品都在背景构图上有了很大的变动。在他的这些作品中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们所处于这种亚健康的生活环境之中,但是麻木的人们还是在这种环境中自得其乐,并不断破坏着这种环境。例如作品《安全地带》,此时作品的名称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画面中的前景部分是两个男女青年将身体浸泡在水里而身后则是冒着熊熊烟火的山头,四周则是荒芜人烟的草地,值得讽刺的是,此时处于水里的两人真的是已到达安全地带?那么所谓的安全地带真的是安全的吗?在这里我想刘庆和想要表达的是人类这样永无休止的破坏哪一天是否会真存在这样的安全地带,刘庆和以这种艺术风格也表达出了我们所有人精神上的共存。刘庆和此时期的作品风格的背景也是变得有了陌生感,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让观画者不知觉得自己处于何地,这不失给人一种新鲜感。
    我们可以看到刘庆和在2004年的一系列作品水墨语言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期,此时作品《波音》、《观鱼图》、《肢解的水》、《丽水》、《破浪》等等都是有关于描绘人处于水中的意识游离状态。这时期刘庆和主要以水为创作题材,又给人一种不同的风格,看过此时期的作品后会感到刘庆和笔墨下的水给人一种亲逸透明但是又夹杂点危机之感,能吸引人的视线久久不能移开。试想如果我们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水都是以刘庆和这样的形式展现出来的,那么我们所看见的水将是充满着每个人各自内心不同的感触。 齐千郡
    05年他所创的《成长系列》到06年的《项背》、《你好老王》、《穿心》、《风浴》、《临池》、《晚秋》等等系列作品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他可以把背景环境,人物造型,墨变化、纸张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都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
    (五)2007年隔岸与2008宝贝系列
重点大学
    此时期的刘庆和已进入到对画面中“空间”的思考,他思虑如何应恰当的去处理这层关系,如何去有效的利用水墨关系使得空间得到充分的体现于画面中,还有就是如此大的空间怎么去利用它,如何更能让自己的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更加直观明了、强烈,他把这些所要体现的想法运用到了画作隔岸系列,其实这也是作为学习国画的我们所要面临思考去
最亲的敌人
解决的问题,处理好空间结构关系,画面的层次感也会被带出来,画面也会有一定的深度,刘庆和也正好带领着我们去解决。
    2008年刘庆和在红门画廊举办了名为“宝贝儿”的个人展,他以关注城市与乡村的小孩的成长方式与背景的差异为题材,创作了些此类型的风格作品,从画面里看到的是无助的面孔,看到的是无声的哭泣以及天真的脸庞。反映了当下社会家长给孩子的过度溺爱或过度冷漠造成他们成长时期的很多问题,许多孩子也正是在在大人制造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失去了孩童所应有的天真。无论是城市或是乡下的宝贝,当正是此时处于城市喧嚣中的人们是否会驻足去体会那一张张稚嫩的脸是否会回想起那也是曾经的自己,是否真的遗失了当年的童真,让人忍不住想去重新捡回纯真的心。
    三、刘庆和人物画创作风格的自我思考
    刘庆和人物画创作风格多变正是因为他坚守着自己那颗纯净而又敏感的内心,使我们看到了他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不同感觉,这正是一位好的艺术家所拥有的品质,而不是故步自封的只是停留在原有的成就里,如若是那样一成不变的风格那反倒会被时代所遗忘。刘庆和在他从事艺术生活的20年来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去观察我们所忽
视的遗忘的小角落,他通过用自己的笔墨多变的风格,以及敏锐的观察力给我们带来一个别具一格的视觉盛宴,也正是如此,他也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拥有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病句类型及例句
    通过这次对刘庆和创作风格的研究,无论是从视觉冲击、材料或是空间的利用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当代水墨画思考的空间以及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他能将自己的个人感受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也是我们值得去学习的地方,而不只是为了去画完一张画而已,也应当如他一般给画面注入自己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作品也应当如他。也正是因为他的艺术实践,是现代水墨的一次成功的超越,给我们以后水墨创作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鉴的实验方案,我想刘庆和也将继续秉承着对艺术的认真、执着的态度沿着他的艺术轨迹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