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浙江省有几个市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
....,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不甚了解。
B.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
C.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
....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D.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
....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的成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修建梅溪湖湿地公园,是市政府实施“希望长沙”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
B.进入中学后,他的语文成绩一直以来始终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C.通过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
D.我们中学生只有缺乏格物致知的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记、说、序都是古代的文体。刘禹锡的《陋室铭》用来彰显自己的志趣;《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学者宋濂写给晚辈马君则的勉励称许之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则希望能够反映民情。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他的词作富于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就集中体现了他豪迈、充满战斗激情的创作特点。
C.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他的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如《春》《背影》《绿》等。
D.令、贤、仁用于称对方或对方亲属,如令堂指对方的母亲,贤家指对方。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后,在西城巧施空城计阻止了司马懿的追击。
B.《简·爱》中女主人公初到桑菲尔德庄园时,认为罗切斯特脾气古怪,冷漠自负。
C.《草房子》中杜小康在寻因暴风雨走失的鸭子时,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D.《老人与海》中与命运不断搏斗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不论成败都不改其坚忍和勇敢。
5.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侯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
。。。。。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钟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鼓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
A.①③⑤④②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④①D.⑤①④③②
6.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各地将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你所在学校的文学社要把“走近图书馆讲座”作为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介绍给同学们。你是文学社的成员,请你根据同学们到的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四个特点。首都图书馆举办的“
圆明园遗址公园”“西苑三海的前世今生”等讲座,突出本地特,加深了听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故宫资深研究专家开设的“走进故宫”大型系列讲座,推出了“光凝秋水寒”“盛世琢华琼”“紫气贯京华”等专场,给广大“故宫迷”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故宫的平台。国家图书馆开设的“部级领导干部讲座”,主要针对部级领导干部的需求,突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题。在新年到来之际,针对国家因书馆少年儿童馆“新年阅读计划”的启动活动,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开设了題为“马小跳的童年意义”的讲座,为少年儿童听众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上海困书馆讲座紧贴时代脉搏,在上海两会召开前夕,开设大型时政讲座“转型·创新·发展”,倾力推出“转型中的社会治理”“以文化方式创新”“上海转型的进行时与将来时”等系列讲庄。由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主讲的“从石库门看上海建筑的百年文脉”,让人们了解了代表城市文化记忆的石库门在旧城新建中的价值,强调了保护地域特古建筑的重要性。2018年12月12日1830,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大讲堂图书馆人文文化系列讲座的第十六讲“阅读,与经典同行”,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讲座由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主讲。王教授的讲座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
7.古诗文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落花喻人,来表达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弗福也。(左丘明《曹刿论战》)
8.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睛了,
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旭的拼音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
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水浒传》)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作者是明代小说家____(人名)。
2.林冲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其形象鲜明。面对高氏父子的欺压,他忍气吞声,被刺配后仍安于现状,对未来充满幻想。请出文中体现这种性格特点的句子。(2)
3.选文中有两处对雪的捕写,“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请写出这样的景物捕写有何作用?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空调内机突然大量漏水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从全诗看,这首诗描绘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第三句中的“厌”和“苦”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内涵?
10.文言文阅读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来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
.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夜不寝至旦或:有的人
B.设欲知马贾.贾:价钱。
C.又素.闻广汉名素:向来,一向
D.京兆尹赵君谢.两卿谢:告诉
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性精于.吏职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句子与“此宿卫臣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B.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C.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D.屠惧,投以骨 (《狼》)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广汉为人强力,精于吏职,善于侦破复杂案件;执法时以情为先,可见他崇尚人治。
B.赵广汉重视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执法时恩威并施,取悦朝廷讨好百姓,推行愚民政策。
C.赵广汉勤于政务,重调查善比较,明察下情,执法不苟善于以情理攻心,可谓精于吏职。
D.赵广汉勤劳清廉,除刁民、惩贪官雷厉风行;执法时晓之以理,提倡儒家仁爱之道。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顷,广汉将吏到家。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怎样建11.阅读小说《老太爷》,回答下列小题。
老太爷大雨是突然降下的,在老太爷去世的晚上。一夜之间,五里槐村就变成了水茫茫的一片。凉意笼罩了整个村子。村子不大,有几十户人家,都是朱姓老祖宗的后代。老太爷是活在村里的辈分最高、年岁最长的人。当过私塾先生的老太爷就像那一坡又一坡长满皱纹的古槐,香味醇厚地生活在五里槐村,受着全村人的膜拜。青山依旧,碧水长流,老太爷终于走完了他九十岁的人生,在这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闭上了他不甘心的双眼。村里的老汉们,低垂着花白的头,围在老太爷家中,一屋子的长吁短叹。窗外的雨,纷乱瓢泼了一夜。他们也愁肠百结了一夜。这些老汉们,都懂老太爷的心思,知道他走得多么遗憾。眼前最犯愁的,是老太爷入坟的事。全村就是些老汉、娃娃,壮劳力全外出务工了,闻着年味儿才肯回家。要什么人,才能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呢?大雨却不管
水树奈奈图片老汉们的愁事,没日没夜地下着,洗刷着远远近近的一切。但是也有雨水冲不走的记忆,清晰地从老汉们的脑海深处冒出来。记得那时,日子都过得苦,大人娃娃总吃不太饱。虽说上学基本免费,村里人还是不上心。这样的日子,谁还有心情让孩子念书?只有老太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是村校开学的时节。戴着瓜皮小帽、穿着黑斜襟衣的老太爷,挂着拐杖,捣捣东家的门,敲敲西家的墙,说,娃们该上学了。小辈们并不买他的账,有的反而和他顶嘴:“肚子都吃不饱,去学校干啥?你也不看看,这些猴崽子,生就的榆木脑壳子,能读哪门子的书?”碰了壁的老太爷快快地抚着槐树,满脸伤悲,目光悠远地看着前方,有人走过就叹息:“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经书不可不读啊!”可是,谁听他的话呢?老太爷沉默着。后来,他开始在家鼓捣,熬制娃娃们爱吃的麦芽糖和香味玉米籽。
村里人带着白天的劳累,在大槐树下歇息。老太爷用零食引诱着疯玩的娃们到他的小院里来。槐香中沏上花茶,院中铺着竹席,吃过馋人的麦芽糖和香味玉米籽后,老太爷就领着他们念唐诗宋词,讲经史子集,细述外面的世界,把他的希冀悄然播种。月光照着池塘,风爽快地吹过。沐浴着这份安静与美好,那些诗意的句子和美丽的梦想如精灵一样,在娃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老太爷的诗书启蒙,让娃们带着梦想的翅膀,陆续走进校门,一路读书到大城市,跳出龙门,飞出了五里槐村。老太爷摸着小胡子,逢人就露出满满的笑。只是这几年,农村娃上个大学真心不容易,工资低消费高,让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早早地撵着孩子丢了书,出门去打工。九十岁的老太爷,最后一次踉跄地走过荒芜的土
地,浑浊的老眼里滴下泪水。他老了,无力再为迷路的儿孙们指点迷津。在这个万物吐故纳新的雨夜,他抱憾黄泉,把愁肠留给了一村子的老汉。愁肠复愁肠的老汉们,在一个天刚放睛的晨晓,听到满村的狗此起彼伏地嚎叫,疑惑地打开门,发现老太爷家门口站满了人。黑压压一大片,全是五里槐村走出去的读书人。他们散落在各个城市,听到老太爷去世,相约着回来为他送终。这些文弱的读书人,一律穿着白衬衣,罩着黑西服,手臂上缠着黑纱。平日,村里人都笑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此刻,他们却显得那么有力量,让人安心。多彩的经幡飘起,老太爷的灵框稳稳当当地抬在了他们肩上。这些飞出五里槐村的男女们,和全村的老人、娃娃一起,缓缓向墓地走去。太阳慢慢地爬出来,远山近水一片清明。泥地上,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伸向远方……
1.根据小说内容,将相关情节补充完整。老太爷雨夜去世,村里的老汉们__________;老太爷__________,小辈们不买老太爷的账;老太爷__________,娃们陆续走进校门;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老太爷__________;读书人回乡为老太爷送终。
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14)段画线的句子。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反复写雨,为老太爷的去世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烘托了老汉们的愁苦之情。
张馨月林峰女友B.老汉们发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人,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
C.小说第(7)到(18)段,插叙老太爷劝学的情节,揭示了老太爷受全村人膜拜的原因。
D.第(22)段里将“文弱”与“有力量”进行对比,突出了知识给人力量的道理。
E. 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汉们。为老太爷送终发愁表现了老汉们善良与知恩图报的品质。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