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七夕红包数字分,共3题)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①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②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
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③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
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④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⑤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王思聪 陈雅婷
 
13、以下的表述,与作者的观点相符的两项是(    )(    )(5分)
A、英国、日本的节日没有中国的节日过得形象生动。
B、“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触发我们对国家意识再思考。
C、我国岁时节日的“节物”往往是当令的花卉和食品。
D、孔夫子时代的节日,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E、为深化感情,我国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传统节日。
14、对文章分析,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江苏高速公路封闭最新消息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C、“‘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D、“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15、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4分)
16、纵观全文,作者提出我们现在还要过传统节日的主要意义有哪些?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3答案:B C(A项,原文第一段是对节日称谓的比较,并没有涉及、比较哪个国家过节时更形象生动。D项,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强调的是孔夫子时代,人们过节方式的意义,并没有提出这些节日是孔夫子时代才出现的,所以“孔夫子时代的节日”表述有误。 E项,过节能深化感情,但不是为深化感情而设节,表述颠倒)
14、答案:C。(“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属于无中生有。)
15、异:(1)西方的“节”含神圣的意味,中国传统节日更形象生动。(第1段) (1分)
(2)西方的节日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则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多同自然相关。(第2段)(1分)
同: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答案从第4段末尾归纳)(2分)
16、(1)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第2段:“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2)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第3段,“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答“深化感情”也可得分)
(3)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第4段,“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学生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满分。学生若答“温暖自己,温暖别人”且没有与意义(2)(3)重复,可给一分;答“善解天意”且没有与意义(1)重复,可给一分;若照搬原文不加提炼酌情扣分。)
宛瑜的扮演者死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在全世界上映后迅速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引发了人们探讨科幻电影乃至理论物理学的热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说,《星际穿越》上映后,就连在扑克牌桌旁边玩牌的陌生人都会过去他询问有关虫洞和相对论的问题。观众对于其中涉及的有关物理学的疑问显然远远超过了对电影自身剧情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因为这可能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基本忠实地展现宇宙中各种奇妙的天体现象的电影,想要理解这部电影需要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与好莱坞经常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不同,在《星际穿越》中,最后是几位理论物理学家拯救了全人类。其实,电影中运用的主要的情节与场景,例如地球上发生了无法挽救的灾难而且人类必须移民外星,驾驶飞船穿越虫洞、进入黑洞、探索地外行星,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人性的改变……这些桥段在之前的很多科幻电影中早都被运用过多次,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星际穿越》成为一部让所有人都开始讨论理论物理的电影呢?这就必须提到为这部电影设置物理学背景、使电影中几乎所有场景都有物理学的支持、使情节合乎科学原理的人——加州理工学院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科幻作品中常有“软科幻”和“硬科幻”之分,“软科幻”通常涉及的科学理论比较少,只是需要设置一个幻想的场景即可,而“硬科幻”则更需要有实在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并且让科学理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说,《星际穿越》因为有了来自各个领域专家的支持,硬到不能再硬。据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普雷斯基回忆,索恩为了设置电影中的科学场景,在加州理工学院召集过一些科学家进行研讨,与会者包括物理学家、太空生物学家、行星学家和心理学家。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科学家的参与,才让《星际穿越》在物理学的约束之下不仅视觉效果惊人,描述宇宙中各种极端罕见的场景也更为准确。
“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早已被大众熟知,并且进入了流行文化,《星际穿越》利用电影手法,希望尽量真实地展现这些场景。因此,电影中既包含了切实的科学发现和成熟的科学理论,也有基于目前理论所做的合理猜想和推测。《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科幻电影,即使抽取出其中的科幻内容,仍然可以形成独立的、完整的故事;与此不同的是,导演诺兰希望《星际穿越》的故事可以自然地从科学理论中浮现出来,这使《星际穿越》完全无法与宇宙学理论和各种天体分隔开。为此,索恩还特地写了一本书《〈星际穿越〉中的科学》,讲述电影中的各种场景以及其中涉及的科学原理。                                             
(节选《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下列有关《星际穿越》成为“现象级”电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星际穿越》这部电影上映后,就连在扑克牌桌旁边玩牌的人都开始向有关专家请教虫洞和相对论的问题。
B.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可能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基本忠实地展现宇宙中各种奇妙的天体现象的电影。
C. 《星际穿越》引发了一场观影热潮,人们开始探讨科幻电影,为了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人们甚至专门去学习理论物理学。
D.人们发现,观众对于《星际穿越》中涉及的有关物理学的疑问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电影剧情本身的关注。
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星际穿越》既包含了切实的科学发现和成熟的科学理论,也有基于剧情需要所做的
大胆猜想和推测。
B.《星际穿越》中拯救全人类的是几位理论物理学家,而非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塑造的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
summerbreakC.科幻电影可以分为“软科幻”和“硬科幻”,其中科幻场景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即为“硬科幻”。
D.《星际穿越》上映掀起的热潮,使得“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进入了流行文化,进而被大众熟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星际穿越》视觉效果惊人,描述宇宙中各种极端罕见的场景更为准确,这与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B.《星际穿越》中“移民外星,驾驶飞船穿越虫洞、探索地外行星”等桥段,观众在之前的科幻电影中早已见过,并无太多新奇之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C.相对于《星际穿越》而言,《星球大战》《阿凡达》等影片涉及科学理论较少,即使脱离科幻内容仍可形成独立完整的故事。
D.有了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撰写的《〈星际穿越〉中的科学》作为支撑,使《星际穿越》这部电影蕴含大量科学理论成为可能。
参考答案:
1.C(无中生有,“为了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人们甚至专门去学习理论物理学”在文中缺乏相关表述。同时并未引发观影热潮。)
2.B(A项曲解原意,“也有基于剧情需要所做的大胆猜想和推测”错,原文说的是“基于目前理论所做的合理猜想和推测”;C项偷换概念,选项中将“科学理论”偷换成“科幻场景”,对“硬科幻”的定义错误;D项逻辑混淆,“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进入了流行文化,为大众所熟知不是《星际穿越》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