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景德镇瓷器享有金龟子的老公是谁"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瑶里镇位于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距景德镇市区 50公里。瑶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蔡依林写真”的美称。瑶里,古名窑里 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1994824日撤乡置镇,即今日的瑶里镇。
瑶里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所辖的一个镇,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宏村)的中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风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目前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
  建于西汉末年的瑶里古镇,峰环抱,如画如屏,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一律的徽派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瑶里植被资源非常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 
  瑶里风景名胜区集山岳、林海、瀑布、峡谷等自然风光和古镇、古窑址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山水、人文俱美,原始、古朴、清静,一年四季气候适宜,是享受大自然洗礼的绿家园,是访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佳境。
古镇集萃
  瑶里瓷茶古镇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从西汉建镇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里荟萃了明清古建筑和革命旧址等众多人文景观。
六字网名  古镇南踞象山,北卧狮山,一条逶迤清亮的瑶河贯穿东西,沿河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百幢
明清古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信步在古镇青石铺就的街巷中,会使您仿佛走进了明清社会的历史画卷。
土特产
  茶叶 瑶里镇茶叶产于高山,多为云雾茶,不施用化肥,属纯天然绿食品品。
  南山雀眉 采自瑶里南山.白石塔.郑家山等海拔800--1200米的高山。用清明前的嫩芽加工而成,,茶叶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绵长,形态纤细匀称,条索紧细,白毫披露,银光隐翠。
  茶油 是从茶树上采下的茶籽进行加工而成食用油,具清香、味美、保健等功效。该镇每年产量达三万余斤。什么时候打春2022年几点
  瑶里柿子饼 性味,味甘,性寒,涩,无毒 
瑶里景区-瓷茶古镇游览区
瓷茶古镇游览区是瑶里风景区的核心区,它既是当地政府所在地,是瑶里政治、文化和商
业中心,又是整个景区的接待服务中心区,这里还是游客购物和晚间娱乐的中心区。
为什么称瑶里为瓷茶古镇呢?因为瑶里是景德镇陶瓷原料的重要产地,自古便有高岭瓷土、瑶里釉的美誉。作为历史上景德镇制陶业最重要的上游产地,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辉煌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瑶里的瓷土开采业也同时带动了瑶里的制陶业。瑶里曾是颇具规模的陶瓷生产地,制瓷历史悠久,在宋、元、明时期达到顶峰,是景德镇古代三大窑区之一。至今在瑶里区内已发现30多处古窑址,而且大多数都保存完好,是景德镇古窑址保存最好的地区。
绕南古瓷遗址
        世人皆知瓷都景德镇。也有人知道景德镇镇下属的浮梁县。但很少有人知道瑶里这个地方。
      景点是绕南古瓷遗址。瑶里绕南古瓷窑遗址,位于距景德镇市45公里的瑶里古镇的瑶里乡的绕南村;较大遗存共有三处:栗树滩、东山阙、窑旮旯;始烧年代为南宋后期、终烧于明代中叶;遗留物堆积层中主要是青花圈足碗、白瓷折腰碗、芒口碗;装烧工艺主要为:涉圈叠烧法支圈组合式覆烧法两种形式;装饰方面有青花料草体”“寿字样,或素白,部分有蕉叶、云气、缠枝莲纹饰;是古浮梁县东河流域烧造时间最早的一处,有
重要史学价值。绕南古瓷遗址也是世界自然化双遗产,被称为景德镇瓷之源,也是重要的影视剧拍摄基地。斯琴高娃,赵雅芝等拍的电视剧《青花》就在此处取景。参观了民窑,官窑,古淘洗池,古矿坑,古龙窑遗址(1-5号坑)。亲身体验陶瓷拉坯制瓷乐趣等。
    尽管映入眼帘的是苍凉的遗址,但历史的厚重和沉沉的积淀却随处可见。
汪湖位于景德镇市与安徽省交界的山区,是景德镇市瑶里镇下辖的一个村,村内有瑶里的生态旅游景点汪湖生态旅游区。汪湖村海拔一千三百多米,是景德镇地区地势最高的山村,冬季有独特的雪景。
  ·汪湖生态游览区
  汪湖生态游览区是瑶里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里自然景绝佳之处。原始森林茂密幽静,物种繁多,林内栖息生长着百余种野生植物,有植物王国之美称。因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河谷,潭幽谷深,诡异神奇,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南山瀑布位居风景秀丽的南山之巅,由数段瀑布组成的瀑布,全长四百多米,主瀑宽逾七十米,落差六十余米,宛如玉带悬空,飞虹高挂。徜徉其间,会使您忘却尘世的忧烦,得到心灵的净化。瑶里有五个景点,分别叫:1、瓷茶古镇;2、梅岭休闲;3、汪胡生态;4
绕南陶瓷;5、高岭土矿。还只卖套票,每张98元。
据说汪湖区是原始森林,需要2小时走完,心想还是住下之后再上山吧。坐个昌河小巴士,登上了上山的木阶梯。果然,这里长满了古树,有樟树、楠木、酸枣木,沿着山道步行,有的地方残存着倒在林间的大树,已经腐朽,就像美国的约西美地国家公园里的树木一样,没有人去偷砍偷伐,完全的野生态。山下是一股溪水叠成的小瀑布,上梯、下梯,人为地布景,倒也有趣。
走了大约1.5小时,就到了汪湖村。在这里还要上山,560个台阶,再下台阶,需要40分钟,因担心下山没有车,所以就在小山村里逛逛,狭狭的街道,铺满了青石板,看看那些民居,想他们一定并不富裕,村里有一个新修的小学,孩子们上初中要到山下的瑶里住宿入学。如果不是旅游开通了上山的路,恐怕仍在贫困之中。在村口可以眺望南山上的瀑布,真是穷人看美景,不顶事啊!其实这个村有二个姓,汪和胡,叫汪胡村。旅游图上把它改成汪湖,一字之差,让你平添许多想象,文人们真行呀!
下得山来,天还早,便到村子里游览。村子里有个程氏宗祠,修得很气派,这里在表演茶道,推销当地的茶叶。每斤所谓生态茶要200元。宗祠旁有个博物馆办得很好,展览着
当地的生活用品,还有老照片,介绍了当地的土戏,舞龙。介绍了这里在唐朝时就出产瓷器,把大量的高岭土运到景德镇,成就了瓷都,因为产瓷器的原料,历史上这里曾经非常地热闹,到明末时,高岭土少了,又出了一种釉土,现在仍在开采。猎头公司服务费用标准
这里是陈毅元帅当年打游击的地方,记得他曾写过梅岭三章,被敌人困在山上,那诗意似乎说是就是死了,也要率师斩阎罗。村口有他儿子陈昊芳题的新四军改编纪念碑。村里有当年发动众的旧址和故居,介绍了抗日战争的情景,当年的条件是相当艰苦的!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曾名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位于景德镇西市区的枫树山蟠龙岗,于1980年开始建设。当时为配合城区改造,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迹,政府决定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形成了占地83公顷,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江西省园林化单位。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整个博览区由古窑和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两大景区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
入口石牌坊
  博览区入口处有一座大理石牌坊,牌坊高7.2m,宽3.6m,风格简约典雅,牌坊东南侧濒临繁华的瓷都大道,西北面则为博览区的山口森林环抱。牌坊临街一面的横梁上刻有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题字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另一面则为红军书法家舒同同志所书江南雄镇。有趣的是此牌坊似乎没有正反面之分,从临街一侧穿过牌坊可谓进入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但若从林荫道穿出牌坊,则是从静谧幽雅的博览区山口森林中来到了繁华的江南雄镇
迎宾林荫道穿过大理石牌坊后,是长约1km林荫道,又名古窑路。古窑路分为山间道和湖滨道,中间以博览区游客接待中心为界。 山间道穿越了枫树山的蟠龙岗丘陵,因而起伏不平,两旁是由苍翠古朴的枫树山原生树种大叶枫以及樟树、杉树等乔木构成的混交林,这里是枫树山林场的一部分,原本与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连为一体,两者因景德镇市昌江区的开发和瓷都大道的建设而隔开。该林荫道是景德镇中心城区中难有的清幽之地,牌坊外是车水马龙的瓷都大道,开门子大酒店、中国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大楼紧临而立,而牌坊之内鸟鸣山幽,游人有幸甚至可以在黄昏时分偶遇麂子等城市中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 湖滨道沿博览区的风景湖蜿蜒而进,将游人引入博览区的中心广场。博览区风景湖是为庆祝景德镇置镇千年(1004-2004)而于2004年新建的人工湖。湖滨遍植翠竹、女贞等草木,
沿着湖滨道往景区前行,朝左望去是在树木掩映中若隐若现的满池清水,另一边则是藤萝裹身松涛起伏的江南丘陵。风景湖中在冬春两季常有小野鸭飞临,夏秋时节则有水雉活动。 古窑古窑由风火仙师庙、圆器作坊、琢器作坊、镇窑、致美轩、瓷行等景点组成,向人们展示了景德镇独特的瓷业习俗、古代工业建筑布局和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
风火仙师庙该庙是祭祀风火神童宾的民间俗神庙,反映了景德镇的业瓷传统与多神信仰。
  风火神,本名童宾(公元15671599)字定新,明代浮梁里村人。幼年读书,秉性刚直,因父母早丧,遂投师学艺,执役窑业。死后尊他为风火神,把在佑陶灵祠。公元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
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督造大器青龙缸,久不成功。潘相便对窑户进行例外苛索,派役于民并对瓷工进行鞭笞以至捕杀。瓷工衣食不得温饱,还要受到迫害,处境十分凄惨。童宾目睹同役瓷工的苦况,非常愤慨,竞以自己身体为炼瓷的窑柴,纵身火内以示抗议。据说次日开窑一看,所烧炼的龙缸果然成功了。这种缸直径三尺,高二尺多,外围
王自健老婆的照片环绕着青龙,下面有潮水纹。能烧成这样大的龙缸,在当时确实是烧制瓷器的一大奇迹。
  童宾投窑焚身后,余骸葬在凤凰山。童宾之死,激起了工匠们的义愤,全镇起来,焚烧税署和官窑厂房,潘相只身逃走。事后,封建官府为了缓和人心,在瓷工和镇民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为那因大众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童宾立桐在御器厂的东侧,并号之为风火仙,祠名佑陶灵祠,至今尚保留有瓷制的佑陶灵祠匾额。祠内供奉的是童宾坐像,即风火仙师像,两边是窑厂烧炼工人神像,有把桩、托坯、架表、收兜脚、打杂、小手、二手、二手等(都是瓷业烧窑工种名称)各脚师祖。烧窑业还定出行规,二十年一届开禁迎神,招收徒工,定升工种岗位,并举行迎神盛会。这种迎神会既庄重,又热闹,成为当时全镇陶人的盛典。邻近各县的农民、商人和工人的家属都赶来观光,一时人山人海,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过去景德镇有日食千猪万米码头的说法,如果按当时迎神盛会的流动人口来计算,确实不算过分。这种迎神盛会,一直延续到1949年才自然消失。清代唐英督陶时,曾令人将明代落选的损器、已脱底的一口青龙缸,从憎明寺抬到火神柯,筑台高置,并写有《火神传》、《龙缸记》。另一个督陶宫年希尧也写有《重修风火神庙碑记》。这些关于童宾事迹的记载,至今仍存于地方文献中。窑业工人常以其激励自己忠于职守。这正说明童宾其志气之凛洌在一成,而精神所注贯在百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