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实务
172吕良伟的老婆
浅谈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杨 沫
(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山西 太原 030002)
摘 要: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时政新闻的形式在不断更新,内容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社会,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和预期。但是,由于时政新闻的形式、内容所限,除特定读者体关注度较高外,对于其他读者体吸引力仍略显不足。因此,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提升大众对于内容的关注度,是时政新闻采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时政新闻;可读性;增强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0-0172-01一、时政新闻的作用
时政新闻与一般的社会性新闻不同,时政新闻与国家时政信息息息相关,往往反映了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内容严谨,语言与社会一般新闻风格差
异较大。[1]
这些新闻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对前一阶段某项关注的总结,也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某些重要工作的一个方向。随着移动终端的逐渐崛起,人们的阅读方式被逐渐改变。这使得时政新闻的制作模式也需要依据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而作出调整。如何使时政新闻内容更符合大众口味,使时事新闻更具有可读性,是当下时事新闻行业必须关注的焦点。
胡彦斌个人资料二、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一)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单一长期以来,时事新闻的报道逐渐成熟,但也逐渐呈现出“脸谱化”的特征。首先,从报道的形式来看,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以报纸和电视为主阵地,其编辑形式也比较适应这些平台。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模式发生了改变,网络阅读和移动终端阅读更受大众欢迎。其次,从内容上来看,时政新闻的内容从语言风格上来说比较单一,虽然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但是往往会给读者留下一种冷冰冰的呆板印象,这对于新闻读者来说会造成不太理想的阅读体验,也会对时政新闻的可读性提升造成影响。(二)时政新闻报道思维僵化传统的
时政新闻在报道过程中,首先会确定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多数时候会从官方角度出发,站在官方的立场上去分析新闻事件,字里行间公文格式的烙印非常明显。这种写法会使新闻报道“官气十足”,使内容和读者之间无形中产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不利于拉近彼此的关系。所以,时事新闻在采写当中应当关注到报道思维的问题,不能太过单一。
三、增强时政新闻可读性的措施(一)新闻内容要有所取舍立春后下雪民间的说法
新闻采编人员在采写时政新闻的时候会深入新闻现场,对现场发生的新闻进行深入的采访和了解。这些新闻事件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有会议时间、会议规
模、参会人员、构成影响等等。[2]
不同的时事新闻,报道时采取的侧重点应当是不同的。记者在采编过程中应当到新闻内容的关键点,在编辑内容时有所取舍,明白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哪些内容是可以一笔带过的,这样才能够使记者的视角更加客观、逻辑更加清晰,使广大读者能够透过记者的笔看到新闻事件背后所带来的意义,使时政新闻有力量、有温度。(二)新闻采写要转变思维
时政新闻报道往往反映了当下重要的社会新闻事件,这样的新闻事件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在时事新闻报道当中要逐渐转变思维,把时事新
闻报道关注的侧重点放在社会大众身上,从大众的视
角出发,关注大众所关注的东西,思考大众需要的东西,这样编辑出来的新闻才是符合大众预期的新闻,才会受到大众的关注。这样的新闻才会接地气,使新闻内容与社会上正在进行的活动建立一种联系,帮助大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并明白其与自身生活的关系。记者还要联系过去和未来,帮助大众对新闻进行深入挖掘,使其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三)报道形式要丰富多样
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主要是以报纸和电视为主,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流动更加迅速,而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阅读更加便捷。时政新闻在这种不断变化发展的媒体行业当中,应当及时关注市场动向,掌握读者需求,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作出调整。首先,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可以与当下的互联网文化相结合,借鉴其亲民、接地气的特点,对新闻内容的语言风格作出适当的调整,使读者更加易于接受和阅读。其次,可以搭载互联网移动平台,使时政新闻的传播路径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与读者之间产生实时互动,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和阅读体验。(四)工作人员要具备策划意识
新闻报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客观性,在报道过程中不能够掺杂个人的情感好恶,使新闻偏离实际,对大众造成误导。但在恪守新闻报道准则的同时,新闻采写人员也不能过于机械,被动关注新闻内容、被动采写,不懂得变通。事实上,在保证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新闻也可以进行策划。所有事件都有其多面性,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会对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及时看到新闻事
件背后的内涵,并准确抓住其核心思想,围绕这一核心思想进行策划,进行更加深入的采写和报道,使新闻更有社会价值,提升其可读性。
四、结语
董洁短发时政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闻类型,对于报道社会事件,传达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进入信息时代,时政新闻的报道应当与时代接轨,不断调整思维、创新形式、转换角度,这样才能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报道符合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闻。参考文献:
[1] 鲍旖婧.时政新闻可读性的新内涵[J].新闻研究导
李胜基资料刊,2015(11):98.[2] 王军艳.如何让时政报道活起来[J].青年记者,2012
(21):57.作者简介:杨沫(1984—),女,山西大同人,本科,中级职称,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101火箭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