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业的伦理缺失
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达414亿元,同比增长61.4%;建设银行净赚342亿元,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中国移动净利润379亿元,日均净赚2亿;而中国石油更是以818.3薛之谦唐禹哲激吻亿元的净利润成为“亚洲最赚钱的”的国有垄断企业……随着各大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的相继出炉,国有垄断企业出的业绩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眼球。
伴随着这些国有垄断企业高利润的是企业员工的高工资和高福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在2006年召开的第三届薪酬管理高层论坛上指出,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这些国有垄断企业员工的实际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幅度更加惊人。的确,“赚钱”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职责,“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更是一个企业需要承担的伦理责任,那么,上述这样一个统计结果是否说明中国垄断企业已经完全符合伦
理经营观了呢,创造高额企业利润的同时保障员工的高薪酬高福利是否就代表着这些企业完全按伦理准则行事了呢?这也许正是中国国有垄断企业在实现经济目标这一改革重心之后所要面临的第二个重心。 追求利润背后的伦理问题:外部社会责任的忽视
起重机吊鸡毛歇后语 当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之时,那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依偎在国家怀抱之中的国有垄断企业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低劣的经营业绩常常被人们称之“未尽到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相应地,员工待遇低、福利差等伦理问题更是常常被人们指责。但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从党的十五大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改革原则指导下,企业内部的治理关系逐步明晰,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体系,长期困扰企业的治理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运营效率有了明显的改善,上述这些伦理问题显然已经解决,人们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和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中切实感受到了国有垄断企业的新变化。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和社会分配的“效率优先”原则,企业追求利润并根据其高利润水平给予员工高工资和高福利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现实是,国有垄断企业过高的手机无线网络密码破解
利润和工资水平正日益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和社会各界的诟病,要求垄断企业让利于民和降低工资水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垄断企业不伦理”的说法也在社会和学术界广为流传,国有垄断企业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人们议论与批判的矛头所向,而问题的症结正在于垄断企业对外部社会责任的忽视。
国有垄断企业是在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下由国家控股的独享某种资源经营权的企业组织,正因为其国有属性和垄断属性,使得他们的产生与存在与民营企业和跨国企业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也同时对应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标准,垄断企业由于独享了某种公共资源,所以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与其垄断地位相匹配的外部社会责任。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等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保证国家的能源供应,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当然,还有环境的保护和员工安全的保证。然而,垄断企业是否很好地履行了这些社会责任呢?从中石化重庆井喷事故,到中石油吉化公司爆炸造成松花江严重污染事件,从媒体惊报某破产电厂抄表工年薪皋怎么读10万,到今年上半年垄断企业高得令人咋舌的利润,公众从这些现象中看到的不是对环境保护责任的认真履行,也不是让利于民、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而是其利用国家赋予的垄断权利控制市场价格,赚取了高额的利润,而这些利润一部分是应该用来改善民生的。公众期望与企业伦理
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也难怪垄断企业成为社会公众批评的众矢之的了。 垄断企业伦理经营的真谛:利润与外部责任的平衡
垄断企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企业经济组织的特点。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来看,国有企业存在的作用,一是弥补市场失灵,另外就是在发展中国家起到带动国民经济起飞的作用。国有企业和一般企业不同,不应该奉行利润至上,或者说,不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追求利润至上。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追逐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也是在中国市场经济起步之时改革的重心,但随着这一“重心”稳定之后,我们必须加强外部社会责任这一“重心”的建设。
>感恩客户支持的暖心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