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阅读答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惦(    )记  穿梭(    )    膝(    )盖  横(    )样子
  吮(    )手  荷花淀(    )  凫(    )水  围剿(    )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缠绞  虾篓  打点  气喘吁吁
B.惦记  瞄把  晌午  藉断丝连
  C.震荡  泅水  撅嘴  欢天喜地
D.麦垛  穿梭  凫水  铜墙铁壁
  3.根据课文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括号中选填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1)水面(    )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笼、罩)
  (2)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    )进了荷花淀。(蹿、划)
  (3)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    )出一个人。(长、冒)
  (4)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    )给了他们。(甩、丢)
  4.填空。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__,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___________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派。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出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B.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C.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切带戏谑的感情。)
  D.小船蹿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也暗含对女人们擅自出门寻丈夫而遭到麻烦的善意批评。)
  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用来表示解释的一项是(  )
  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过他这么慌过!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我们没;有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D.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7.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A.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B.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C.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D.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8.判断正误。
  (1)小说中“探夫”部分,写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对话,表现的性格特点各自不同,但她们同样对丈夫有着深沉的爱,这展现了她们多情的一面。  (    )
  (2)探夫不遇之后,这青年妇女议论起丈夫,“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表现了她们大胆泼辣、对自己丈夫敢爱敢恨的性格。(    )
  (3)作者从点到面刻画这青年妇女。“点”侧重写水生嫂“夫妻话别”;“面”侧重写了青年妇女们的三次谈话。(    )
  (4)开头部分对小院子的描写,文中对白洋淀月夜的描写,都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烘托了人物形象。(  )
9.选出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粉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B.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D.小船活像离开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10.这几段的景物写得很美,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展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为“话别”提供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为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铺垫。请你再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11.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请从课文中举出一个典型的例来,并作简要分析。
12.“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
课文阅读理解
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演员孙道临
(       )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
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     )
阅读下面的对话,体会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6、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7、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8、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的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人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9、“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10、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加点的词暗示了后面要发生      ,用了     的修辞手法。
国际品牌童装 11、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心里想的事情是                     
水生嫂仔细观察水生的原因是                     
12、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金素妍结婚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           的氛围,烘托出水生嫂
            的形象,同时也为后面情节的展开起到了   
的作用。
答案:
昭阳e42a1、diàn suō xī hèng shǔn diàn fú jiǎo
2答案:B  解析:B项“把”应为“靶”。
3答案:(1)笼(2)蹿(3)冒(4)丢
4答案:《风云初纪》《铁木前传》《白洋淀纪事》诗化小说 白洋淀
wap歌词中文是什么意思5答案:D  解析:D项无批评之意。
重阳节作文6答案:D  解析:A项表插说,B、C两项均表语意的转折。
7答案:C  解析:C句和例句都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夸张,B项运用了借代,D项运用了比喻。
8答案:(1)√(2)×(3)√(4)√
  解析:(2)“敢恨”不对,“狠心贼”是对丈夫的嗔怪,并不是真正的恨。
9、C。A、B、D三项都是用的比喻修辞手法,A是暗喻,本体是“荷花箭”,喻体是哨兵;B项为暗喻,本体是“芦苇”,喻体是“海”,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词,构成一个偏正短语;D是明喻。C用的是词的比喻义,整个句子不是比喻。
10、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
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11细节为: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惊,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12、“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埋怨的话语里包含着对丈夫的赞扬。丈夫丢下家报名参军,她埋怨他,但是水生嫂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责怪就变成了赞扬。
课文阅读理解
1、伶俐乖巧 2、质朴憨厚 3、稳重谨慎 4、快人快语 5、忸怩羞涩
6、女人舍不得丈夫,既担心又自豪,性情温顺。
7、男子汉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语言简练。
8、老人识大体顾大局,挑起家庭重担。
9、女人们思念丈夫,快人快语。
10、战斗  比喻 
11、如何解释“参加大部队”的事  水生神情异常
12、温馨宁静  勤劳善良  铺垫
原文链接:xingwenju.banzhu/article/xingwenju-22-479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