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人类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母亲节 鲜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成为学术界的潮流与时尚。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与世界其他民族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地位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挑战,特别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物质享受后,精神上的空虚,道德上的迷茫,思想上的焦虑,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解读现实、建构适应新时代的文化体系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异常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独具特的语言文字;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有嘉惠世界的科技之艺;有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有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有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中华祖先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足以让我们应对各种经济与文化的挑战,足以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文化独领风骚,也足以让我们在物质享受面前到思想与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过去、现在,也必将影响中国人的未来。中国文化以浩大磅礴的气魄,深沉厚重的蕴藉,绵长不尽的神韵,祥和智慧的魅力培养、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和认同我们的民族文化,把握中国文化的脉络,体悟中国文化的精髓,才能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发展和创新我们的民族文化,延续中国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本书共有10章内容,其中包括: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结构与历史演变;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儒、道、释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等内容。既要对历经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一个简要、明晰的梳理,又要避免被历史浩瀚的海洋所淹没,同时,以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理论的阐述等方面构建本书的体系结构。旨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张伟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佟琳老师在资料收集、打印文字等基础性的工作中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同时,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为了增加本书的权威性,参考了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著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章文化
更新时间2010-7-28 16:38:51 字数:6784
DIYIZHANGWENHUA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独具特。在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之前对文化的普遍问题进行说明和诠释,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
第一节文化的涵义
“文化”一词是既古老而又年轻。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文化”一词的解释和界定从来就没有停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文化”的定义大约有300种之多。如果对“文化”进行科学、恰当的定义,必须要从词源学的角度和视野探寻“文化”
的原初意义,才能准确把握文化的涵义。
张婧怡和周迅什么关系一、文化的意蕴
“文化”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我们经常遇到甚至是经常使用,例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文章,或是听到评论某某人的文化水平怎么样;同时我们一生中要填写的各种表格中会遇到一栏,称为“文化程度”;从地域范围上还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殷墟文化、龙山文化、玛雅文化;也有从不同领域上称谓的,如饮食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企业文化等等。“文化”这一词汇运用这样广泛,众说纷纭,是极其正常的。因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人类创造的一切皆为文化,从而使文化成为一个具有多种涵义的概念。
我们对“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化”这句话耳熟能详,也充分说明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范围非常广阔,也使得人们创造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容量,历
史的、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制度的、科学的、工业的等等无一不包括在文化之中。由此,人们对文化的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目前西方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又有上百种之多,任何一种定义要承载具有巨大容量的文化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此,以包罗万象形容文化是一点也不为过。
二、“文化”一词的渊源游本昌个人资料简介
(一)中国语系中的“文化”
“文化”一词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中的“文”本义是指自然的斑纹、花纹、纹理,进一步引申出“文饰”、“文采”、“文章”等意义。“化”本义指“变化”、“转化”,进一步引申出“教化”、“培育”的意义。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的意思是,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也是天道自然规律;同样,“人文”,指的是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纵横交织的关系,诸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的网络,这些复杂的关系、纹理能遵从文明礼仪。这样就可以做到“观察天文”,可以知道四季变更的自然规律;观察人文可以使人们用文明指导行为。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文明教化”或“人文教化”的思想十分明确。
“文”与“化”合成一词是在西汉以后,刘向的《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暂《文选·补之诗》:“文化内辑,武力外悠。”齐南王融的《三月二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这里的“文化”取其文明、文雅、文治、教化的意义,也是指以文化人用文来教化人。我们看到“文”的内容包括了道德、风尚、习俗、教育等人文形态,文是用来教化人、教育人的手段和工具;“化”成为了动词,包含了教育、影响、变化等发展的动态表现。
古代中国人由自然之物的纹理,推及到天地宇宙、天文、地文,进而扩展到人伦社会、人文规范,虽然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并不完全相合,但却隐含着一种极为可贵的文化通观。
(二)西方语系中的“文化”
在西方,“文化”一词德语是Kultur,英语是Culture,西方各民族语言系统中的“文化”一词都是源于拉丁文Cultura,其原意指耕种、植物培植、居住、修炼等与物质生活相关的意义。在英语中“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iticulture)中依然保存着Culture。从16世纪开始,英语中的Culture在其原有物质性的栽培、种植的意义上逐步引申出开拓、教化、培养、修炼、道德、法律等意义,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意;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文化”(culture)一词是专指个体、个人的知识水平。
(三)中西语系中“文化”的异同
首先,相同之处。西方语系中的Culture最早表示栽培、种植。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性情
的陶冶、品德的教养;这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文治教化”内涵较为接近,都有文化、培养等意。
其次,不同之处。中西语系中“文化”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文化”从开始就是专注于精神领域,是以文化人;而西方语系中的Culture却是从物质生产活动中发生,继而才引申到精神领域。中西方对“文化”的解释形成了中国文化是从精神到物质,而西方文化是从物质到精神的两种互为起点和终点的现象。从对“文化”一词的原始解说开始,埋下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种子,造就了中西方观念、思想,乃至行为方面的不同。
用图直观地表现为:
三、文化的界定
“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中西方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概括,因此对文化的界定也不同。最早给“文化”一词下定义也是最经典的论述,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在实际社会中,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也相当广泛和复杂,有知识被称为有文化,
有修养被称为有文化,有道德被称为有文化……那么“文化”到底要如何来界定呢?
我国的权威辞书《辞海》中,把文化界定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很大,所以把文化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一)广义文化
广义文化又被称为“大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的是每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也就是说,凡是人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独特的生存方式与发展的本质。它与动物界,与自然界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属于人的,是人类全部创造活动的结果。因此,广义文化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
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都强调:由于文化的出现才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将人类社会和一切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划入“文化”的定义域中。
(二)狭义文化
狭义文化又称为小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包括社会伦理道德、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民情风俗、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等等。狭义文化,主要是涉及精神领域的文化现象。
总的来说,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了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了意识、观念、心理和习俗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语义中的“文化”指的是广义文化,而中国语义的“文化”则是指狭义文化。我们则是从大文化的视野对中国文化进行概述。
在学术界还有人提出第三种即深义文化。深义文化就是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升华得出一种较为普遍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深义文化。大体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生活情趣等东西。这是北京大学教授周一良先生早在1987年提出的观点,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说:“深义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的东西。”(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事实上,被周一良先生称为“深义文化”的内容,可以被看成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而成的悠久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足以影响这个民族的社会发展,这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精神、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伦理道德以及价值取向等,从这些现象来看,实际上“深义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历史遗产,也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的主导文化与核心文化。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因为传统文化对现实有着强烈和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为传统文化虽然发生、开始于过去,但是却贯通于现
代,也必将影响未来。
第二节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古埃及,法老死后,在地上留下一座座由巨石堆砌成的金字塔;在中国,皇帝死后却在地下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
在西方,人们直呼上辈的名字,似乎更体现出平等和亲切的关系,男女见面用亲吻和拥抱来表达感情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但在东方,这种交往方式却是违背了伦理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
追溯到100年前,在我国从事演出等娱乐事业的人被称为“戏子”,地位十分低下,为上层社会所不齿,一般老百姓也不屑与之为伍,到了21世纪的今天,演员都被誉为“艺术家”、“明星”,追星族遍布青少年中。
上述这些现象,反映出了文化的典型特征。
一、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地域性是文化发生、生长的土壤。
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诸如历史传统、风土人情等。在中国的传统的文化中,就可以分为长白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西北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等。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如巴尔干、拉丁美洲、中东等。
二、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民族性也称为国度性,民族性的特征是文化的基本属性。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反映出了不同民族的个性。比如中国人过的中秋节、除夕、元宵节、春节、端午节等,西方人过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这些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里,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结,它能使几十亿的人们在同一时间,怀着相同的观念和情感,去做同样一件事情,实现同一个目的。
三、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时代性的特征是文化属性的表现。
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是人创造的,而人都生活在每一个具体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与这
个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的内容也不断地增加、更新和不断发展。在历史进程中,有的文明逐渐消失,有的文明被另一种更高的文明取代。因此,文化就具有了时代性。
例如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于是封建文明逐渐被淘汰。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成了经济繁荣、独立自主的国家,现代文明正在不断地、迅速地发展。
在西方,由于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三次技术革命:18世纪的工业革命;19世纪的电气产业革命;现代的信息产业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的结果是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首先,由单纯的崇拜金钱开始转向追求自身素质的提高。因为科技含量的提高对人们职业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低素质的从业人员逐渐被淘汰。其次,从追求物质享受转向注重生活质量。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们开始要求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接受健康的娱乐方式,建设较稳固的家庭关系。最后,从对自然的掠夺与占有转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对居住的环境给予极大的关注,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希望回归大自然。
四、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征
继承性的特征是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是代代相传,不断延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文化又是独立的历史现象,社会历史不断进步,文化也是不断发展,但是,它始终保留着自己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民族,不论其进化程度如何,总是或多或少地保持了自己民族固有的特征和文化遗产。
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人们日常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道德价值观念、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表现出来。例如,中国人的“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孝道”虽然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但是赡养父母、尊老敬老仍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和美德。
总而言之,地域和民族是文化生长的土壤,国度和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属性,继承性和生命力则是衡量文化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节文化既广阔而又复杂的内容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既广阔又复杂。因为人类所触及的一切皆为文化。诸如历史的、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制度的、行为的、科学的、工业的等无一例外地都包含在文化之中,这种广阔与复杂,人们是无法用有目的的语言技术简洁、扼要的方式来表达。在这种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对文化的内容进行总体的把握和概括。
一、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
文化包含了人类生活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整体的体系。
归纳起来文化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思想、意识、观念等,这一层体现出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第二层是物化形态,全部的实有,就是人类创造和改造过的所有物质现象;第三层是制度、风俗、行为、规范等,这些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凝结而成。
文化又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个方面是人和人的关系;第三个方面是人自身的关系,诸如灵魂与肉体、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
寻宝网诛仙
文化又是包括了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政治、法律、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
由此看来,不管怎样归纳文化的内容,我们都会看到,文化不是零散、单一的,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在整个系统中,任何一个要件都不能缺失,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被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存在。
文化的广阔复杂显而易见,但又是一个完备整体。
文化的整体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也在不断地创造。文化现象在历史变迁
与发展中不断地被取代、继承、创新,使文化整个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文化的整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不断被创造的过程。
不仅如此,文化中优秀的、辉煌的现象是文化,而糟粕、不好的现象也是文化的表现。因为不论好坏都是人创造出来,也是人类触及的。例如:孔孟之道、四书五经、四大发明等是文化;而战争、包裹小脚、男人不留头就杀头也是文化。在西方,基督教、哥白尼的天文学是文化,那么焚烧伽利略也是文化。所以文化内容是全部的实有,人类创造的一切。
下载歌曲到mp3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一体化清晰的近义词是什么
文化内容是广阔的,也是复杂的,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简单和粗俗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创造的一切都具有“精神”的成分和彩。哲学、宗教、科技等所表现的现象是不能简单来划分物质或精神。桑田、宫殿建筑、万里长城等不能分清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物质精神化、精神物质化,是文化内容复杂与宽阔的体现。在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实践中对物质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能脱离精神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同样不能脱离物质文化。
三、文明与野蛮不是文明评判的标准
文化不仅限于文明人,野蛮人同样也有文化,之所以有文明和野蛮的区别,是出于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