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ab型血人的性格特点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2022辽宁盘锦月考)费孝通先生指出“多元的文化形态在相互接触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在这里,费孝通先生强调    (  )
A.儒家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
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的多元并存
D.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2021湖南宁乡十中月考)高德步主编的《中国经济简史》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士人
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这有利于(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佛、道思想的吸收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传统儒学的发展
3.(2022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期中)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家、法家和黄老之学等创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唐代鼓励佛、道、儒“三教”自由辩论;明代开明士大夫积极研习西学,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上史实说明,中国    (  )
A.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创新性
B.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文化发展深受西学东渐影响
D.文化发展延绵不绝的连续性
许艺娜整容4.(2022四川资阳期末)传统儒学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体系,宋明理学以释、道的宇宙论和认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将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由此可见理学    (  )
A.具有理论化、思辨化彩
B.使受众体明显扩大
C.符合当时治国理政的需要
D.以恢复孔孟儒学为目标
5.明清之交,国亡家破,一些知名学者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检讨。他们破陈立新的精神对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与创新。据此可知    (  )
A.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传承
B.明亡清兴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C.意识形态变迁遵循一定规律
D.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进步
6.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材料反映了当时    (  )
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
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
D.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
题组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7.史载,东汉章帝时大旱,侍御史孔子丰上疏说,皇帝像照顾伤病的人一样关心百姓,“而不幸耗旱,时运之会耳,非政教所致也”。他建议皇帝像当年商汤遇到灾年时那样“因自责,省畋散积,减御损食”。“天子纳其言而从之,三日雨即降。”孔子丰的上疏    (  )
蒙蒙的什么
A.理清了时运与政教的关系
B.反映出统治集团重视民本思想
C.印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意在宣扬商汤治国理政的智慧
8.中国古代,“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儒家民本思想中的“爱民”“重民”“恤民”则常被后世引述。这说明    (  )
A.儒家思想能够制约绝对君权
B.儒家思想推崇明君,反对尊君论
C.民本思想可以完善皇权政治
D.民本思想顺应绝对君权的需要
9.(2021山东菏泽阶段性测试)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    (  )
                   
A.“天人合一”思想   
B.“无为而治”主张
C.“知足常乐”观念   
D.“以德治国”理念
10.(2021辽宁沈阳月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
A.自强不息    B.天下为公
C.崇德尚贤    D.家国情怀
11.(2022辽宁阜新月考)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与会国的赞同,推动了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这一外交方针体现的理念是    (  )
A.和而不同    B.厚德载物
C.仁者爱人    D.天下为公
题组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2.(2021山东菏泽期中)《礼记·中庸》中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今贤文》中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二者皆可用以强调尊重    (  )
A.文化的互补性   
B.文化的同一性
C.文化的排他性   
D.文化的多样性
英语四级查询成绩13.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汉字与方言是互相滋养的依存关系
C.华夏祖先高瞻远瞩
D.中华文明有绵延不断的文化“基因”
14.(2021陕西西安长安一中月考)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  )
彭冠英个人资料简介A.全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B.试图维护中国旧文化的主体地位
C.肯定传统文化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D.主张渐进式革命以避免社会动荡
曲虹霓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2021浙江台州五校联盟期中)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相互作用圈”理论,把公元前4千纪还没有迈过国家门槛的中国相互作用圈分为内蒙古长城地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古代    (  )
A.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性
B.各文化遗存之间基本趋同
C.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各地区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2.(2022山东潍坊月考)将“轴心时代”称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材料强调百家争鸣    (  )
A.既根植于传统又融合创新
B.受到传统典籍数量有限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