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下,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APP产品,主要包括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信用卡、电商等几大类,平安系APP产品甚至多达50多个。但是银行系APP产品往往在用户粘性、体验、创新上都不如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因此有人提出了“银行该不该要自己的APP产品?”的质疑。但是细想之下,这种提法也有其道理,小程序就是应“消灭笨重的APP产品”而生,当下最流行的标签“开放银行API BANK”就是指把银行的金融能力通过API技术打包开放出去,供有需要的第三方调用。如此一来,刚好顺应目前潮流的提法: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服务。
该如何看待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个人认为首先要梳理一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从发展进程看未来趋势是相对准确的。
一、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看未来趋势
高以翔遗照曝光(一)互联网金融起始期:长尾理论战胜传统的二八定律
2013年是业界公认的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余额宝横空出世,让名不见经传的天弘货币基
金迅速成长,其速度令观者瞠目结舌,彰显了互联网平台聚集C端客户的强大威力。至此,以BATJ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从电子商务、社交和搜索起步,历经十年发展,步步为营逐渐渗透了银行的存贷汇业务,因此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互联网公司利用平台技术累积了庞大的C端客户体,长尾理论战胜了传统的二八定律。
霍思燕的图片(二)互联网金融爆发期:互联网企业和银行正面竞争零售客
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是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阶段,P2P、众筹、共享经济等各种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一时间“互联网金融”成为业内各大论坛标配议题,市场上“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银行是21世纪最后的恐龙”等言论甚嚣尘上,“先获取流量,再流量变现”“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等互联网思维也成为做业务的不二法宝。2014年2月,民生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作为抵御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有力武器,取得巨大成功,各家银行纷纷效仿,推出了各自的直销银行产品。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互联网公司挟分布式架构、云计算、大数据、扫码支付等技术优势,以及有线上场景、极致用户体验等业务优势,和银行正面对决,竞争零售客。
(三)金融科技阶段:互联网企业和银行从竞争走向合作
李湘王岳伦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互联网金融”已经被玩坏,“金融科技FINTECT”标签成为各大论坛新宠,发生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市场盲目创新的不良后果显现。P2P爆雷跑路事件频发,带来市场乱象,监管部门已经逐渐认清了前期涌现的各种创新业态,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政策,明确界定了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银行业的有益补充,两者是互补关系,而不是颠覆关系,因此互联网企业以“金融科技FINTECT”标签回归主业,为金融提供科技支撑,也更容易获得监管认可和更高的市场估值。
2.线上C端客户流量增长乏力。线上客户流量经过两年的野蛮生长,已经基本被大IP跑马圈地,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将目光瞄准了线下流量和银行传统公司业务,各出奇招投入“抢客”大战。阿里、京东等祭出了O2O大旗,开出了线下自营店;百度则以科技能力为抓手,与中信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强强联合打造百信银行,成为金融科技实践的探索典范;国内银行集中在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两大板块争相推出了交易银行品牌及服务体系,例如:2015年招商银行推出的“小企业E家”、中信银行推出的“交易+”,2016年北京银行推出的“自贸盈”品牌等。
3.出现了短暂的新技术空窗期。分布式架构、云计算、大数据、扫码支付等新技术已经趋向成熟,新技术带来的流量红利正在消退,而下一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仍在泡沫期未成熟,新技术推动的动力出现了短暂的空窗期。
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可见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监管趋严,互联网热有一定程度的退潮现象,银行和互联网企业之间从竞争转向合作,业务热点也从零售银行转向交易银行。
(四)开放银行阶段:银行业构建线上生态圈的跑马圈地
2018年,浦发银行推出业内首个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开放银行APIBANK”就此成为新的风向标。银行通过API技术,向第三方开放共享金融服务能力,最终实现数据共享,达成平台合作。如果把直销银行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零售银行互联网化,把交易银行理解为公司银行线上化,那么“开放银行API BANK”就是解决“银行如何走出去?如何构建银行线上生态?”的利器。互联网企业最有竞争力的是构建了C端客户线上购物、社交等场景,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导致客户用脚投票,这一过程使银行零售业务阵地遭受了降维攻击。既然C端客户拼不过互联网企业,可不可以从B端企业(包含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企业,
教育名言名句以下统称“B端企业”)改变竞争格局呢?银行传统优势阵地,必须坚守,市场的发展倒逼银行走出去,学习在B端企业的场景下构建银行的金融服务生态。B端企业有一定的IT能力,在“互联网+”浪潮下,有实力的企业甚至自研APP产品。面对这一局面,强迫B端企业的客户使用银行直销银行APP产品缺乏吸引力,解决之道是把账户、支付等金融能力包装成API供企业自行调用,因此“开放银行APIBANK”应运而生。这个阶段的“开放银行APIBANK”是银行构建线上生态的大胆尝试,是银行业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跑马圈地的过程由轻到重,由易到难,先从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圈起,再到有IT能力的核心企业,最后到没有IT能力的企业。
李维嘉妻子(五)趋势判断
1.APP产品会不会消失?会,但不是现在
APP产品的本质是移动互联网入口,各家银行部署APP产品就是抢占C端客户的移动互联网入口。APP产品依然是当前智能手机生态下,苹果、华为等各大手机厂商向各类应用服务商提供的最佳解决方案,各类应用服务商借用APP产品模式向C端客户提供服务。何时APP产品会消失呢?当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发展到足够强大时,APP产品生态就会被颠覆,
例如:你的腕表和你家玻璃窗可以代替你的手机完成社交活动,你的冰箱可以自动下单并支付买鸡蛋,那手机淘宝和手机银行等APP产品也就失去存在意义了,很显然这一天还没到来。
APP产品的另一个竞品是小程序,小程序是腾讯公司提供给各应用服务商的解决方案,推出之初的口号是“先干掉1万个APP产品”。随着小程序的推出和逐渐成熟,基于APP产品开发,推广成本远高于小程序,势必消灭不少小应用服务商APP产品。大应用服务商会依然保有独立APP产品,原因有三:一是APP产品能承载更多的重服务。小程序理念是即用即走,提供的是轻服务,对小程序大小和页面层级都有要求,难以承载银行需要加载安全控件才能完成的身份认证等重服务操作。二是APP产品客户忠诚度更高。小程序需要“打开手机-点击-搜索小程序”才能使用,没有固定界面作为记忆点,用过一次后容易忘记。三是银行更愿意保留通过APP产品直达客户的权利。小程序是腾讯系的服务解决方案,APP产品是各大手机厂商的服务解决方案,考虑到腾讯的强大金融属性,银行更愿意保留通过APP产品直达客户的权利。综上,最佳选择是APP产品和小程序两手抓,小程序加载引流产品,把客户从导流到银行APP产品上获客。
2.银行APP产品和APIBANK融合,完成渠道-平台-生态圈构建
各家银行都在构建各自的线上生态,目前银行APP产品(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是银行服务C端客户的主要形态,而APIBANK会成长为银行服务B端的主要形态,APIBANK的三个标准:以开放API为技术、以数据共享为本质、以平台合作为模式。随着APIBANK的发展,平台合作模式会为银行带来新的C端客户流量,而这些客户多半是依托B端企业APP产品享受银行标准化服务。因此,未来银行C端客户的流量入口会变得多元化,并非只能从银行APP产品进入,更多的是从B端企业APP产品获得银行服务,B端企业也会为银行APP产品带来一定的流量。但是,对于无法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客户还是会回流到银行APP产品获取。由于APIBANK的发展,B端企业APP产品会分流很多银行APP产品客户,银行APP产品作为渠道价值前端会减弱,但是中后端会增强,叠加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能力,最终成长为平台。随着APIBANK的成长,银行平台和B端企业的平台会构成线上生态圈。届时,不但银行从场所变成了一种服务,很多B端企业也同样如此,同时,金融也彻底回归银行为主体的服务体系生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