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化」贵州世居民族——苗族⽂化及风俗介绍
如今,随着贵州经济的崛起,⼈们对于贵州的印象越来越鲜明⽴体起来,再也不会像以前⼀样问:“贵州是哪个省的地⽅?”贵州以其特度的⼭⽔地貌,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贵州的少数民族和⾮物质⽂化遗产
⽽说起少数民族,⼈们总觉得四川、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殊不知贵州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之⼀,“云贵”⾼原⼆字,其实⼤部分地区是指的贵州,聚集在这⾥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家族、瑶族、⽩族等,据统计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且很多民族都保留着其古⽼的语⾔、传统等,如⽔族的古⽂字——勒睢,中国最后的⼿部落——岜沙苗寨,塑在⾯具上的医术融在⼈神间的⽂化——布依族的傩戏及傩戏⾯具等;
贵州仅⾮物质⽂化遗产就通过包含了民间⽂学、传统⾳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技艺、医药、民俗等在内的147项,这些珍贵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历史传承价值的⽂化资源,是我们时代⽆论如何前进都不能遗忘的珍贵⼈类⽂明历史,通过它们我们能够感受到⼈类⽂明发展的脚步,真切的感受到⼈类⽂明的每⼀个进程。
每⼀个⾮物质⽂化遗产都是值得我们书写的,每⼀个历史的传承、历史发展的见证、以及这些依旧在传
承着历史的⼈物都值得我们去展现。后续我们的“贵州客”⼈物栏⽬下会增加⼀部分⾮物质⽂化遗产传承者⼈物探访,会相继探访寻访这些⾮物质⽂化遗产的传承⼈,讲述他们的故事。
今天我们先了解下贵州⼤地上各个民族的⽂化,以使更多⾝在贵州的⼈,或者其他想要了解贵州⽂化的⼈,能够深⼊的了解贵州本⼟上依旧存续的民族及其⽂化。
文章演过的电视剧
苗族的历史生活中最常见纳米技术
先从贵州世居民族——苗族,说起吧!苗族的祖先有各种说法,⼀直争论不休,不过最⼴为⼈知的应该是蚩尤为⾸的九黎部落的后裔。贵州的关岭⼀代⾄今依旧流传着《蚩尤神话》,讲述着黄帝、炎帝⼤战蚩尤的故事,在这些故事⾥,蚩尤是带领九黎奋战的英雄,与中原地区流传颇⼴的蚩尤被砍头成为刑天的故事有很⼤的不同。
左右3d怎么看
苗族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贵州省是苗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据统计有接近400万苗族⼈⼝居住在贵州各地,仅贵州各地设置的少数民族⾃治县就有11个,包含威宁、黔东南、黔南、松桃、镇宁、紫云、关岭等地。
世界最⼤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保存苗族“原始⽣态”⽂化较完整的地⽅,由10余个依⼭⽽建的⾃然村寨相连成⽚,是⽬前中国乃⾄全世界最⼤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千户苗寨是⼀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化的⼤看台。
只是如今因为旅游⽂化的昌盛,不免让游客觉得商业化严重的倾向,周边修建了很多仿制的新建筑,以便游客居住。
国际十大名表排名不过如果游客不是本着⾛马观花的游历⽅式,⽽是抱着欣赏建筑美学的意识去看,定然能够体味到民族建筑的美。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式歇⼭顶结构。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栏式建筑,运⽤长⽅形、三⾓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络体系,与周围的青⼭绿⽔和⽥园风光融为⼀体,和谐统⼀,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在建筑学等⽅⾯具有很⾼的美学价值。
风⾬桥
若是能去到每个村寨,会发现贵州的⼤部分村寨都修建有风⾬桥,出于改善村寨风⽔条件和⽅便居民⽣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桥,以关风蓄⽓和挡风遮⾬。据传,风⾬桥建在溪河上不仅仅是给⼈们交通提供便利,⽽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征集志愿何时公布录取结果风⾬桥⼜称花桥、福桥,由桥、塔、亭组成,全⽤⽊料筑成,桥⾯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形成长廊式⾛道。塔、亭建在⽯桥墩上,有多层,檐⾓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最不可思议桥梁之⼀。因为⾏⼈过往能躲避风⾬,故名风⾬桥。
风⾬桥,都是以杉⽊为主要建筑材料,建桥时,不⽤⼀颗铁钉,只在柱⼦上凿通⽆数⼤⼩不⼀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桥,可延⼆三百年⽽不损。
苗族的民俗⽂化
拦门酒,是苗家⼭寨的⼀种古⽼的习俗,苗家娶亲嫁⼥,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好客的主⼈和贤惠⼤⽅的亲朋戚友,总是要把这门喜事办得体⾯热闹,同时也总是要借个良好的机会展⽰⾃⼰的富有,⼴交朋友。主⼈把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包⾕烧酒,请来寨⼦⾥德⾼望重的族⽼和歌师,在⾃家的⼤门⼝摆下⼤⽅桌,桌⼦上摆满了⼀碗碗喷着清⾹的美酒。客⼈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先唱讲贺词,然后,客⼈中最年长且声望⾼的长者唱答谢词。如今很多苗寨都恢复了这⼀古⽼的传统,在贵客来时都会以隆重的拦门酒,并配以载歌载舞,欢迎远道⽽来的客⼈。
方媛苗寨的千⼈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千年的历史。通常⽤于接亲嫁⼥、满⽉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座位,右边是客⼈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歌。
反排⽊⿎舞,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召乡反排村,是⼀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围栏打猎,创造美好⽣活的壮举。这种舞蹈舞
是苗族神话中造⼈之神——“蝴蝶妈妈”的象征,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贡奉,由后⼈沿袭⾄今。⽊⿎舞是反排规模隆重的祭祖舞蹈,⼈们随着⽊⿎⿎点,以头、⼿、脚的⼤幅度摆动随着⿎点变化⽽变化,动作粗犷豪放,洒脱和谐,潇洒刚劲,激越豪迈,热情奔放,表现了⼭区苗族⼈民顽强的⽓质和坚强的⽣命⼒。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化活动的活化⽯,是世界民族⽂化的⼀朵奇葩。1990年反排⽊⿎舞表演队到中南海演出,倍受党和国家领导⼈的青睐,后到英、美、加、意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被誉为“东⽅迪斯科”⽽遐迩闻名,誉满海外。
苗族龙⾈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楫便利,居⼈先期造龙船,绘画⾸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为粽,弃⽔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龙船节,是流⾏于黔东南的台江、凯⾥⼀带的节⽇。苗族的端午节有龙⾈竞渡的习俗。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过龙船节竞渡龙⾈的风俗。苗族的龙船⽤杉⽊制成,分母船和两侧⼦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鹅和竞渡⽔⼿⾷品,两侧⼦船则为⽔⼿划桨之地。苗
船中⼼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鹅和竞渡⽔⼿⾷品,两侧⼦船则为⽔⼿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持。龙船节期间,清⽔江两岸⼈⼭⼈海,除竞船外,还有赛马、⽃⽜、⽃雀、吹笙、青年男⼥对歌、游⽅、踩⿎等民俗活动,⼀直进⾏到深夜,是男⼥青年游⽅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苗族⿎藏节,贵州省雷⼭县传统祭祀节⽇,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之⼀。⿎藏节⼜叫祭⿎节,是苗族属⼀⿎(即⼀个⽀系)的⽀族祭祀本⽀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典,俗称“吃⿎藏”。⿎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存在。在汉⽂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藏节的来历在苗族经典《苗族古歌》⾥有记,说的是⼈类祖先姜央过⿎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枫树⽣出
来的,所以苗族崇拜枫树。既然祖宗的⽼家在枫树⼼⾥,⽤枫树做成的⽊⿎就成了祖宗安息的地⽅,祭祖便成了祭⿎。苗族最⾼的神是祖先,是⽣命始祖枫树和蝴蝶妈妈。⿎藏节就是祭祀神枫树和蝴蝶妈妈。
芦笙会,“⾕陇·九⼆七苗族芦笙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集会、贵州省四⼤民族集会之⼀,所涉及
到的⽐赛项⽬主要有芦笙艺术赛、⽃⽜、民族歌舞、篮球、赛马、⽃鸟、⽃鸡七⼤项⼗七⼩项。整个“⾕陇·九⼆七苗族芦笙会”历时三天,每年农历9⽉27⽇举⾏盛⼤的开幕式。“中国·黄平·⾕陇·九⼆七苗族芦笙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集会、贵州省四⼤民族集会之⼀,所涉及到的⽐赛项⽬主要有芦笙艺术赛、⽃⽜、民族歌舞、篮球、赛马、⽃鸟、⽃鸡七⼤项⼗七⼩项。整个“⾕陇·九⼆七苗族芦笙会”历时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