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电视⼴播公司(TVB)为解决⾃⾝艺员不⾜的现状,和邵⽒兄弟电影制作公司合作开办了第⼀期艺员训练班。
讲真,⾥⾯有⼀个我说不出名字
没想到,这个原本只为了⾃给⾃⾜的⾏动,为今后的⾹港影视⾏业输送了⼤批⼈才;可以说,这个艺员训练班出来
的“学员们”,撑起了⾹港影视⾏业的半壁江⼭。
门槛
艺员训练班的门槛其实很低,只要你是中五毕业(相当于内地的⾼中学历),是⾹港的合法公民,不问出⾝、不问职业都可以报名。
第⼀期毕业照
所以,就有了当推销员的周润发、当⽊匠的伍卫国、当信差的杜琪峰、卖电器的梁朝伟、做⽂员的周星驰、曾进⼊监狱服刑的古天乐。
和很多内地的演艺学校不同,当时的TVB艺员训练班是带薪培训的。除了底薪,还给学员们交通、伙⾷补助,如果学员被挑中“跑龙套”还会有另外的收⼊(80年代末的数据,每次200)。这么⼀来,只要你⾜够优秀、⾜够幸运,每个⽉有⼏千的⼊账是不成问题的。
图⽚源⾃⽹络
更重要的是,毕业后,你还有机会签约TVB成为正式的“合约艺⼈”,⼀条星光⼤道就在你⾯前。
这样的低门槛、⾼福利,外加“明星梦”的诱惑下,⼤批年轻男⼥争相报名,这么⼀来,原本不难的⼊学考试变得竞争激烈起来。
早年的报名现场
俊男靓⼥并不⼀定是录取的唯⼀法门,因为帅哥美⼥太多,你那点帅,也许并没有那么帅。
刘德华当年报考的时候就很担⼼⾃⼰不能被录取,原因就是⾃⼰不够帅。他说,当年连站在门⼝发表格的男⽣都是个⼤帅哥。虽然,后来他才知道这个男⽣是⾃⼰的师兄黄⽇华,但⾜见那个时候的考⽣们帅哥成、美⼥成堆。
除了外表,早期的艺员培训班更注重的是学员的特⾊和领悟能⼒,不然,仅看颜值,周润发和吴孟达怎么可能做得成同学。
郁闷
你可以不会表演,但⼀定得有个⼈特⾊,你会什么就给考官展⽰什么。当然,基础的形体、语⾔要过关。刘嘉玲就因为不会粤语被刷了下来,第⼆年,当她的粤语流利得看不出是“港漂”,才顺利⼊选。
课程
早期的训练班为期⼀年,前半年主要是课堂教学,学习表演的理论,后半年以实践、实习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课程辅助。
1984年,随着⾹港影视黄⾦时期的到来,艺员训练班改制,分为艺员招募、舞蹈艺员招募和司仪招募,训练期也由⼀年缩为半年,头3个⽉学习基本知识,后3个⽉则进⾏实习。
进⼊艺员训练班后,学员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基础的表演理论外,还要学习:配⾳、主持、声乐、形象管理、舞蹈、武术、市场管理、灯光、写剧本,甚⾄还得学做⼈(待⼈接物)。
“阿”汪明荃曾经说过:“以前的艺⼈是真正的全能‘艺⼈’,演戏、唱歌、跳舞、主持都得会,不像后来,还分什么‘影星’、‘歌星’之类的。”
进⼊训练班,不等于进⼊了保温箱,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或多或少都会受打击。他们每3个⽉就有⼀次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就会被淘汰。
TVB“五虎将”
什么是无功功率
他们也有毕业考试,要是不合格,就算你⾟⾟苦苦熬了⼀年,都有可能临门⼀脚毕不了业。⽐如,后来受TVB⼒捧
的“五虎将”之⼀:汤镇业,当年就是在“死亡线”徘徊的⾓⾊。靠着导师给机会,在毕业晚会上担任主持,挣“积分”来提⾼毕业成绩,最终拿到毕业证。
⽹络化普及之后,原本神秘的艺员训练⽣活变得“透明化”。TVB的⾼层们把每个艺员的学习情况挂在⽹页上,让艺员从学员开始就接受⼤众的⽬光,同时让学员本⼈看到⾃⼰的不⾜和进步。
龙套
天仇:噢,我想再问⼀下,没对⽩的有没有啊?
阿姨:没有!
天仇:那,样⼦看起来不太清楚的呢?
阿姨:没有!
天仇:完全看不到的有没有啊?
阿姨:我现在完全看不到你,不要再打来了!(电话挂断)
……
这是周星驰经典电影《喜剧之王》中的⼀段对⽩,这段对⽩很清晰地看到⼀个“龙套”演员的悲哀。
《喜剧之王》截图
万丈⾼楼平地起,巨星都从“龙套”起。周星驰给黄⽇华跑过龙套,黄⽇华给周润发跑过龙套,周润发曾给伍卫国跑龙套……这是TVB的铁律。
可就算是龙套⾓⾊,都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你得⾃⼰去争取。除了外形,除了演艺成绩,也可能是机遇或者是⾼层的注意。
⽐如周润发,他当年为了引起⽆线⾼层的注意,经常在电梯⼝装作等待电梯的样⼦,每次见到⾼层上下电梯,他就不失时机地问候⼀声。帅如发哥都如此,何况其他⼈呢?
在TVB,⼀般演员要跑两三年龙套才有望演配⾓,演过五六年,才有可能演主⾓,⽽更多的⼈,⼀辈⼦都是“⽢草演员”。很多年轻⼈在最初就熬不下去了,若⾮对表演有发⾃⼼底的热爱,是绝对坚持不下去的,但能坚持下来的,最后都“有名有姓”。
在TVB⽆论是学员还是龙套,你永远不知道谁在看着你,也永远不会预知哪⼀个前辈或导演会突然帮你⼀把。
TVB著名配⾓麦长青回忆⾃⼰的“龙套”⽣涯时提到,有⼀次,他要在节⽬中临时客串⼀个凉茶铺的伙计,虽然只是个临时龙套,但他依然提前半⼩时到场准备。
时龙套,但他依然提前半⼩时到场准备。
本来只是⾃⼰的⼀个⼩⼩举动,正好被当时的“⼤哥”万梓良看到,万梓良就为他争取到了多⼏次表演的机会。
所以,不要⼩看任何⼀次表演,哪怕只是“龙套”。因为,好⼝碑就是这么逐渐建⽴起来的。⽽且你会发现,⽐你优秀的⼈,往往⽐你努⼒。就如麦长青所⾔,他到场后才发现所有的“⼤牌”都已经⽐他早到,并且已经化好妆等着对稿。
特⾊
我之前写过⼀篇⽂:《那些年,TVB的“恶⼈”们,各有各的“恶”》(那些年,TVB的“恶⼈”们,各有各的“恶” ),其实,早年的TVB很会抓演员的“特⾊”。在艺员训练班招学员的时候,“个⼈特⾊”是他们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
这⾥的个⼈特⾊,就是被⼈记住的特性。
你能被⼈记住,要么就是特别帅、特别美。
lol转区曾华倩真是美~
⽐如黄⽇华,1980年考上训练班,1981年主演《过客》在TVB站稳脚,1983年的《射雕英雄传》轰动两岸三地。⽐如曾华倩,1983年考上训练班,1985年就在《雪⼭飞狐》中饰演“⼥⼀号”苗若兰,奠定“古装第⼀美⼈”的地位。
要么就长得很有“标签性”。
⽐如许绍雄,虽然外表“⾮主流”,但⾜够有特⾊,你绝对会记住他的脸,⽽且演技过硬,能轻松驾驭喜剧和正剧。
你就没有办法忽略他的存在
⽐如李国麟,⼏乎是“恶⼈”的代名词(鸠摩智、马元贽、申公豹);郭峰,总是演⼀些深藏不露的“奸雄”(霍景良、吕不韦);⽐如刚刚离开我们的“达叔”,谁⼜能忘记他呢!
当然,如果没有外在特⾊,不能在短时间内让⼈记住,那么内在特⾊就要靠⾃⼰在后⾯磨练中不断发掘。⽐如吴君如,她的同期刘嘉玲、曾华倩、蓝洁瑛各个是⼀等⼀的⼤美⼈,⽽她则姿⾊平平、相⽐之下毫⽆记忆点,可是后来的她凭
借“搞笑”功夫,杀出⼀⽚天地。
说到这⾥,不得不说欧阳震华。在TVB第⼗⼀期训练班中(同期学员:梁朝伟、周星驰、吴镇宇、关礼杰、吴廷烨、李⼦雄、张兆辉、林俊贤、汤镇宗……),他也许是最没特⾊的⼀位。
欧阳震华回忆道:当时⽼师给⼤家写评语,梁朝伟、汤镇宗的评语是“⼀级⼩⽣”,吴廷烨则是“武打⼩⽣”,⽽他则是空的,没有评语。之后训练班导师更问他有没有兴趣转幕后,隔了两个星期还问他有没有兴趣做体育组记者。直到最后因为有⼈不签,才轮到了他,原来,他只是个“备胎”。
欧阳胖胖
可就是这样⼀个“备胎”,愣是坚持了⼗年。
直到1992年,欧阳震华才开始⾸当男主⾓,⼀红就红到现在,更被称为TVB的“收视福将”。后来,有记者采访他,问他能红这么多年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可能就是因为我长得不帅,演什么都可以了,⼤家⽐较容易接受,观众缘就⽐较好。
原来,到最后,没有特⾊就成了欧阳震华的最⼤特⾊。
星光
曾经有记者采访梁家辉,问他怎么看待⾹港“演员断层”的现象?
梁家辉说:因为他们没有很专注,他们就拿⽣命中最灿烂的时候,去做差不多的东西,观众到⼀个阶段就开始抛弃你了。
也许从80年代末,⽆线艺员训练班改成艺员进修班开始,注定曾经演艺界的“黄埔军校”不可避免地⾛向“流⽔化”⽣产。时代⾛得太快,裹挟着⼈们,不得不⽤更快速的⽅法应对这个时代。
夏河和麦洛洛的故事因为快速,所以很多东西都没办法深⼊和专注,不⼀定有扎实的基础;
因为快速,所以⼤家都不愿意等待,宁愿先想尽办法冒出头来,哪怕只是如烟花般灿烂;
因为快速,所以越来越没⼈愿意原创,宁愿搬运、改编、翻拍、模仿,越来越没有了“味道”……
梁朝伟最好的⼀段表演
梁家辉说得对啊,可是有这个问题的,何⽌⾹港演员,也是⾹港电影,或许还包括这⼏年被热议的“85
赵文卓主演的电视剧花”。
这,是时代的产物,也许也是时代的必然,但真不希望变成时代的悲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