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1]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2]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3]弱不能报的专业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
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黄渤简介
地震成因手机通讯录备份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
假说、构想和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板块构造与地震、火山的关系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10-11] 。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2] 。
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双球开奖号码玩法
地震构造
怎么取消快捷支付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85%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7] 。
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1] 。
按震级大小分类
江疏影2分28秒哪里有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1] 。
按破坏程度分类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
中国地震带区域分布图
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