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粤剧传承方式研究
摘要:广东特殊的人文地理和气候等,形成了广东数量众多各类民间文化形式。广东的粤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被作为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传承与传播的问题。在传统粤剧的传承方式上,口传心授、师带徒是主要的传承方式。但是在当前商品经济社会中,大多数人在考虑物质因素是,由于粤剧的传承本身不能带来大量的利益,因此粤剧的传承面临人才匮乏、传承方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脚步等等诸多问题。无论是数字化的传承,还是数字化的传播,粤剧的传承急需保护一大批老艺人,扶持一大批新艺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粤剧的创新研究步入正轨。因此,传承方式的科学性与传统型相结合,粤剧的发展才能日新月异。本文从粤剧传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对广东粤剧的传承工作带来一定的益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承;面临问题
引言
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累积了汉民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千年来和谐共处,相融相通的文化遗产。粤剧作为代表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在中国也有广泛的民众基础,粤剧的美誉度是广东、香港人民的智慧结晶。粤剧不但是中国的文化,更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粤剧以独一
无二的表现形式,囊括了广东人民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等,民间各种各样的智慧。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粤剧中也有大量的体现。《宝莲灯》、《山乡风云》、《梁山伯与祝英台》、《逼上梁山》等剧目,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脍炙人口的粤剧剧目创新。这些新的粤剧剧目,无一不是老艺术家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要使这些剧目长久的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也能够看到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我们只有做好粤剧传承的工作,才能让粤剧文化源远流长。
1中国当前粤剧的传承方式现状苏州是哪个省
1.1网络传承方式
新中国建国以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字记载、视频、图片资料等的方式进行保存。从根源上来讲,文字、视频还是图片,记录模式为模拟信号的方法,使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真和磨损。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很多粤剧影像资料,现在来看,声音和图像都非常模糊,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失去了本来面目。艺术价值大打折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粤剧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向外传递信息。同样是在网络技术条件下,只是信息的大爆炸时代,每一位从网络上获得信息知识的人都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所以,相关粤剧的各类信息被稀释,粤剧本身没有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很好的传承。
1.2师带徒传承方式
中国传统就有师带徒的传承方式。徒弟和老师长期生活在一起。,从艺术本身的腔调、动作、艺术理解方式、习惯等,耳濡目染的将艺术形式传承给下一代。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敬业的要求从道德高度要求师傅的同时来要求徒弟。所以中国传统中就有技不压身这一说法。这一说法的本源是从道德的高度对敬业状态进行阐释。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都是以敬业为基础物质为第二。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消费经济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将物质
放在第一位。因此,学习粤剧并不能带来很多物质利益时,师带徒的形式就不能很好的传承粤剧艺术。因此,传统的粤剧传承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不能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
1.3博物馆传承方式
纵观世界各国,博物馆都作为各个国家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也是民众了解本国文化的最佳场所。然而博物馆的占地是有限的,所能传承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更多的时候,博物馆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承和展示。粤剧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时候是以声音、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等的形式进行艺术表现。所以,博物馆必须能够承载这些非物质形式的内容才能对粤剧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当前我国地方申请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状况来看,很多地方存在着重申请、轻保护的问题。这一状况,同样发生在粤剧的传承和保护上。虽然有的地方建立了一些粤剧艺术博物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发挥粤剧传承的重要作用。
2粤剧当前的传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粤剧新人匮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统计发现:2011年,我国仅有39个项目66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记录在案。用简单的除法就可以算出,每个项目的传承人,平均只有1.7人。坦白的说,有的项目可能有两个传承人,有的项目仅仅只有一个传承人。这加剧了粤剧艺术的传承难度。物质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非常大,所以中国当前呼唤一种匠人精神。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匠人精神的本质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正需要这种精神。十年甚至20年只做一件事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匠人精神。但是现代财富和匠人精神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现代财富以资本运作的方式依靠资本带来资本。匠人精神很有可能满足衣食无忧,却无法实现,大量的财富梦想。所以并不是兢兢业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经济回报,传承中更多的是磨砺技艺,品味艰辛。而大量年轻人追求财富并不追求技艺,所以粤剧传承新人匮乏。
端午节短信息
第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地域文化民族特性逐步在淡化。年轻一代接触的更多的是西方文化和国际融合后的文化。对于纯粹的粤剧艺术接触比较少。这造成了年轻人忽视本地文化,进而排斥传统艺术的现象。
2.2粤剧宣传力度不够
广东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成为必然。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各式各样的文化精粹都需要传承和保护,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量被稀释。现在消费经济文化对网络的冲击使得粤剧的宣传,很难在网络上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粤剧各宣传需要通过实物来进行展示,另一方面粤剧更要通过网络的形式记载其声音、文字、图像。所以,在粤剧的传承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都表现出不足。政府对各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千头万绪,对于粤剧的传承更多地需要民间来进行。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时代,不但要展示粤剧的实物。更要以网络的形式对粤剧进行大力的传播。资金,人力,人才掣肘粤剧的传承工作。张含韵失业五年无人理
2.3粤剧老艺人的保护程度不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当前传承人老龄化和传承人缺乏是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粤剧中的
老艺术家,一般都是通过几十年打造了自身的知名度、文化艺术修养。由内而发的粤剧表演艺术才能,是很多年轻艺术家在短时间内所无法领悟、掌握的。粤剧很多老艺术家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他们很难承担年轻艺术家的经济与生活。年轻人无法得到经济保障的时候很难安心从事粤剧的传承工作。而粤剧老艺术家年龄普遍偏高,很难想象,在这些老艺术家逝去以后粤剧中的精髓,还能在新中国保持多久。这在艺术上是极大的损失,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极为不利。
2.4粤剧与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
粤剧系统性的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并不多见。在中国戏曲艺术的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同时由于学习粤剧的学生,毕业以后并不能获得一份高薪的职业。使得粤剧的传承工作雪上加霜。高校的粤剧教育工作应该被写入教育大纲,起码应该被列入在广东省地方的教育序列当中。由此才能使粤剧的教育和传承工作顺利的开展起来。一些高校虽然有粤剧的选修课程,但更多的是作为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一门课程,没有能够系统的将粤剧知识传递给年轻人。使得年轻人蜻蜓点水式的接触粤剧后,很快就淡忘,这不得不说,粤剧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是不成功的。
2.5粤剧传承中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粤剧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很多剧目非常陈旧。一些大型的乐曲演出曲目都是数十年前的曲目。故事内容以古代和旧社会的故事居多,没有现代感。在今天,社会节奏加速,人民众不断接受网络信息的过程中,粤剧的曲目必须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粤剧的演出方式和演出地点上,在传统的戏院中已经不能获得很好的表现,观众寥寥无几。因此,传承粤剧首先需要创新。中国不是没有故事,而是缺少粤剧剧目的创作人才。以新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为例,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西方国家用两百多年走完的历程,中国只用了六十年,这些可歌可泣的现代历史都能够作为粤剧剧目创作的源泉。不但能够发人深省,而且能够创作出属于中国新生代的粤剧艺术。
陈赫资料3粤剧传承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3.1政府和民间对粤剧的投入程度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颁布以来,广东省对粤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进行了积极地努力,并获得成功。从政府层面来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千头万绪。将人力财力物力分配到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粤剧所获得的传承保护工作中的资金等资源非常有限。所以,政府角度来看,单纯对粤剧的资源投入是不够的。
民间对于粤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也在积极的努力当中。但由于,当前粤剧创造效益的能力低下,无论是演出场地还是演出投入等等,都没有办法满足商业团体对利益的追求。所以单纯的依靠粤剧爱好者,使粤剧的传承工作得到大力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政府和民间对粤剧的投入程度都显得不够。
3.2现代文化对粤剧的冲击力度大
当前人们以地球村的形式形容地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侵略式的文化种类冲突加剧。进而,以经济驱动文化的模式主导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粤剧本身的原生态本,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与他浓郁的地方特不可分割。虽然粤剧的受众体主要集中于广东省,但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粤剧的艺术价值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传承工作更是当务之急。当前社会中急功近利
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粤剧不能够产生现实的经济价值,因此,各类商业演出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过程中,粤剧的消费文化被重视艺术内涵被忽视。经济利益驱动下所产生的文化创新,盲目地用其他的歌舞形式套用在乐曲当中。致使粤剧的传承出现了异化的侵略式冲突。这意味着粤剧失去了一个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盲目地实现了经济利益目标,导致粤剧这一传统的原汁原味的艺术,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被湮灭。所以当前的粤剧面对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要能够静下心来做传统曲目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粤剧被现代文化侵略的格局。
4解决当前粤剧传承方式的应对方法
4.1大力培养粤剧的接班人
以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为例。倪惠英是中国国家一级演员,第1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在是广东省剧作家协会主席。倪惠英不但是表演艺术家,而且是粤剧剧目创作家。倪惠英的粤剧人生轨迹是从小就在广州荔湾区开始。他所在的广东西关十八铺出现了粤剧民间音乐社。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老艺术家的粤剧人生。由此可见,倪惠英对粤剧巨大的贡献,源自于几十年如一日,四五十个年头的粤剧创作和表演。我国很多民间艺术家穷困一身,对粤剧的传承和贡献呕心沥血。但由于经济上不能获得根本都保障,使很多能够进行师带徒粤剧传承的艺术家,无法吸引更多的粤剧接班人。这不得不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的一大损失。所以,以国家公务员的形式解决老艺术家们生活问题,解决粤剧接班人的生活问题,是从源头上保护传承和发展粤剧的根本。
使粤剧成为一种职业,不但能够保证生活正常进行,并能够为接班人创造优越的条件,使其专心于粤剧的传承和表演。民间可以成立众多的粤剧社,政府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扶持和发展传承人,并鼓励传承人进行新文化粤剧剧目的创作,极大地丰富粤剧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涵。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粤剧接班人生产生活的问题。
4.2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力宣传粤剧
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主要来自于广东省。广东省有条件和能力利用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对粤剧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工作。采用数字化录音技术为基础的粤剧腔调数字化采集,针对字词句对话等进行现场采集,将画面进行同步,对于各个粤剧社进行真人对话场景的实景录制。这一系列工作有助于利用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粤剧进行大力的宣传。广东省虽然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真正的粤剧爱好者,仍然属于少数。在受众比较少的情况下,建立能够与用户互动的网络传播模式,利用移动光盘客户端为载体,尽可能的做到是那些初次接触粤剧的人,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深深地喜爱上粤剧。并由此发展为新的粤剧爱好者。扩大乐曲受众的整体规模。在粤剧的知识分类过程中,采用网络传播中语义化标签分类的模式,利用粤曲戏曲艺术词汇的相关性,使网民在搜索相关词汇时,就能够搜索到粤剧。比如:您搜索宝莲灯的时候,也能够搜索到粤剧的主要作品《宝莲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粤剧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力宣传,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跨学科的组织专业人员对粤剧宣传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是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大力宣传粤剧的根本。
gongjijin
4.3国家和地方专门化拨资金供养老艺人
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不断扩充,国家和地方政府有能力为老艺术家提供生产生活的优越条件。因此在选拔老艺术家的过程中,将那些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彩,独特的板腔体和曲牌体风格的老艺术家们组织起来,在为其提供生网上购物大全
产生活基本资料的同时,组织老艺术家们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进行巡演,让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看到原汁原味的粤剧戏曲艺术,必然能够为粤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老艺术家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演出,如果能够获得经济利益,必将为粤剧戏曲艺术的市场化带来新的活力。这一切的根本是老艺术家们的生活能够有专门的资金进行供养。
4.4将粤剧教育和高校教育结合
粤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对有条件的高校开展粤剧走进校园的活动,对于主修选修的形式开设相关的粤剧专业,带领年轻学生掌握粤剧的欣赏能力,在粤剧戏曲的赏析和粤剧文化的鉴赏等方面,不但可以推动粤语的音乐课程学习和推进工作,而且能够让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因为喜欢粤语从而爱上粤剧。使这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对粤剧产生良好的兴趣。为粤剧的传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中国当前广泛提倡匠人精神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年轻人对于物质的看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不追求物质享受,更多的追求自己生命价值的表现。因此,让这些学生喜爱并掌握粤剧,对粤曲的创
新剧目的创作,以及老艺术家们强调的模仿、身段的学习极为重要。
4.5在粤剧传承的传统观念基础上创新和突破
在粤剧的传承过程中,当无法用语言对传承人的样貌,声音,动作进行描述时,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粤剧传承观念,利用现代化的数字采集技术。力求老艺术家的精神内涵,通过他们的行为,动作,语言的展示,传承给新一代的粤剧新人。这一过程中需要数据化采集数据调整合成和构建数字化集成。这种粤剧传承的工作方法和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是契合的。比如数字化采集工作,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三维扫描样貌模型数据库,建立图像数据库,建立声音数据库。粤剧老艺术家的艺术表演和生产生活,都被声情并茂的记录在案。
粤剧传承人数字集成展示和传播工作,更多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传承与传播,完全能够利用受众广泛的门户网站或移动终端APP。以故宫的文化传承与传播为例,故宫和IBM 公司合作开发了故宫APP,参观者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按照APP的引导就能够全方位的了解故宫各个景观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这一模式在粤剧的传承工作中同样具有可行性。
总结
粤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名录内容,其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当前侵略
式经济文化的冲击,粤剧面临失传的风险。广东省作为中国的诸多省份之一,不但要使粤剧成为广东省的文化资源,更要使粤剧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深度挖掘粤剧文化艺术内涵的同时,将传承工作和保护工作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工作同步,将粤剧的传承提高到广东省发展的战略高度,有助于依据广东省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具有外来人口众多的特点,更好地将粤剧传播出广东。掀起全国范围内对粤剧欣赏和学习的热潮。所以说,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是排头兵,广东省的文化在全国也要起到引领的作用。粤剧作为广东省地方文化传播的最好切入点,创新更多的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粤剧剧目,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对粤剧传承的作用,有助于扩大粤剧的传承方式。为粤剧的艺术传承和保护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艳,朱伊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举措分析. 兰台世界. 2013(26)
【2】詹娜.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生存困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3】何蕾. 数字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