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姓氏的起源林心如陈坤
1.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周公解梦 梦见掉牙齿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俄国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方龄年龄>似已是卿心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
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名字,是我们每个人表明自己精神指向文化倾向的个性化的代号符号,而姓氏,则是我们血缘的河流,溯流而上,我们可以追寻到自己的祖根,追访到自己的故乡。中华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伏羲氏时期。据《楚辞〉〉记载“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伏羲以前,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构木为巢的“有巢氏”,还是族号,尚未有姓。现在姓氏是统一的,但在姓氏起源初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据《通鉴外记•注》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说明了姓和氏是有区别的,意义也不同。姓是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的,如上古姜、姬、姒、嬴、姚等姓,皆从女旁,而且“姓”字本身即由“女”和“生”两字组成。一直到周朝,氏本来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则专指部落的首领。以后,由于国家的产生出现了不同的官职,这些官职
后来有不少也成了氏的名称。这样的姓氏是代表个人的地位和身份的,所以只有贵族才有,平民和奴隶与姓氏无缘。古代的封国和官职有世袭的传统,因此氏也可以世袭。后来失去了封国和官职的后代仍保持氏的称号,氏就开始演变成为家族的标志了。一个姓可以繁衍出许多氏,而同一氏的后人还可以繁衍出不同的氏,因此能够查到的姓总共只有几十个,而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过的姓氏超过八千,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由后起的氏演变而来的。姓的使用机会越来越少,就逐渐消亡出现了姓氏合一的现象。这时的姓氏兼表血统关系,开始稳定下来。
秦汉以后姓氏的变化大体有这样一些特殊情况(一)避祸改姓;(二)避讳改姓古代帝王的名字不准别人使用,叫做避讳。有时连同音字也不准用,叫做避嫌名。当人们的姓氏与皇帝的名字同字或同音时,只好改姓;(三)同一姓因异体字写法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的姓:(四)少数民族以将原来的部落改为汉姓。乔碧萝自称患抑郁
姓和氏是伴随着社会发展演变的,那我们对姓氏的探源不妨从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 ——中原文化着手。中原文化是祖根文化、她的核心位置就在郑州,郑州不仅有距今8000年的裴
李岗文化、5000年的大河村、还有人文始祖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丘。
我国最早的姓氏缘于何时?这一问题很难回答.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也会分为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加以区别,也会有各自的名称,这种名称无疑就是姓的雏形.。但那时还不曾出现文字,部落的名称只能靠口头流传下来。经历了无数世代之后,开始有了文字,人们才把这些最早的姓氏(部落名称)记录下来。商周以后,由于人口增多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姓氏渐渐多了起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姓氏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演变,就成为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姓氏。如果对这些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源和发展的历史,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源流,不过,若把这些姓氏放在一起研究,也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是由国名演变而来的,有些是从官名、地名等发展而来的,有些则是历史上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号或者改姓……
从历代姓氏的演变情况以及史籍所述,大约有如下几种得姓方法:
1.以水为姓。如姜,“神农居姜水以姓”,“出天水,本自黄帝,居于姜水,因为氏”(见《广韵》)。又如涂,“洪州人,以水为姓”古之涂即今滁河,长江下游的支流,在今安徽省南部。唐时改“涂”为“滁”。涂氏家族的祖先,世居在涂水之旁,故以水为姓(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2.以国为姓。如江,“系出嬴姓,伯益之后,封江陵,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谱》)。
3.以官为姓。如李,“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即后来的李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司马、司空、司徒、帅、尉等,皆是以官职为姓的。4.以字为姓。如方,“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见《元和以纂》)。又如童,“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见《元和姓纂》)。
5.以从事的职业为姓。如巫,上古有神医巫彭,殷有巫咸。《归藏》:“昔黄帝将战,筮于巫咸。”《列子•黄帝》:巫“知人生死存亡,期以岁月,句句如神”,以其从事的职业而承袭了巫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