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服饰结构特点及传承发展
摘要:
本文通过对苗族服饰的类型、特点、样式、工艺等进行归纳总结,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人穿着的服装款式、类型、特点、上下装结构、工艺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苗族服饰的演变和发展,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内涵,同时研究了苗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对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苗族;结构设计;服装制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包括汉族、回族、壮族、藏族、苗族、彝族等,在少数民族中,各民族的穿着打扮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服装款式、结构、材料、工艺、配饰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本民族的特。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人口来看,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传统服装作为分析对象,
从苗族人穿着的服装款式、类型、特点、结构、工艺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内涵,同时研究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
一、苗族服饰的类型
苗族服装款式众多,有超过两百种样式,具有精细、繁复、有序的形式美。研究和分析苗族服饰的结构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经常从民族服装中寻设计灵感。除了参考特定的图案或局部形状外,我们还可以从服装结构、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穿着方式等方面重新思考设计理念。苗族服饰的结构和服饰风格是构成苗族形体美的重要因素。它们在塑造苗族服饰艺术形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现代服饰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余男个人资料
其次,苗族服装几千年来仍保持有中国古代服饰的特。从款式来看,贯首服延续着春秋战国时代的样式,百鸟衣是从唐代的百鸟裙延续而来,百褶裙来源于宋代的千褶百叠裙,而飘带裙则和明清的凤尾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古代开始,苗族人就喜欢穿各种颜的衣服,从款式上来看,也分成了很多种。如果从
地域来区分,苗族服饰的样式主要以湘西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和海南型这5种。由于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从县中各苗寨的地理位置和服饰特点来看,他们的服饰属于黔东南型,其款式结构特点是:上衣基本的样式是交领右衽、对襟无扣、大领上衣,多为长袖,在门襟、袖子上一般会镶嵌上花边,同时衣服上会铺满大面积的苗绣。而下衣根据场合和季节的不同,一般苗族女性会穿百褶裙或者是宽脚裤。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外来多元文化涌入,对当地苗族人的穿着打扮也产生了影响,使其在服装结构设计、面料、工艺,以及刺绣图案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按照以往的传统,苗族男装和女装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而在男女装里,又根据不同的年龄分成了幼儿类、少年类、青年类、中年类和老年类。但现在和原来相比,苗族服装除了依旧分成男女装外,已经基本不太按照年龄分类了,只是按照不同的穿着场合分类,基本上分为日常装和盛装。
1.日常装
苗族女子在平时的日子里,一般穿的上衣是无扣对襟的或是交领右衽、以长袖为主、面料
朴叶善是镶嵌有苗绣,衣服颜以蓝、黄、黑为主,用棉花先纺成鲜,再把这些线织成土布,土布再经过染就形成了能做成服装的面料,颜以蓝和黑为主。传统的绣花线也是如此,先用棉花制成纺线,然后染成各种颜,这样就成了绣花线,不过棉质的绣花线较粗,也容易断,现在已经开始使用涤纶质的绣花线作为基本材料。在苗寨中,现在很多人也会直接从市场中买一些面料,这是因为手工制成得面料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且制成后容易褪。
2.盛装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少数民族中,各民族在重大的节日或者活动中,会穿着盛装,大家的穿着打扮都会和平时不一样,充分体现了自己民族的特点,而苗族也是如此。从款式来看,苗族就算是日常装也是五颜六的,而盛装的款式样式就更丰富了。对苗女来说,穿着盛装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只有出嫁、下葬或是遇到重大节日时才会穿。
从样式来看,苗族的盛装一般是上衣加上裙子,上装以交领右衽为主,系上彩腰带。同时衣服上会绣上比日常装更华丽的图案。由于是右衽上衣,内搭就需要穿兜肚,同时兜肚
上也会带有苗绣。而搭配的下装一般是黑或是棕的百褶裙,腰部系有花带,花带宽约3-5厘米。小腿部会搭配上腿套和彩带。同时,配饰需要佩戴银冠、项圈、银锁、耳环、手镯等。[1]
二、苗族传统服装的结构特点
1.上装结构特点
苗族传统服装和中国其他很多民族的服装类型一样,属于平面造型结构,而西方服装则有比较具体的立体造型。苗族人的上装是一般是平袖结构,没有袖山,整体呈T字样。从款式来看,有的上装两边有开叉,有的则没有,根据年龄、穿着场合、用途等不同,上衣前后的长度也会有所变化。但由于苗族服装中也会进行一定的省道转移,因此穿着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的立体感。
以融水杆洞屯苗族女子的日常上装为例,其基本结构是上装为无领对襟,服装结构为T字型,整体为十字交叉型,衣长65cm左右,袖长多为七分袖,其结构有点类似于宋代的背子。主要有4个裁片,分别是左右各1个一衣片,袖子2片,袖片在腋下缝合 ,上衣两侧开
叉。而对襟一般需要配有方形彩带,同时需要镶有苗绣。内里需要搭配菱形肚兜,一般要比上装长几厘米。根据年龄的不同,需要腰间搭配腰带或者围裙。[2]
2.衣领结构特点
对苗族女装来说,领部结构的造型设计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领口变化。呈现出不用的样式,苗族服装的领部样式种类并不太多,大约可以概括成V领、圆领、U领、横向领口、加缝领窝领口5种。其中V领、圆领、U领这三种是较为常见的领部样式。
3.下装结构特点
佟亚丽再婚下装一般着百褶裙或者大裆裤。百褶裙是由总共16片45cm宽、50cm高的长方形的亮布制成。因为亮布的幅宽有限,只有45cm左右,所以百褶裙必须要用很多片亮布缝制在一起,为了达到立体的造型,缝制的片数就会比较多。而下装的裤子一般就是大裆裤,由于受到幅宽的限制,一般需要7片制成。
和其他民族相比,苗族在小腿部位需要穿着腿套,腿套的展开结构呈梯形,一般从膝盖到脚腕,覆盖整个小腿,长短根据穿着者的身高进行适当调节,上端用彩带固定于膝盖。腿
套有很强的功能性,因为苗寨基本都在高山中,夏天蚊虫多,腿套可以用来防止蚊虫叮咬,而冬天又可以用来保暖。[3]
三、苗族服饰的演变和发展
在上世纪20年代,苗族男装上衣仍以右衽为主,保持了清代的男装特点,而当时的苗族女装也并未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仍以较为原始的样式为主。进入到上世纪30年代之后,苗族男装开始,女装则依旧保持着本民族的特。
新中国成立后,融水苗族男性穿汉装的人越来越多,而女子则还保持着穿苗装的传统,这也与当时广西境内的苗族和汉族、壮族等其他民族在经济上的差距有关,由于苗族男子和外界接触较多,而当时苗族经济水平不高,因此为了弱化自己的苗族身份,外出的男子多穿汉装,也因为这样,在当地,苗族女子的服装比男子要保存的更完整。
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文化的冲击,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影响,苗族服饰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多,又因为传统亮布、绣线等制作工艺复杂,年轻人愿意学的越来越少,传统的民族技艺传承开始面临瓶颈。而现在,融水苗族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依托扶贫
政策与城镇建设、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等相结合,比如在县城中建立了“苗家小镇”,就是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依托产业和地理优势,建成了多栋苗族传统特的商铺楼,将苗族移民新居与旅游休闲和商业街区相结合,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资源共享。如今,“苗家小镇”已经成为本地脱贫致富的就业新渠道,通过这种方式,苗族的传统技艺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茂繁,秦红增等.苗族文化的变迁图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网王之盛夏微醺
一线墙布品牌排行榜
李维嘉女友[2]黎焰.苗族女装结构[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尹红.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融融,1987年4月生,女,汉族,北京人,在职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史、服装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