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的民族住所”教学案例及评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形态各异的民族住所”是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中的第二个主题“各具特的民族生活”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初步了解了环境与生活之间相互依存的的关系。本课是通过学习形态各异的民族住所,初步了解一些民族住所与地域特点的紧密联系,运用一些地理知识解释居住特点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各民族人民适应居住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自然和谐相处,感知我国建筑文化的风采,从而激发爱国之情。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课前先安排了学生进行充分的资料搜集,课上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少数民族住所名称、住房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课堂上从典型民族建筑“傣家竹楼”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究其他少数民族的住所特点,体会到不同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建筑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们居住房屋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懂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始终贯穿课堂引导学生感知建筑文化的风采,感悟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激发爱国之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萧亚轩男朋友我校地处远郊区县的山区,当地的经济水平一般,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机会很少,在学生的生活中又很少接触少数民族的住所,因此相对了解较少。虽然也有部分学生能通过电视、图书、网络等渠道对一些有特点的建筑形式有所了解,像竹楼、蒙古包等,但是对居住特点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在学习《哺育我们的“母亲河”》中,学生认识了杆栏式建筑和半地穴式建筑,初步了解了建筑形式不同与环境的关系。此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更是他们想加以了解的,对形态各异的住所充满了好奇。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但是联想、对比等思维方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三)教学方式
根据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元认知水平采取启发式为主,结合小组探究。
苏怡贤整容前后
(四)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
(六)技术准备
教师:收集各民族有代表性的住所的图片,音视频资料及民族住所的形成原因的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 课件
学生:调查各民族的住所特点及居住位置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一些各具特的民族住房资料,了解有关地域特点与居住特的地理知识,认识各民族不同住所的特点。
2.在课前搜集、课上讨论、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感受到各民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情怀。
3.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知我国建筑文化的风采,感悟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激发爱国之情。
背单词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地域特点与居住特的地理知识,认识我国民族不同住所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一些地理知识解释民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图片认识各民族住所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踩高跷吗?那你们见过房子也会踩高跷吗?
2.过渡: 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谁是这样的建筑?
学生发言,师补充介绍:傣家竹楼有着高高的竹脚,就像是踩着高跷一样。
3.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你们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住所吗?
4.提问:欣赏了这些民族独具特的住房,你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形态各异的民族住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先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官上的认识,利用图片资源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二探究原因了解竹楼特点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提问:前面我们了解了56个民族独特的服饰,他们的住所也是形态各异的,这和什么有关呢?
2.思考:竹楼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住房,同学们,我们来仔细观察竹楼的图片,你能到傣家竹楼的特点吗?把你发现的特点填写在学习单上,再和同桌说一说。
3.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你们能够从住所的形态和材料这两个方面到了竹楼的特点。
4.猜想:竹楼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都会和什么有关呢?
5.交流:用竹子做材料可能是这里盛产竹子,房顶尖尖的可能是这里雨水多,为了便于排水。竹楼长着“腿”,把房子架起来是为了避潮或者什么危险。
6.拓展:是不是像这些同学猜想的这样呢,我们先看中国政区图,你能在政区图上到傣族人生活的地方吗,画下来?
出示中国政区图
7.小结:他们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位于云南的南部。
8.交流:再看一看中国地形图,你能说说这里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吗?
9.验证猜想:我们一起看视频,看看是不是这些原因影响着竹楼的特点。
播放视频:傣家竹楼
[设计意图]地图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读图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后的中国行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傣族居住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帮助学生解决运用地理知识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懂得民族住所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这一学习难点。
10. 交流:这段视频让我们了解到这里竹林资源丰富,所以人们用竹子建造房屋。又因为西双版纳终年温暖,雨季湿热多雨,所以傣家人把房屋建成尖顶来排水。由于那里降雨量大,比较潮湿,所以傣家人就把房子架空,主要是用来防潮的。洪水来临时,还可以从架空的一层通过,所以把房子架起来还可以防洪。
11.小结:刚才我们从地形地貌、气候和资源三方面了解到了竹楼建造的奥秘,由此我们知道傣族人民是为了适应他们居住的地理环境,尊重自然并与
自然和谐相处而建造了竹楼。
[设计意图]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所以,教师先以傣族竹楼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这个探究的过程是在教给
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三拓展学习了解各民族住所特点
1.提问:其它少数民族的住房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按照刚才学习傣族竹楼的方法,以课前搜集的资料为小组,出其他民族的住所特点。
2.拓展:根据手中的资料卡,先在小组内按住所名称、建筑特点、建造原因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再和全班交流。
3.交流:你发现维吾尔族的住所分为哪几部分,每个房屋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
4.小结:民族住房特点不仅和地理环境有关,还和宗教文化有关。
5.交流:说一说你发现蒙古包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搭建而成,都和
6.小结:民族住房特点不仅和地理环境有关,还和生活习惯有关。
证件照的要求
7.交流:其他民族的住所(黎族船型屋、彝族土掌房、藏族碉房、哈尼族蘑
菇房、北京四合院等)又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从这些民族住所你所感受到的。
8.思考:每个民族的住所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住所交换一下呢?小组内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通过此环节掌握了学习方法,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能探究出各个民族的住所背后的原因。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能力。
活动四归纳总结激发爱国之情
1.提问:同学们,这些民族住所形态、风格各不相同,在他们的背后,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指名说
2.过渡:这些形态各异的民族住所都是各民族适应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而建造的,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住所。
0573是哪里的区号
3.思考:今天这些建筑显得比较古老而陈旧,没有现代化楼房舒适和方便,是不是该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替代呢?
祖国七十周年祝福语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拓展:这些民族住所各具特,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需要我们世世代代的保护和传承,福建的土楼、开平碉楼等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5.交流:今天我们认识了形态各异的民族住所,知道这些形态各异的民族住所的建造背后的原因,这些住所不仅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还呈现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心追求。学习之后,你是不是也有很多的感受,请你和大家说一说。
6.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几个民族住所进行了了解。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各具特的民族住所,老师希望你课下能够用今天学习的方式去继续探寻更多民族住所背后的奥秘,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采用师生讨论交流的方法层层递进,从感悟民族的聪明智慧——增强爱国情感——对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意识,步步深入,触动学生心灵,在学生内心深处起到强烈的教育效果,从而使情感目标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