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老子“道”的理解
老子以超迈的气度、高远的境界揭示了超越于万有之外,又处在宇宙万有之中的本体——道,创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体系,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具有广度、深度与高度的思想根基。“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其涵义博大精深,下面谈谈我对老子“道”的浅薄理解。
1.实有无形
实有是说道真实存在;无形是说道是一种恍恍惚惚、虚无飘渺、没有具体形体的存在。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一方面若有若无,难以测知,没有具体而确定的形体;另一方面又“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实有其物,而非虚无。因而老子称它“湛兮,似或存”,说它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也就是说,道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无形无象的存在。老子的这一思想给人的启示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并不一定不存在。从现代宇宙学的视角看,黑洞就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一种存在。从普遍的意义上讲,事物的内在规律也是无形无象的存在。
2.超言绝象
通常的事物是有形有象,有明确的规定性,可以被感知的,但道却是一种无形无象的存在。老子指出道超出了人感官的感知范围,人的感官无法捕捉道。他说: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现在什么专业好,无法为人的耳目感官所把握,是超验的、超感官的。道不但不能被人的感官所感知,而且也不能用人的语言来表述。具体的事物是可言说的,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老子却强调:“道常无名”,“道隐无名”。道在本质上不可言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与界定。他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如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述,那就不是永恒的、本真的道。这样他就把自己所讲的道与其他人讲的可言说的道区别开来。老子认为道无法用言辞来表达,是与他认为道超越感官的看法联系在一起的。按他的理解,人们平常所使用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是用来指称和描述感官经验领域中的事物;但道是超验的、超感官的存在,因而我们不能用感官经验领域所使用的语言来恰当地表述这种存在。道不可说,但离开人的日常语言又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表述它。虽然我们的日常语言并不适合于描述道,但我们还得求助于语言这种工具。老子感到这是出于无奈。他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既是产生并决定万物的根源、根据,却又为人的感官、语言无法把握、描述。它超言绝象,的确很神秘。老子因此说它“玄之又玄”。关于如何把握这神秘的道,老子提出不能依靠一般白露节气的诗句
感性的认识方式,而只能“涤除玄鉴”,依靠直觉。老子的上述思想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感官和语言有很大的局限性,感官不能认识超感官的东西,语言不能恰当地表述超验的实在。
3.兼赅有无
老子认为道既是一种无,也是一种有,道兼赅无、有。《老子》开篇即云:“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无,名天地之始;,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无是用来指称道为“天地之始”的,有是用来指称道为“万物之母”的。在老子看来,道作为天地之始是一种混沌未开、无形无象、没有具体规定性、不可名状的存在,所以可以把它称作无。但它又是万物之母,能够产生世界万物,包含着无限的生机,潜藏着世界万物,所以又可以把它称作有。当然这有不是具体物的有。道具有无和有两方面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无来认识道的微妙,可以根据有来认识万物的来源。无与有是用来指称道的,道是无与有的统一。不过,从逻辑和时序上讲,无先于有,道首先是无,然后才是有。因而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通过对道无、有二重性的揭示,是要告诉人们:道一方面是一种无形无象、不可名状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又潜涵着世界万物,具有无限的生机。西汉时期的道家学者曾经比喻说,老子之道就象一个鸿卵一样。鸿卵看上去什么也没有,既没有头又没有尾,
既没有翅又没有腿,可是包孕着鸿的一切;道看上去什么也没有,既没有天又没有地,既没有人又没有物,可是却包孕着天地万物的一切。这个比喻虽然不十分确切,入队申请书但却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子所说的道。
4.独立永恒
独立是说道从关系的视角来看是无所依赖,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制约的。永恒是说道在时间上是永存,不会消失。道的独立性表现为:万物依赖它,而它却不依赖万物;万物效法它,而它却不效法万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即自身的那个样子。道是按照自身内在的状况而作为的,它无所效法。如果有所效法的话,那就是效法其自身。由此看来,道是一种绝对至上的存在。老子说道“独立而不改”。所谓“不改”是说道不会消长存亡,而永恒存在。在老子眼中,事物在变化中都会消失,唯有道是“常道”、“恒道”,永远不会消失,“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在老子看来,道不生不死,永远长存,其生育万物的功能永不衰竭。老子的这个思想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在眼前这个相对的、相互依存的、变化着的世界背后,有一个产生并决定世界的绝对、永恒的东西存在。
5.自然无为
老子说:“道法自然”。这句话也可以作这样的诠释:道是以自身为依据,顺其自然公费师范生>风景名胜作文,自然而为的。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这一特性,:“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德与道紧密联系,是指万物从道那里获得的内在规定性。道以及体现道的德之所以被尊崇和珍视,就在于它们顺其自然,而不发号施令,有意干涉万物。在老子看来,道生养万物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是一种无意志、无目的、自然而然的行为。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不为,而是顺其自然,无意而为。道永远是顺其自然,无意而为的,但生天生地,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无不是它的所为。老子盛赞道自然无为的特性,说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育万物却不占有万物,成就万物却不自恃有功,使万物成长却不主宰它们。道没有人世间的占有欲、支配欲和表现欲她字组词,而具有博大无私、谦虚不骄的美德。老子据此要求人们效法道,学习道的高贵品质,在社会政治领域奉行无私之爱和不干涉主义,“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认识:(1)道是老子对世界的本原、本体和社会人生终极依托的一种把握;(2)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观念;(3)道是神秘的、超验的存在,而不是具体的存在物;(4)道产生并支配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但却无意志、无目的性。
由此可见,道既不是一般感性的物质实体,也不是有意志的精神实体。由于道超越人的感官,不能为人的感官所反映,所以我们不能将它等同于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我们顶多只能说它具有物质的某些属性或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物质。虽然道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并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但由于它无意志、无目的性,我们也不能把它看成是类似于上帝或绝对观念的精神实体。道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它似乎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精神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