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同步卷1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pài) 娴熟(xián) 扫黑风暴贺芸是坏人吗?
B.流泻(xiè) 狂澜(lán) 浊流(zhuó) 伫立(zhù)
C.哺育(bǔ) 滋长(zī) 恐吓(hè) 屏障(zhàng)
D.九曲(qǔ) 宛转(wǎn) 劈成(pī) 归省(shěng)
A.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B.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C.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
D.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七岛八河”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的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C.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D.住宿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宾馆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4.在下面这段文字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这幅描绘富春江两岸秀丽景的画作,________年代久远,_________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_________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 所以 但是 B.不仅 而且 但是
C.尽管 但是 所以 D.由于 而且 所以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哺育 | 屏障 演员李易峰个人资料和照片 | 气魄 | 浩浩荡荡 |
山巅 | 澎湃 | 狂澜 | 滋长 |
摇lán | bǎng 样 | zhuó 流 | 臂bǎng |
7.填空。
《黄河颂》选自组诗《 》中的第二个乐章,经 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颂”即 。《黄河颂》的作者是 ,原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 家。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
三.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8.阅读全文《黄河颂》,回答问题。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北京等地四合院的大门一般是开在哪个角上(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
(1)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霍元甲歌词 ”同“ ”,意思为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质于邯郸
②王信之乎
③去魏也远于市
④愿王察之
(3)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 ”,它比喻 。
(4)庞恭对魏王讲这个故事有何用意?
(5)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以下各题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滞留海外的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
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1)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划线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3)如何理解文中的句子: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4)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5 黄河颂/光未然 同步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pài) 娴熟(xián)
B.流泻(xiè) 狂澜(lán) 浊流(zhuó) 伫立(zhù)
C.哺育(bǔ) 滋长(zī) 恐吓(hè) 屏障(zhàng)
D.九曲(qǔ) 宛转(wǎn) 劈成(pī) 归省(shěng)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九曲”的“曲”应读作“qū”,“归省”的“省”应读作“xǐng”。
故选:D。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
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B.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C.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
D.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A.正确。
B.有误,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与“拍摄”搭配不当。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七岛八河”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的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朱丹资料
C.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D.住宿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宾馆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