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今天我要给家长朋友们介绍我们大班幼儿的现在的心理状况。首先先让我们轻松一下,做几个心理小测试。
通过我们的小测验,现在家长们更清楚的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其实孩子是每个家庭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每个家长都会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无条件奉献给孩子。可那些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吗?对孩子真的有益处吗?我们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物质照顾,但心理健康往往会被无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不但身体素质持续成长,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所以孩子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们需要成人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给以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协助。假如家长不能即时实时满足孩子们心理上的需要,对他们心理上的需要漠不关心,那么即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他们也会感到不满、苦恼,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一、大班幼儿心理活动特点:
(一)理解过程(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逐渐向有意性发展.从幼儿中期开始,幼儿已能初步按照成人的要求做事。大班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的实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二)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水平差。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由情感外露、自我控制水平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心理活动在很大水准上受情绪的支配,以及活动时随心所欲,自我控制水平差。
(三)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具有比较明显的气质特点,表现出最初的年龄特点。
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活泼好动。
2、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模仿性强,尤其是对教师或父母行为的模仿,因为这些人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所以老师家长平时的行为就尤为小心谨慎,说不定一不小心自己的某些不好的行为就会被孩子学了去。(家长生气时对孩子打骂,孩子生气了也会打人)同时幼儿间也存有着相互模仿现象。
5、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
6、自我中心主义,以自己为中心解释世界和处理事情。所以幼儿往往以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顾其他人的心情。(我要玩这个玩具,你不能玩)
7、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单方面地尊重权威,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皮亚杰——道德的实在论。);只能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对待行为有绝对化
的倾向。幼儿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准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
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跟成人相比幼儿个性更具有明显的受情境制约的特点,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幼儿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行为容易得到改造。
二、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吉林动画学院招生网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但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
(一)民主型:
父母对儿童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实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他们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坚决地实施规则,对孩子不良行为表示不快,而对其良好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这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影响:多数孩子独立性强、擅长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
人交往,对人友好。
(二)专制型:
朴信惠男友
也属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态度方面,与上一类的明显不同,父母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对孩子影响:绝大部分儿童缺乏主动性,容易胆小、怯懦、畏缩、抑郁,自尊感、自信心较低,不善与人交往。
(三)放纵型(容许型):
今年国庆节放假放几天这类父母和权威父母一样对儿童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缺乏控制,对孩子影响: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而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自信心较低。
(四)无视型:
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乏行为上的要求和控制。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容易具有较强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且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和关心,在青年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问题。
海南特产水果 以上四种类型是比较典型的,但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家长本身观点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整体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对其多给予爱和关怀,并且应在这时更多地控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家长应即时听取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
三、促动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心理影响健康,心理的健康与否影响着身体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会促使身体释放一种内啡肽激活身体机能,强健体魄。
(二)培养幼儿独立性。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不得已时,家长也应仅仅协助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三)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压力,虽然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往往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过早地让孩子接触单调枯燥的知识,极容易消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四)之前每个家长都做一了份关于幼儿交往状况的简单问卷。根据结果我做了一下统计分析。人际交往水平是每个孩子最重要也是最需培养的水平。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很少有能和伙伴交流的机会,幼儿园就提供了一个交往交流的平台。与小伙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动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在交往过程中儿童积极、友好的行为,如分享、微笑等,能马上引发另一儿童的积极反应,得到肯定性的反馈;而消极、不友好行为则正好相反,如抢夺、抓人等会马上引发其他儿童的反感,或引起相对应性的行为。儿童正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通过持续地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掌握、巩固较为适宜的交往方式。(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五)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在孩子遇到消极情绪时最主要的是宣泄。大班现在上的比比课程就是协助幼儿在遇到悲伤痛苦的情绪时,在不伤害他人的条件下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
(六)学会对孩子说“不”,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我们的孩子在家都是宝贝着,家长一般都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这其实是害了孩子。没经历过挫折的孩子心理承受水平会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家长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这样下去将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情绪反应习惯。
(七)增加“爱的教育”。家长的爱是最无私的,孩子在这种无条件的爱的熏陶下会认为他人对自己的好都是应该的,这样下去会延误孩子的情感体验,是孩子变得冷酷自私,完全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创设感恩和回报的教育机会,教会孩子对待他人的协助要学会说谢谢,进一步能主动协助他人。
(八)准确使用“强化”和“惩罚”。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有助于对幼儿行为实行合理引导。强化理论包括强化和惩罚,其中强化又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又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以不吃药为例,正强化:幼儿吃完药后吃块糖,鼓励其愿意吃药;负强化:假如不吃药病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可能会病死。为了避免病重,幼儿往往会选择吃药;正惩罚:不愿吃药就惩罚他不准看电视,直到幼儿吃药为止;负惩罚:取消原本准备带幼儿去玩耍的计划,直到吃药为止。
在使用时要注意使用多种强化手段,不能局限于单一方式。我们平时的教育大多使用正强化(做得好给与奖励)和正惩罚(做的不好给与批评)。有些研究说明,对孩子使用负强化(做得好减少批评)和负惩罚(做的不好减少奖励)的效果要好得多。
即时给与反馈,要在孩子做出行为之后立即给与反馈,不要等孩子甚至都不记得自己做过
什么之后的奖励和惩罚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要坚持到底,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一时心软,取消惩罚。孩子强大的学习水平会使他们意识到哭闹的作用。在第一次哭闹成功的避免惩罚时孩子就会一直使用这种方式逼迫家长就范。
>今日肥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