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最新解读会议纪要&专家访谈
⼀、上海疫情情况及未来⾛势
如何起诉离婚坦率来讲,这⼀波奥密克戎疫情应该是⽐2020年武汉疫情更严重的。到⽬前(4⽉8⽇)为⽌,我们在公开的层⾯上海仍然是没有封城,虽然我们事实上是分了浦东和浦西这两块地⽅。因为没有正式封城,离沪通道⼀直开放,多⽅打听下来,这是北京默许的。由于市内有特殊需求的⼈可以流动、市外有通⾏证的⼈可以流岀,从三⽉初⾄今整整⼀个⽉,上海不断外溢出相关疫情,已经波及20多个省。这⼀点其实不是⼀个科学的考量了,⽽是⼀个从ZZ层⾯出发的考量。
⽬前上海疫情仍然处于爬升阶段,我们预测应该这两天就会达到⾼峰,也就是8号、9号、10号这三天,达到⾼峰后会有⼀个缓慢下降趋势。科学预测来看,这⼀波疫情如果要做到全员清零话可能要持续到5⽉上旬,因为加上今天报告的病例,应该已经有13万⼈感染,如果再算上社区层⾯没有进⾏转运、没有很好管控的感染者,基本上已经超过15万,我个⼈觉得冲上20万也很有可能。这些病⼈会慢慢释放出来,可能要到5⽉上旬才能清零。如果在这之前我们实施⽐现⾏措施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我们预计⼤概在4⽉20号左右可以达到全员清零。刚刚我们接到消息,4⽉10号我们会再进⾏⼀轮新的全员核酸检测,如果此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较能够达到预期,不会再有⼏万管的混管阳性出现,如果没有这种情况的话,那我们下周开始可能会有部分⼩区先⾏解封,就是说长期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阳性病⼈的⼩区我们
王传君恋情曝光可以考虑先⾏解封,逐步到街道、镇,再上升到整个区域。因为继续这样下去,社区层⾯吃不消了,物资保障和物流供应⼏乎没法满⾜两千多万⼈的常规需求。
⼆、接下来上海乃⾄全国层⾯可能都会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
主要考量:⼀是ZZ层⾯上的,⼗⽉份会有重要会议,这是⼀个重要时间节点,我们不希望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再出现⼀次像上海这样如此特⼤型城市需要出现封城的疫情,因为这样会导致整个国际舆论影响⽐较糟糕。⼆是科学层⾯上的,如果不采取“共存”那我们必须要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因为奥密克戎⽆论是何种亚型的传播能⼒都⾮常强,⼀旦稍有疏忽可能就是星星之⽕可以燎原的局势。其实我们从很多其他地⽅可以看到,如杭州、成都、陕西等地,陆续传播链已经传了不少⼈,接下来会⽐较⿇烦。所以,从科学⾓度上来说,如果我们真的要防,那我们必须要更严格,不能像过去两年当中上海所谓的精准防控。其实过去绝⼤多数城市防范得并不是特别严格,我们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这段时间会发现很多城市⾥⾯佩戴⼝罩⽐例并不是特别⾼,⽽且⼤家佩戴也不规范,并且聚集性活动如娱乐活动、⽂体活动、会议交流等等⾮常频繁。以前的变异株在我们认知范围内不是接触⼀下就感染了,但现在的奥密克戎很可能擦肩就会感染。如果更近距离的接触,卫⽣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没有做好,那么都会造成⼤问题。
那么,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
1. 核酸筛查,这是⼀个最底线的⼿段
我们必须要筛了之后才能发现说哪些⼈是阳线或者疑似阳性,从⽽能够进⾏隔离管控。在核酸检测策略上,抗原检测试剂可能会被应⽤。现在看来抗原检测试剂有很多缺陷,⽐如它的窗⼝期⽐较明显,早期、晩期很多不太能检测出来,但我们这次在上海相关医疗机构和封闭管控单位当中协助防疫使⽤了⼤量的抗原检测试剂,因为它速度快。如果我们这次结束之后,重新恢复到2020、2021的状态,那么可能针对⾼风险⾏业⼈⽐如医疗⼈员、物流⼈员会采取更频繁的核酸检测筛查⼿段,但对社会上⼀般⼈,可能会考虑采⽤抗原检测⼿段,毕竟它使⽤⽅便,有利于快速发现感染者。尤其是像社区中⽼年⼈,他们没有单位、没有固定⼯作,这些⼈做核酸很⿇烦,抗原会相对简单。
2. 我们可能会实施⼤规模管控措施,但管控响应阈值可能会下降
如果我们想要快速发现疫情,可能真的会像很多城市⼀样,⼀旦有输⼊病例,马上就采取很严格的策略,因为上海已经给了⼀个很好的反⾯典型。从科学⾓度上来说,我个⼈觉得这可能不能称为反应过度,因为我亲眼在医疗机构当中看过奥密克戎如何在很短两三天内⼀传⼗⼏个⼈,即使我们在第⼆天就开始隔离,仍然完全没有办法来形成阻断。但是未来可能需要设定⼀些阈值,例如,未来如果有⼀例,开始区域性全员核酸;如果有两例,开始封控整个街道,不仅是⼩区;如果有三例,把主要城区病例经过的所有区域封控,这看上去可能还是⽐较过度,但其实以上海为例,代价会⼩很多,因为其
他城区继续流动,能够提供物资后勤保证。不像我们现在,全域封控之后保障很难做到,必须要靠很多兄弟省市。但是,兄弟省市的长途货车司机到了上海卸货回去全都阳性,这说明防护肯定没做好,这种情况很糟糕。接下来⽀援上海的⼒量会越来越薄弱,因为他们也需要管控,需要转运密接、对车辆进⾏消毒等等系列⿇烦问题。顺便提供⼀下信息,现在已经把密接隔离时间从14+7改到10+7,减少4天意味着临床上的床位周转率可以提⾼很多,因为⼤概累计下来可能有快四⼗万⼈需要被隔离,如果都隔离14天的话真不到床源了。我个⼈认为挺好,隔离时间不需要那么长。之后⼀些⼩区的管控也不需要14天,阴性只要观察10天就可以解封,这可以⽅便居民⽣活,因为保障两千多万⼈⼏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说,现在上海绝⼤多数⼈家⾥,饿死不⾄于,但没有太多余粮。
3. 疫苗接种问题
以⾹港案例来看,⾹港⼈当中的疫苗接种率可能是只有60%左右,因为⾹港⼈普遍不太喜欢我们的灭活疫苗,认为质量有很⼤问题。当然,我们也承认效果确实⼀般,但是60%接种率很容易就会被攻破。更别说绝⼤多数疫苗其实是没有办法来防感染,但是疫苗防重症和防死亡效果是极好的,这个我还是⾮常相信相关数据的。上海总体接种率⽐⾹港⾼,成年⼈⼤概96-97%,⾼中⽣⼤90%,初中⽣88%,但3-5岁学龄前⼉童不到20%、50-60岁⽼⼈不到70%。如果我们像⾹港⼀样完全躺平,疫苗会发挥⽐较⼤的作⽤。但重症的IC U资源远不够,这会造成ICU资源严重挤兑。所以我们的疫苗接种策略尤其是第三针加强针会继续推进,⽽且推进⽬标很明确,不再是⼀般⼈,⽽是针对⽼年⼈,
或者说有基础性疾病中⽼年⼈体。打了两针还是三针就会对我们的后续结果有⽐较⼤的影响。关于疫苗种类,以⽬前情况,可能四⽉份国家暂时还不太会批准复必泰疫苗在⼤陆市场上市。去年3⽉份,辉瑞已经开始跟上海市ZF谈,后来国家没批。如果第三针加强可以接种辉瑞,那么整体保护效能或者说抗体⽔平是可以达到⼀个⽐较理想的⽔平,或者说对中国来说已经⾜够了。但如果它确实不批,哪怕打重组蛋⽩或者继续还是打灭活,效果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它达峰⽔平可能会偏低⼀些。
4. 新冠药物问题
在传染病、流⾏病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种疾病包括流感、天花在内是因为药物控制或者阻断消灭掉的。第⼀有效的措施还是隔离管控,⼈和⼈之间没有办法接触,就没有办法传染。第⼆有效措施还是靠疫苗,疫苗⼤规模使⽤这样才能阻断后期零星传播。⽬前辉瑞药物已经在上海公益临床中⼼开始使⽤了,主要针对对象包括普通型患者,其他轻症或者⽆症状感染者通常是不需要任何处置。
5. 诊断标准问题
关于轻症和⽆症状的诊断,标准已经改到了第九版,但上海最近才开始决定按照CT值诊断,达到35或40以上则可出院。因为我们要把⽅舱尽可能空出来,还有好⼏万的病⼈等着进⽅舱,另外,防控⽅案也要修改。现在我们将其作为⼄类报告传染病,管理级别很⾼,每个病⼈都要报告,但我们对每⼀个案例都要做流⾏病学调查,这其实牵扯了防疫机构疾控中⼼和社区卫⽣服务中⼼很⼤的精⼒,因为病
⼈已经⼗⼏万了,每个⼈都要写⼏页纸的流调报告,⼯作量过⼤。希望将来防控⽅案可以修改,不需要进⾏⼤规模流调,只报数字,就像绝⼤多数传染病⼀样。⽬前我们在建议是否可以不做流调了,或者说只调查⼀些聚集性案例,⽐如说学校、医院感染。社会⾯的⼤规模传播不予理会,因为绝⼤多数⼈没有症状,有症状的⼈也只是感冒症状或者加
上肺炎症状。
更改之后会有⼀个直接影响,到底轻症和⽆症状要不要居家隔离?副总理来过上海之后是要求应转尽转、应隔尽隔。不过⽬前密接隔离已经严重滞后,因为没有隔离酒店了。对于阳性来说,主要靠⽅舱,按照公开数据⽅舱最多容纳⼗来万,接下来如果还有5万甚⾄10万感染者,只能依靠把此前⽅舱⾥的⼈清⾛换新⼈的办法。中⽴来说,居家隔离不是⼀个好选择,因为居家隔离之后,势必绝⼤多数家庭的环境条件没办法做到完全分割开,所以他的同住⼈阳性是迟早的事情,新发统计病例也会不断增加。另外楼内传播有很多途径,防护不好、通风差、⼝罩防护⼜不规范。我不确定居家隔离会如何更改,因为针对新冠居家不是⼀个最好的办法但可能是⼀个最优解,可以减缓医疗压⼒。⽬前我认为国家不会很快出台居家隔离政策,我们现在是私下操作,⽐如说65岁以上、外籍、⼩朋友、孕产妇、精神病患者基本上不会拉⾛。接下来居家隔离会被⼴泛讨论,讨论基础是此次疫情⼤数据到底有多少⼈是因为居家阳性没有及时转运导致激发感染。
三、下⼀次疫情爆发的风险
我们已经有⼀批⼈启动预测和研判下⼀次疫情风险,我⼀直是这样的观点,只要航班不停,上海也好,天津也好,⼆三四线⼩城市也好,总是会有漏洞钻进来的,因为它的传播能⼒太强了。我们绝⼤多数隔离酒店在经历了此次宾馆事件后都重新进⾏评估或改造,保证通风系统良好。马上要进⼊夏天,隔离酒店肯定是要开空调的,⼀开空调排风管是不是会把病毒颗粒、⽓溶胶到处传播,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就算是进⾏相关改造,我相信绝⼤多数隔离酒店还是不达标,因为隔离酒店是居住⽤的,不是隔离⽤的。隔离酒店的⼯作⼈员操作规范、卫⽣素养不⾜、没有任何医学专业背景的,可能就是普通⼯勤⼈员等等。新国际⽅舱上周开了以后已经有医⽣和护⼠感染阳性,主要问题就是设施不达标、⼈多、⼯勤⼈员操作不规范。我们已经发⽣了多起险情,需要警惕,否则⽅舱全年更尴尬。下⼀次肯定会来,就在五⽉到九⽉之间,区别在于说它到底来哪个城市?到底能掀起多⼤的⼀波疫情?在此情况下,我们还需要继续研判,在我前⾯提到的⼏个⽅⾯政策进⾏调整,通过可操作性的措施控制住疫情。
【问答环节】
Q1:上海这次这么严重超出了⼤部分⼈的预期,主要原因是什么?
A1:⾸先初期研判不到位,很多ZZ因素的⼲扰。1、2 ⽉份很多重要会议,当时疫情已经在传播,但上海作为标杆城市,会议期间不适合采取措施,错失了关键时机。同时⼀开始希望采取精准防控,但
精准防控只适应社会⾯感染数量少的情况。当阳性率⾼的时候精准防控容易误判,当划定⾃以为精准的区域的时候,奥⽶克隆已经传播开来,留调已经⽆法将他们聚合在⼀起了。第⼆,核酸检测层⾯上,犹豫不决,核酸检测策略不统⼀。当上百例的时候未进⾏⼤规模全员核酸。从2、3⽉份不断进⾏区域性全员核酸,看上去很好,筛出了很多阳性,但由于这些⼈不断活动,导致⼈员流动性不断增加。核酸检测策略不统⼀,同时只是做核酸,未进⾏居住地区或单位的管控。第三,⼈员流动性太多。包括本次浦东浦西“鸳鸯锅”的划分,还是⽆法解决流动性问题。⼈员流动性不下降,核酸检测的意义就会降低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摸清底数。若社区每次遗漏很多⼈,就会对后期的结果和研判造成了很⼤的⼲扰,指导意义有限。同时也包括领导层⾯上ZZ上的⼀些考量。
Q2:若在⾼感染性的情况下,精准防控的有效性就没有那么强了,那是否意味着以后在更多数的情况下,三例以上或者有⼏例就会出现区域性的封锁?
A2:应该是这样的,起码在决定重新放开前,必须这么做。否则按照奥⽶克隆的传播能⼒,很难控制。那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更快,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Q3:之后是否有可能逐渐具备逐步放开的条件?
A3:其实应该是要这么做的。去年内部研讨会讨论到了这个问题,很多⼈是想着要逐步放开的。因为不可能⽼是这样闭关锁国,对经济、ZZ、外交形势的影响都不乐观。但现在我们还有很⼤的短板,主
要在于抗议两年以来,除了2020年上半年,医疗救济⽔平有很⼤提升,但往后⼀段时间⼏乎没有重症病⼈。
从2020年⼗⽉份开始爆发⽆症状感染者疫情,最终控制都是通过封掉,⽽不是通过疫苗、药物、临床救治。但到了今年以后就发现这样的策略代价太⼤了。
副总理来了之后主要说“应检尽检,但是遇到的问题就是缺⼈,报告时间越来越向后拖。“应转尽转,救护车也很紧张;“应收尽收,⽅舱完全满员,只
有“应治尽治”我们能做到,因为13 万⾥⼤概12 万是⽆症状感染者,不需要。所以整个应对新冠疫情的救治医疗体系没有很好整合。若将来放开,轻症和普通⽆症状将不收治,逐步放开或者⼀次性放开,将来若再有发烧还是去发热门诊,确诊新冠若没有临床症状还是回家,若症状⽐较严重,才收治⼊院。必须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才能说未来的医疗体系做好应对。现在医疗资源的主要集中在,第⼀是⽅舱⽀援,第⼆是去⼩区核酸检测采样,第三才是保证医院运作。相较于以前医疗⽔平受到挤兑。总体来说,第⼀,严格执⾏国家⽅案,不能层层加码,第⼆,普通型以下的病⼈不⽤就医。唯⼀补充的就是重症ICU,是我们对于放开⽐较担⼼的,国家⼈⼝基数⼤,现在测算万分之⼀的重症,⼀旦放开对ICU需求就会快速增加,现在我还未发现国家在⼤量储备ICU资源。ICU房间容易建,但重症科的医⽣还要慢慢培养。
Q4:上海疫情什么时候会见顶,需要满⾜什么条件才能解封?
A4:拐点之前预测是这两天,看上去4.9-10会继续上升,从下周开始数字会逐步下降。如果宽泛⼀点的话,可能到5.10 全员清零。如果控制更严格⼀些,不惜⼀切代价,后续可以做到4.20 清零。但是我们其实现在提的不是全员清零,提的更多的是社会⾯清零。将有风险的⼈集中管控,将阳性率较⾼的楼宇/⼩区进⾏管理,好处就是城市社会⾯上不会再有阳性病例出现了,可以宣布社会⾯清零,理论上不会传染给其他⼈。但这个措施⽐较极端,有很多国际舆论的压⼒,⽽且⼈数太多,需要使⽤很多运⼒、管理⼈员。如果精准⼀些,转出最严重的是可以实现的,但前提是舆情和民众不反弹。如果不这样做,社会⾯清零的时间就会和全员清零的时间⽐较接近,会继续往后拖。总结来说,从4 ⽉下旬到5 ⽉上旬,都是⼀个⽐较宽泛的宣布终于成功的疫情的节点。如果从具体的街道⼩区范围来看,估计有可能从下周开始某些模范的⼩区逐步采取先⾏解封。但范围和⼒度暂时不好说,4.10还要进⾏4.5 之后第⼆轮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在这次检测之后再看结果,若还是上万管阳性混检,那么下周还是不能够有任何⼩区解封。
Q5:怎么看外溢影响,其他地⽅好像没有上海这么严重?
A5:外溢分两⽅⾯看:第⼀,毕竟现在的⽐例还是⽐较⼩的,绝⼤多数⼈毕竟还不是阳性。第⼆,周围城市⽐如江浙就对上海流⼊⼈⼝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只要从上海出来隔离14天起,后⾯7天居
家健康观察。上海这么严重还是之前说的流动性问题,⼈员流动的太频繁,⼈⼝密度⾼。尤其上海这次爆发成这样,如果采⽤简单粗暴的防疫⽅法是最有效的,⽽我们本来可以探索⼀个⽐较好的路径,结果因为错误的判断了奥⽶克隆的传播能⼒,和带来的疫情风险,导致精准防控整个被否决。
Q6:需要满⾜什么样的条件,有可能动态清零的政策会进⾏相应的调整?
A6:⾸先改临床和公共卫⽣标准,只要判定为检测阈值的下限,就认为是阴性的,这会带来很⼤的⽅便。从4.7 开始上海已有的⽅舱进⾏了⼤规模的核酸检
测,值低于35的就可以回家,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腾出很多空间给新的⼈。第⼆,流⾏病学防控的标准也⼀定要改。如果以后再发现⽆症状,就居家管控,或者不再进⾏⼤规模核酸检测。如果按照普通的流感病毒病原体来判,或许是可⾏的。但这个步⼦迈的⽐较⼤,科学上没问题,但还是要看ZZ上的决⼼。第⼆,还是要有疫苗的⽀持,个⼈建议还是要进⾏加强针,但还是要有靠谱的疫苗,⽐如辉瑞疫苗。或者不排除未来研发更好的。第⼀要求疫苗效果好,第⼆接种率⾼,第三疫苗保护时间问题。现在国产疫苗也好,西⽅疫苗也好,很难说有⼀个特别持久的保护作⽤,考虑像欧洲⼀些国家出台分层政策,普通⼈2-3针,⽼年及医护⼈员第四针,不排除未来我们也出台封层政策。再次是药物的问题。虽然药物不能真正阻断或者平息疫情的爆发,但还是很重要的。这会让患者、家庭、全社会看到希望。然后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应对。⼀⽅⾯是临床标准的判定会影响医疗资源的挤兑。另⼀⽅⾯要有
我的爱情卡哇伊分级诊疗措施。⼤家感染了还是想去⼤医院,之后必须有相关政策,⽐如⽆症状坚决不允许收治,甚⾄普通型病⼈肺炎指证不明确,也可以通过药物。我们不是按新冠来收⽀,是按照重症肺炎来收治,只要他不出现更重的症状,那就没问题。
Q7:放开防控是仅在学术界讨论,还是政策层⾯已经开始着⼿做了?
张恒承认与郑爽恋情A7:放开肯定是⼤趋势,因为封闭对我们的经济影响打击太⼤。从去年下半年,全国各类卫⽣相关部门都开始咨询研讨。今年2⽉,国家层⾯开始研讨了,其中在上海研讨会上很多观点与上⾯我提到的相同。从学术⾓度上来说,⼤家认可放开。⽬前专家对于动态清零的坚持,主要的担⼼是⼀旦放开导致的超额死亡问题,上海这次封控⼀塌糊涂,如果全国放开的话,这些问题可能也会发⽣。如果我们放开的话,重症的数量会⼤幅上升,这些⼈不是都能被救活;⽽且除了这些重症和危重症以外,也不排除有些普通型病⼈能否得到常规救治。我们⽬前的ZZ制度、社会体制、⽂化传统是不允许这事情发⽣的。
Q8:上海发布每天发布的相关风险⼈指的是哪些⼈?
A8:其实就指的是⾮密接⾥⾯发现的,在全员核酸筛查当中发现,我们希望这个数字越⼩越好。
Q9:上海现在病例13万,怎么确定密接?澹怎么读
A9:密接判定很简单,同住⼈、家属。
Q10:⼩区放开的前提是不是社会基础⼯作⼈员都没有阳性才可以?
A10:这⼀点不好说,还是要看4⽉10号的第⼆轮全市核酸筛查的具体结果,如果结果好的话,会开放某些社区先放⼀部分⼈出来,当然不会特别多。理论上社会基础⼯作⼈员,⽐如说公安、物流配送外卖、医务⼈员,他们现在核酸做得相当频繁,但是还是有可能会转阳的。同时⽼百姓压⼒特别⼤,出现了反抗呼声,上海市ZF的物流配送能⼒不⾜,因为⼈⼝实在太多了。
Q11:上海健康码⼀直没调,为什么没有封城,公共交通⼀直开着?
A11:这是北京允许⾏为,有ZZ考量;上海没有封城,仍然是在做区域的⽹格化筛查,所以离沪通道⼀直没有关闭,有输出的风险。
Q12:上海⽅舱医院的周转天数⼤概是五到⼋天对吗?
抗美援朝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A12:⽬前上海从进⽅舱和出⽅舱的平均住院时间是8~10天。吉林是5~6
天,所以我们需要把住院时间往下压。
Q13:公布数据⾥的隔离管控区包括哪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