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万⼈⼝的抗疫模范⽣全域静态管理,上海疫情何时迎来拐点?
继「半封城」之后,上海⾸次提出「全域静态管理」,向本轮本⼟疫情发起总攻。
「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分批实施、⽆缝衔接,真正把风险⼈管住,尽早实现社会⾯清零。」3⽉30⽇晚举⾏的上海全市领导⼲部⼤会上,上海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领导⼩组组长李强指出。
此前,3⽉27⽇晚间,上海公布新的防控政策:3⽉28⽇5时起,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全员核酸筛查:第⼀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先⾏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1⽇5时解封。同时,浦西地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封控管理;第⼆批,4⽉1⽇3时起,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5⽇3时解封。
管理制度范本从最初的「⽹格化管理」,到不同区域被统⼀划分到「重点区域」和「⾮重点区域」,再到以黄浦江为界进⾏分区封控,封控期间全体居民⾜不出户,暂停公交、地铁、轮渡、出租汽车、⽹约车运⾏。有⽹友将这⼀系列封控政策的调整形容为:「先是⽹格化,然后九宫格,现在变成了鸳鸯锅。」
根据压茬推进的原则,4⽉1⽇是浦东解封、浦西封控的⽇⼦。根据国家卫⽣健康委公布数据,3⽉30⽇,上海新增本⼟确诊病例355例,⽆症状感染者5298例,约占全国当⽇新增的三分之⼆。
⾃3⽉24⽇单⽇新增⾸次超过1000例⼤关,上海连续⼀周是全国新增感染病例最多的省份,3⽉已累计报告本⼟感染者32073 例(不计外溢)。⽽⼀周以来全国新增第⼆⾼的省份是吉林,该轮疫情已累计报告42028例(不计外溢)。
起跑线上失利后,封控也慢了半步。急病遇上慢郎中,如今,上海提出全域静态管理,彻底让这座2500万⼈⼝的⼤城市慢了
下来。这⼀回,上海疫情何时能出现拐点?
3⽉1⽇⾄29⽇,上海市与吉林省
所占全国每⽇新增⽐例情况,图表来⾃吾是疾控⼈。
上海疫情⾛势如何?
上海本轮疫情发现的⾸例感染者,出现在2⽉28⽇。当⽇下午,居住于普陀区的⼀位56岁退休⼥性,因发热前往同济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3⽉1⽇,市疾控中⼼复核依然为阳性,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该病例已全程接种过疫苗。
接下来将近⼀周的时间,上海⽇新增确诊病例是个位数,新增⽆症状感染者两位数。很多上海⼈尚未感受到这次疫情有何不同。
居住在闵⾏区的刘晓晨感受到异常,是在3⽉8⽇。那天她正在上班时,接到居委会的电话,说⼩区出现阳性病例,让她回去做核酸。她的同事也陆续有⼈接到同样的通知。
「以往上海从来没有如此⼤规模做过核酸检测。⼤家感觉,这回疫情是不是⽐较严重?」她对健康界说。
接下来,是隔离酒店华亭宾馆管理出现疏漏,引发本⼟感染并导致传播;上海六院在对住院病⼈进⾏风险排查时,发现⼀外省来沪住院病⼈核酸检测阳性,在随后的排查中⼜陆续发现阳性感染者。
林申爸爸3⽉18⽇,「疾控⼥侠」吴凡(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组专家组成员)在接受⼈民⽇报采访时坦⾔:「随着⽹格化筛查的推进,上海的感染⼈数短期还会继续增加,这符合我们的预期。以前的病例数字只是冰⼭⼀⾓,现在要把‘冰⼭’底部兜进来,才根据压茬推进的原则,4⽉1⽇是浦东解封、浦西封控的⽇⼦。根据国家卫⽣健康委公布数据,3⽉30⽇,上海新增本⼟确诊病例355例,⽆症状感染者5298例,约占全国当⽇新增的三分之⼆。
知道这个底有多⼤。」
伴随上海疫情相关事件频频上热搜的,是上海⽇增感染病例的不断上升——从两位数升⾄三位数,再到四位数。直到从3⽉24⽇,⽇增病例超1000例后,疫情呈现暴涨趋势。
3⽉30⽇,上海单⽇新增感染⼈数5653例。⾹港⼤学病毒学家⾦冬雁向健康界分析,根据⾹港疫情防控的经验,⽇增感染者接近6000例后,疫情的防控的难度变得很⼤。
他分析道,上海采取了强有⼒的⼲预措施,按照传染病流⾏的规律,这会降低感染⼈数。但是对于奥密克戎⽽⾔,由于隐匿性强、传播⼒强的特点,⼲预的时机不同,效果的差异性很⼤。
「因此,对于接下来上海疫情的⾛势如何,需要⼏轮核酸检测之后,才能掌握相对完整的情况。」⾦冬雁说。
3⽉30⽇,上海的新增数⽐前⼀天减少327例,⼀改上海疫情此前连续14天上升的趋势。
「上海疫情已有转折?不然!这种暂时下降,更可能是因为触及当地检测和收治能⼒的极限,等各地的增援⼒量到达后,上海疫情近期还会往上冲。」3⽉31⽇,浙江省流调专家队副组长、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副主任李欢龙在「吾是疾控⼈」撰⽂表⽰。
「本轮上海疫情预计有6万左右的⼈会感染。」李欢龙预计,上海在1周左右迎来疫情⾼峰,10天左右明显下降,20天后,即4⽉20⽇左右,疫情得到彻底控制,新增数有望控制在⼆位数甚⾄个位数,或基本上达到「社会⾯动态清零」的⽬标。
抗疫「模范⽣」为何表现失常?
李孝利男朋友
在此次疫情之前的两年多,上海共计12次本⼟疫情,都能在第⼀时间发现和应对。依托⾼⽔平的专家智囊团、专业的流调队伍、⾼效的多部门协同等,上海⼀次次将疫情消灭于⼈们⽆感之时,以「精准防控+经济发展+最⼩限度地折腾」闻名全国。
然⽽这⼀次,和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短兵相接」,上海最初阻击病毒失败,⽽后封控区外被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不断增加,后来只得不断扩⼤封控范围围剿病毒。
精准防疫「模范⽣」这次为何表现失常?
事实上,上海精准、科学防控的⽅法没变,但是病毒变化了。
2021年末,天津出现国内⾸起奥密克戎输⼊病例引发的疫情,打响中国应对奥密克戎毒株第⼀战。疫情发现时已传播三代,天津通过核酸筛查确定范围,在范围内确定了封控区。最终感染⼈数总计控制在450例以内。
但是,从1⽉初⾄2⽉底,中国⼤部分国内本⼟病例为BA.1进化分⽀。
从3⽉份开始,感染BA.2进化分⽀的确诊病例,开始在上海、⼴东、江苏、吉林、⼭东、浙江、北京等地出现。这种变异株⽐原始的变异株BA.1传染性增加了30%。
「BA.2进化分⽀9.5的R0值,意味着⼀个⼈可以传10个⼈,⼏乎是2020年初期毒株传播⼒的3-5倍。代际之间潜伏期也在缩短,基本3天可以传⼀代。最早是1个⼈,3天以后就是10个⼈,6天就是100个⼈。如果这个⼈在外⾯充分和⼤家进⾏接
触,10天可能就能传1000个⼈。」3⽉25⽇,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宏在发布会解释。
「更为⿇烦的是,根据⼀些尚未经证实的研究说,BA.2的感染者当中,存在着‘隐型奥密克戎’。这些感染者⽤现有的检测⽅法是检测不出来的。」病毒学专家常荣⼭表⽰,这也使得多地难以追溯传染源头。
如此,疫情的精准防控成功与否,成为概率性事件。⾦冬雁举例说:假如有⼈感染了病毒,此⼈在⽆症状的前⼏天,他核酸、抗原检测都是阴性,但是他能够将病毒传播给别⼈,谁能防范得了?
上海本轮疫情中表现不如深圳?
外界将本轮疫情中的上海和深圳⽐较,认为这两个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特⼤城市,同样⾯对BA.2变异株,同样由⾹港输⼊病例引发。然⽽,由于在疫情初始阶段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两地呈现不同的疫情⾛向。
3⽉30⽇,上海单⽇新增确诊病例355例,⽆症状感染者5298例;相⽐较之下,深圳当⽇新增确诊病例6例,⽆症状感染者3例。单⽇新增总感染者⼈数,上海是深圳的600多倍。
根据上海和深圳3⽉份的总感染⼈数数据,常荣⼭分析,相同⼈⼝规模的城市,如果⾯临同样的情况,早期相差⼤约⼀周的时间,开展「中⾼风险区」式的封控,阻断病毒。疫情⼀旦扩散开来,总感染规模可以相差20倍以上。
3⽉29⽇,中国疾控中⼼专家电话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流⾏病学⾸席专家吴尊友表⽰,深圳在疫情没有失控的时候决策⾏动果断,在⼀周之内控制疫情,⽬前开始复⼯复产。专家总结认为,早期便开展强有⼒措施,经济成本最低,社会效益最⼤,如深圳短平快的措施,对经济影响最⼩。
然⽽,上海和深圳疫情情况是否类似,尚未可知。⾦冬雁认为,虽然上海和深圳发现疫情的时间节点相近,最初检测出来的数据也相当。但是,很可能上海在发现疫情时候,病毒已经隐匿性传播了⼀段时间,感染病例已经成规模了。
据常荣⼭分析,上海疫情的源头有多种,部分来⾃北⽅,尤其是吉林、莱西的可能性最⼤;部分⾃⾹港,占⽐⼤于北线。
在中国乃⾄全球所占据的重要经济地位,也使得上海的疫情防控决策,更为艰难。上海创奇健康发展
研究院创始⼈、执⾏理事上海作为全球最⼤的贸易⼝岸城市乃⾄经济中⼼城市,做出⼀项政策调整,约束和边界更多⼀长蔡江南对健康界表⽰,上海作为全球最⼤的贸易⼝岸城市乃⾄经济中⼼城市,做出⼀项政策调整,约束和边界更多⼀些,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这就使其难以像深圳那样,⼀开始就狠下⼼,直接采取封城举措。
3⽉12⽇,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必须坚决克服⿇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理、松劲⼼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作。
⾯对外界⼀些呼吁封城的呼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顾洪辉在3⽉15⽇的发布会表⽰:「⽬前上海没有封城,现在也不必封城」;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组专家组成员吴凡在3⽉26⽇的发布会表⽰:「我也看到⽹上有⼈建议,咱们就下定决⼼封上3、5天,封上⼀周不⾏吗?不⾏!」
3⽉26⽇,上海宣布,利⽤双休⽇,⾮重点区域开展1轮抗原检测,重点区域开展2轮核酸检测并封锁⾄少2天。如果检出阳性,则继续封锁2天,并检测2轮,⽽后锁定疫点封控封闭管理。
新还珠格格里的所有歌曲
李欢龙把这种战法总结成「轮番短期封锁+⼤规模核酸检测+保持对外交通畅通」。他早在3⽉25⽇就撰⽂指出,上海选择了⼀条中间道路,即在「不封城」与「控制疫情」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在「不封城」这个⼤前提下来「控制疫情」。
在他看来,这种车轮战法由于封控时间不够长、⼈员流动未能完全阻断,阻⽌疫情传播的速度、效率⼤打折扣,只能延缓病毒传播(即本来每⽇新增数可能是⼀万例,现在控制在三五千内),但要想达到「动态清零」的⽬标,难!
「事实证明,这种战法是不成功的。」李欢龙说。
上海⽆症状感染者为什么多?
和同样在本轮疫情中感染者较多的吉林相⽐,上海⽆症状感染者⽐例要⾼很多。
以3⽉30⽇数据为例,上海新增本⼟确诊病例355例,⽆症状感染者5298例,⽆症状感染者占⽐93.7%;吉林新增本⼟确诊病例1340例,新增⽆症状感染者835例,⽆症状感染者占⽐38.4%。
上海交通⼤学-耶鲁⼤学卫⽣政策联合研究中⼼执⾏主任赵⼤海告诉健康界,⽆症状感染者⽐例较⼤,和所发现的病例还处于被感染的较早阶段有关,这意味着追踪潜在感染者的速度较快。
「再者,⼤量数据证明,接种了新冠疫苗后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成为⽆症状感染者的概率,会远⾼于未接种新冠疫苗,或未全程接种新冠疫苗者。」他介绍。
根据2022年上海市卫⽣健康⼯作会议上的消息,截⾄2022年2⽉15⽇,上海全市累计接种5549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数达2242万⼈,接种覆盖⼈占全市常住⼈⼝的95.1%,1063万⼈接种加强针。
⾦冬雁同样认为,上海⽆症状感染者⽐例⾼,和接种疫苗的保护⼒好,以及打了两针乃⾄三针者的⽐例⾼有关。
「BA.2原本⼤都是轻症,接种疫苗之后『轻上加轻』,已经接近于『⽆症』了。」⾦冬雁说。
3⽉29⽇,中国疾控中⼼专家电话会上,与会专家表⽰,有⽆症状是通过医⽣询问和患者回忆来诊断的,具有主观性,会出现随机误差;如果医⽣询问存在诱导性,也会对诊断结果产⽣影响。
⽽李欢龙在分析「吉林每⽇的新增数为何长期(⾄少已连续11天)稳定在2000例左右、不上升也不下降」时认为:这说明当地的检测和管控能⼒触及了天花板,所以从报告数来看,似乎⼗分稳定,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疫情状况。
「我们的认识不⾜,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
陈昭荣根据「南平疾控」,截⾄3⽉28⽇,上海本轮疫情已波及20省80市。
外溢情况较为严重,加上诸如护⼠因延误⽽去世、上海六院医务⼈员肢体冲突等事件的发⽣,让不少⼈对上海这⼀次的抗疫表现颇有微词。
⾦冬雁表⽰,挤兑医疗资源、影响就医秩序,是⼀个城市出现疫情之初,很容易出现的情况,重要的是尽快进⾏改进。
此外,他认为,上海前期未直接采取封控举措,是⼩⼼地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做选择,努⼒⽤最⼩的代价实现最⼤的防控效果。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也是和新的对⼿交战之后,根据形势适时做出的改变。
「⾯对传染性、隐匿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我们的认识不⾜;针对感染者⼤幅增长的情况,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同时,⼀些防控措施执⾏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有的封控地区众⽣活保障不够周到。」3⽉31⽇上午10时,在上海举⾏疫情防控⼯作新闻发布会,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表⽰。
「我们诚恳接受⼤家的批评,正在努⼒改进。」马春雷说。
明天起,上海浦西地区核酸筛查将全⾯展开
3⽉31⽇,浦东、浦南及毗邻地区这⼀轮核酸筛查已接近尾声。
马春雷介绍,4⽉1⽇起,浦西地区的核酸筛查将全⾯展开。这⼀批涉及⼈数更多(1600万⼈)、管控范围更⼤(12个区)、各类情况也更复杂。
赵⼤海预全民核酸检测结束之前,最终的感染者⼈数尚难预估。⽽基于当前上海正在分区、分时进⾏封控和全民核酸检测,赵⼤海预估:上海疫情有望在4⽉中旬之前出现根本性好转,4⽉底之前实现清
零⽬标。
加州⼤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学院流⾏病学系系主任张作风撰⽂分析,浦东、浦西分别封区的措施,再加上核酸普检,有可能把发病感染的⾼峰后移,使之平稳,也有可能会有⼀定的下降。
与此同时,他也认为,如果冰⼭下的社区感染不能查清(也许不可能查清),新冠疫情会卷⼟重来,此起彼伏。
只有建⽴有效的体免疫屏障,才能有效下降病毒的危害。
他建议,在⽬前上海的⾼接种率的情况下,⿎励众接种第三针,同时提⾼⽼年⾼危⼈的接种率和加强率。
专家建议:综合考虑疫情防控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每个城市都有可能遭遇病毒的袭击,暴发疫情。
「从长远来看,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蔡江南建议,要考虑采取⼀项疫情防控措施,需要抽调医疗资源,投⼊社会成本。与此同时,还会带来⼀部分医疗停摆、社会停摆。这会对新冠之外的患者,以及别的社会体造成损害。
⽇中介护学会⾼龄社会健康研究院院长杨⾦宇向健康界介绍,按照灾害医疗的思维模式:
⼀是要避免社区感染;
⼆是要避免医院感染;
端午节图片2022三是要避免疫情冲击医疗资源,带来医疗次⽣灾害;
四是要避免社会次⽣灾害;
五是要减少⾮疫情死亡,预防疫情期间⽐过去同期死亡⼈数增多,减缓疫情对社会造成直接/间接冲击。
疫情防控涉及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调整、分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决定了疫情防控的收益,即通过疫情防控能拯救多少⽣命,但防控措施也需要考虑成本。杨⾦宇表⽰,党中央、国务院也⼀再强调,「努⼒⽤最⼩的代价实现最⼤的防控效果」,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
如何平衡成本和收益?蔡江南表⽰,这就需要尊重科学、尊重专家、尊重规律。
「⾸先要有公开的数据,靠数据说话、决策。」蔡江南说,在此基础上,允许由疾控、病毒学、卫⽣
经济学、社会管理学专家等组成专家团队,在⼀定范围内进⾏公开、充分探讨,综合考虑疫情防控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测算病毒感染带来的损害,和医疗、经济停摆带来的损害哪个更多?并根据测算结果进⾏政策调整。
新变异株或已出现,中国疫情防控向何处去?
常荣⼭介绍,国外已经出现⼀种新变异株XE(Stealth Omicron),是OmicronBA.1和BA.2的组合,国内还未发现。XE的传播⼒在BA.2的12.5的基础上再增加了10%,RO值约为13.75。
「这对未来的疫情防控来说,难度再次升级,任何聚集性活动,都将在扩散的城市、⼩区带来传播。」在他看来,现在上海感染者数量巨⼤,不排除已经出现变异株XE的可能性,需要多做基因测序,早些获得第⼀⼿资料。
在杨⾦宇看来,⼈的免疫功能和病毒同时在演化,最后达到共存,这些是现代免疫学和病毒学的基础。按照⾃然辩证法,病毒要⽣存下去,就要和⼈类达成平衡,「这就是为什么病毒的致病性越来越弱,但是传播能⼒越来越强。」
杨⾦宇曾旅居⽇本16年,据他介绍,疫情两年多以来,⽇本的各项研究调查持续进⾏,对疫情发展的规律以及病毒与⼈体免疫的演进状态等也基本研究清楚。在⾼保护⼒疫苗的⾼接种率下,社会免疫屏障已经形成。所谓「新冠疫情逐渐流感化」,由此成为⽇本社会的共识。
在我国,随着上海宣布全域静态化管理,这座曾经被⼈们认为最不可能封城的城市,正在⾛向事实上的封城。
「所以让我们暂停⽆谓的争论,将注意⼒集中到怎么减少防疫的次⽣损失上来。如何做到让⾮新冠病⼈的不被耽误,如何让服务业的从业者能够得到帮助并且过得下去,我们需要给出真正兼顾与平衡的回答。我们没有只顾防控新冠疫情,⽽不顾其他的⽆限资本。」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说。
最终考试结束的铃声尚未响起,上海的「答卷」成绩如何,还待时间印证。
(应采访对象要求,刘晓晨为化名)
出品:健康界
撰⽂:刘⽂阳
监制:郑宇钧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健康界】所有,腾讯新闻享有本作品信息⽹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