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老汉口文化一条街
武汉人记忆中的交通路
方方在《书香武汉》里这样写道:老武汉人都知道交通路。那里是书店最为集中的地方。那里的古籍书店、 外文书店、科技书店以及新华书店或紧邻或对面,为不同需要的读书人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很多的星期六,我从大学回家,过江后便绕过江汉关,从江汉路上穿过, 直接去交通路,在书店的书柜边看书时,经常可以碰到熟人。于是大家便都说“世界真小”。
a级车中国古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武汉民间收藏 家肖琴学介绍说,旧时读书人最爱逛的是交通路,因为它是全国有名的一条文化街,集中了全国有名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位于中山大道交通路口)、中华书 局、大东书局、世界书局和开明书局,均在此设店,特别是商务和中华,几乎垄断了华中地区的教科书供应,资金雄厚、牌子老。
今年70 岁的闵宴清先生对交通路也印象深刻,他说交通路上的旧书摊很多,古今中外书籍和报纸、刊物都在经营范围之内,一面收购,一面出售。售价都很低廉。远在武 昌、汉阳的爱书人不惜坐划子、过江来淘宝,莫小看这些旧书摊老板,他们大都和古董鉴别专家一样,精于版本鉴别,善于捕捉商机。
曾是中华民族文化抗战的中心秦奋爸爸
1937 年底到193810月武汉沦陷前,武汉是全国的抗战指挥中心,交通路就是中华民族文化抗战的中心。当时这条路的两边,几乎每家都在编辑出售抗战书报杂 志。抗战书籍是那个时期的精神粮食,肚子没有吃饱过,但那时的信心从未丧失。抗战不只是军人在打仗,文化人的抗战也是非常有血性的,这是全民抗战。交通路 这些书店旧址,都是中国抗战的历史见证。虽然建筑不会说话,但只要它存在,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就不会被抹去。
1938年的武汉,作 家、艺术家云集;文艺社团林立;期刊荟萃;出版繁荣。一个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在武汉兴起。抗战文学、抗战戏剧、抗战美术成就斐然,书写了武汉城市 历史辉煌的一页。武汉出版的抗日书籍,种类繁多,涵盖抗战军事、政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个人著作有李公朴《民众动员论》、斯诺《西行漫记》等,总数达数 百种,这些书籍绝大部分都是由交通路或出版或发行。
抗战时期,进步刊物纷纷在此设立编辑部或发行所,如李公仆的《全民》周刊、邹韬奋的《抗战》三日刊等,这时的交通路,充满了坚持抗战的进步彩。
争年代,交通路及周围30多家书店中,由于各派力量的介入,革命的与反动的组织之间开展了有形无形的斗争。如生活书店及联营书店通过业务往来,能团结一批 进步书店与正中书店(中统所办)、建国书店(军统所办)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地下党开设的书店网站销售——联营书店在交通路21号,出售有《列宁文选》等前苏联汉口 领事馆提供的中文书籍,有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为追求进步的人们提供文化营养。
交通路上诞生的著名刊物
《抗 战文艺》诞生于汉口交通路40号。 193711月,济南即将被日军占领时,老舍先生为避免让日本人抓住当汉奸,毅然离别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赶上最后一趟 离开济南的火车,拎了一口很小的皮箱来到战时首都武汉。为此,冯玉祥将军在老舍抵达汉口之后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老舍先生到武汉,提只提箱赴国难。妻子 儿女全不顾,蹈汤赴火为抗战。”
随着老舍先生的到来,抗战文化之都的武汉有了一个公认的德高望重的舵手。19383月,老舍这位 一贯希望远离政治的文人,被推举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负责人。老舍先生历来是无党无派,同时他的作品也在文艺界受到好评,又拥有广大的读者。在 他的带领下,“文协”创办了机关刊物《抗战文艺》,这是抗战期间唯一贯穿至抗战胜利的文
艺期刊。
《抗战文艺》最早的编辑部与发行所同在一处,即汉口交通路40号,总经销部设在交通路31号。汉口的交通路,就是中国文化抗战的旗帜《抗战文艺》的诞生地。
众多的抗战杂志中,《战地》最为神秘。这个杂志由上海杂志公司发行,为半月刊,地址在汉口交通路62号,仅仅出了6期,编辑人是丁玲、舒。然而,查询当 时的资料,丁玲和舒此时都在延安,仅有报道丁玲曾来过武汉很短的时间。编辑不在当地,而可以出版杂志,在现在的电子时代不足为奇,但在当时通讯、交通都 极为不便的情况下,如何能遥控编辑出版,确实神奇。而且,该杂志封底广告及预告中,大量的是《八路军七将领》、《抗日游击战术》、《八路军学兵队》、《西 北战地服务团战地通讯录》这样的歌颂延安的文章,使得这个刊物在神奇的基础上,增加了神秘的彩。
上海沦陷后,叶浅予(领队)、张乐平(副领队)、丁聪、黄苗子等十多位才华横溢、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组成了抗战中的一支特殊队伍——“救亡漫画宣传队”,来到抗战中心大武汉,用画笔作抗战的刀,为保卫祖国尽力。
结婚十年什么婚
圆领t恤
画这种形式灵活多变、经济实用、快捷方便、简明扼要,更有鼓动效果,在发动众宣传抗战时,一目了然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抗战漫画》 (半月刊)于1938年元月在汉口交通路诞生,共出12期,发行量每期达2万册以上。丰子恺先生在武汉作短暂停留时,也奋笔疾书“最后的胜利已经在望了, 全国漫画家齐冲锋!”并为《抗战文艺》配图作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毛之父”张乐平在武汉期间,创作了很多“三毛”参加抗战打鬼子的故事漫画,深受 欢迎。
在中国的文化抗战史上,再没有任何一条街可以像交通路这样,聚集这么多的文化名人及热血文化青年,做出如此多的成绩。
目前,全市在打造文化之城,你知道老武汉曾经的文化一条街在哪儿吗?
作家方方在她的散文《书香武汉》里,专门谈了她记忆中的文化街——交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