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文化能塑造社会文化心理,作为影像的电影不是个体的事业而是一种社会体共同打造的事业,它倾向于照顾社会体的普遍文化心理;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长期沉淀下来的集体无意识,影像的生产是对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就某个角度而言,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或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代表了该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影像文化生产的意义乃由幕后的制作团队所设计,由于天生的商业属性,影像文化的生产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影像文化消费,但其前提是这种设计与受众的反馈具有同一性,这其实就是社会文化心理学问题。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揭示说:“社会文化心理是经过遗传积淀下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经验、审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迹的集合,在人们的审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西方不同时期的影像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都风靡一时,就显示了社会文化心理的作用。如《洛奇》中的洛奇坚定勇敢、执着不屈振奋了上个世纪80电脑锁屏怎么设置年代经济衰落时期的美国人。《辛德勒名单》
中倾家荡产冒死救助犹太人的辛德勒;《真正的人》中的马西列耶夫失去双腿后,以坚强的意志重新站立起来,并重回飞信中队;《风声》中的顾晓梦为了抗日,潜入敌人内部,忍辱负重,至死不渝。这些英雄人物让观众或震撼或激越。他们都暗合了东西方人们对英雄的想象以及对崇高的向往,因此,这些影像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塑造都起着能动作用。
柯震东萧亚轩 影像文化有助于形成社会集体记忆。在历史的发展中,影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聚焦着文化的变动。影响人类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激发影像想象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对世界政治格局造成重大影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各国影像争相创作的重要题材,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布谷鸟》《最长的一天》《拯救大兵瑞恩》《不列颠之战》《从海底出击》《老》《虎口脱险》《美丽人生》《保卫萨拉热窝》《桥》《虎!虎!虎!》《地道战》《红樱桃》《红高梁》《南京!南京!》等关于二战题材的经典影像已形成全世界人民的一种集体记忆。有时这种记忆也会通过影像集中在一些世界著名、瑰丽璀璨的明星身上,如奥黛丽·赫本、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阿诺·宋佳玲>张馨予施瓦辛格、迈克·杰克逊、李小龙等,在他们身上就浓缩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些经典的影像跨越了时空,为不同时期的人们再现着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某一时刻,已成为世界各族人民心里永恒的记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