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
1.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甲: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B.乙: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
C.丙: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
D.丁: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
2.北宋前期,皇室成员的宗子们,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权。到了南宋,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这说明宗室科举(   
A.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    B.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
C.导致宗室特权被取消    D.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
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
A.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B.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D.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4.钱穆说:(唐)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若未盖,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唐中宗曾不经两省而径自封(小)官,觉得难为情,故装置诏书的封袋,不敢用常封而改斜封,所书字也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官员被称斜封官。由此说明:
A.唐朝皇帝的专制权力是有限的            B.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为了限制君权的
C.两省的长官相互制约,为限制相权        D.唐朝已经拥有一套完善的法治规则
5.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东汉    B.东晋  C.北周  D.北宋
6.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7.(西周)时期,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8.《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   
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
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考察监督维护分封
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三年级清明节作文300字作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科举制使中国的官吏制度一直优于英国           
B.科举制推动了现代英国官吏制度的变革
C.战争时期英国对中国已经全面了解   
D.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
10.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差异
12.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升降由皇帝决定
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巩固了中央集权
1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阿迪丽娜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14.“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这里所说的范丞丞八卦“以贵役贱的现象得以解决是源于(    )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军功授爵制      D.推举制
15.《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分升一,采()羹,给之韭葱。……使者之从者,食()米半斗;仆,少半斗。这说明秦律
A.细密严苛    B.注重规范    C.强调等级     D.轻罪重刑
16.中国好歌曲导师周华健连续抢下三位学员后高兴大呼:连中三元!光宗耀祖!”与这一说法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和分封制                 B.察举制和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和分封制                  D.科举制和宗法制
17.《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上述历史现象出现原因是
A.专制主义的加强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科举选官制度确立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18.史官记史重视。下列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19.《古代行政区划史》曰: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以下观点符合上述引文的是
A.元朝时黄河以北地区,归中央政府直辖
B.元朝中书省集行政、监察、军事大权于一身
C.元朝中书省掌管全国最高行政事务
D.元朝中书省职权与唐朝中书省大体相当
20.《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21.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2.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2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
24.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2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关锦鹏批评伊能静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26.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27.《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三司  B.政事堂  C.门下省 D.枢密院
28.观察下列旧画报上的一幅图片新闻。这类新闻的绝迹距今至少已有
中举了,公差送来喜报
A.六十多年    B.八十多年  C.一百多年  D.二百多年
29.如图,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开封旅游.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君权神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