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课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它对于提⾼教学效率、增加学⽣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为历史教学打开了更加⼴阔的新天地。下⾯是整理分享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国家建⽴的意义
〖教学⽬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秦统⼀六国,建⽴统⼀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郡县制,建⽴⼀整套官僚体制和统⼀⽂字、统⼀货币、统⼀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措施的基础知识。
2.能⼒培养
①讨论秦建⽴统⼀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观察⽂字、货币、度量衡在统⼀前后的插图,指出统⼀后的优势所在。
④识读“秦代驰道⽰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统⼀国家时的各⽅⾯活动,并就秦始皇建⽴强权正体和实⾏统⼀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秦的统⼀,明确秦统⼀六国实现从⼩国林⽴到国家⼀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化发展和交流的作⽤,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过程中的作⽤。
〖教学要点〗
1.重点秦的统⼀和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秦统⼀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混战的局⾯,建⽴了我国历统⼀的国家,⽽统⼀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套适应统⼀国家需要的新的⾏政机构。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化上的整齐划⼀举措,不仅加强了统⼀国家制度的交通,⽽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和巩固统⼀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学⽣的认知⽔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化上的促进作⽤两个⾓度进⾏分析,让学⽣能较全⾯认识统⼀措施的作⽤。
〖教学分析〗
1.秦灭六国
①指导学⽣运⽤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如:蚕⾷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年激战,兼并六国。
②组织学⽣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统⼀国家的进步意义。⼀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国林⽴的局⾯,完成了统⼀⼤业;⼆是有利于当时⼈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化的发展。
2.建⽴中央集权制度
建⽴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措施,运⽤“秦政治体制⽰意图”,向学⽣说明三点:
①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庞⼤。突出政⾃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为⽌。
②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③引导学⽣分析秦始皇建⽴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和加强统治两⽅⾯进⾏分析。
3.统⼀措施
①指导学⽣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正确指出秦疆域四⾄的所在地,明确秦是当时世界上⼤国的概念。以“统治如此⼴阔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化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统⼀措施”⼀节。
②运⽤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对⽂字、货币、度量衡进⾏统⼀前后的对⽐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
③识读“秦代驰道⽰意图”,知道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向。了解匈奴的情况和匈奴对秦的威胁,强调万⾥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程,是⼈类⽂明的奇迹,激发学⽣的民族⾃豪感。
④组织学⽣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你认为好处在哪⼉?秦的统⼀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其进步⼜在哪⼉?”的讨论。
⑤归纳秦始皇在建⽴统⼀国家上的各⽅⾯活动,并就秦始皇建⽴强权正体和实⾏统⼀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书)
建军大业的演员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
师:第6课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与社会变⾰”,(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雄?他们的地理位置在哪?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有关商鞅变法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记、多看、多想。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下⾯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到第三单元“统⼀国家的建⽴”
第8课秦的统⼀
(板书,以下绿⾊⿊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黄丽玲老公 下⾯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
嬴(yíng)政郡(jùn)〔合书布点〕
△采点布点
学⽣阅读完教材后,学⽣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秦灭六国时间策略顺序意义长平之战
皇帝阳陵虎符
张蔷个人资料简介 丞相太尉御史⼤夫
郡县李斯
⽂字货币度量衡车轨长城
△布点⼩结
今天,⼏位同学对课本内容的复述,我是⽐较满意的。我想改变前⼏节课的做法,要求述点的同学,先由我来指定,其他同学注意听,中途不要随插话,如果有什么问题,⼀定要等别⼈把话说完,举⼿向⽼师⽰意,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向全班同学和教师表述⾃⼰的观点。
〔分层推进〕
△再读教材(⼤约2分钟)
△快速提问(5分钟)
①秦灭六国的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年间。进⼀步提问:公元前230年是⼏世纪多少年代?)
②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灭六国的过程,概括为四句顺⼝溜: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步⾏,打败削弱再灭亡,⼗年统⼀顺民⼼。)
③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韩、赵、魏、楚、燕、齐,)
④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混战的局⾯,建⽴了统⼀的秦王朝,有利于⼈民⽣活的和社会⽣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民的共同愿望。)
⑤秦王嬴政灭六国后,⾃称什么?(“始皇帝”,后⼈称其为秦始皇。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的王朝。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
⑥秦始皇在中央设⽴的主要官职?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夫——监察百官。他们孝必须绝对服从和执⾏皇帝的命令。)
⑦秦始皇在地⽅实⾏的制度是什么?职权怎样?(略)
⑧秦始皇采取哪些巩固统⼀的措施?(统⼀⽂字、货币、度量衡、车轨、连接长城。)
⑨识图:第43页“秦朝疆域”,出秦朝的都城、四⾄、长城的起⽌。
△处理问题(约15分钟)
①为什么秦能灭六国?
⑴客观条件——⼈民渴望统⼀。“战国七雄”之间,为了争夺⼟地和⼈⼝,不断进⾏战争,使⽣产遭到极⼤破坏,给⼈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封建割据严重阻碍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孟⼦•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是:“争地以战,杀⼈盈野;争城以战,杀⼈盈城。”纵观烽⽕连天、⼑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夫⼦的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因此,⼈民渴望统⼀,结束分裂割据。“战国七雄”中谁能承担“统⼀”的历史重任呢?
⑵主观条件——“战国七雄”秦国实⼒。秦国实⾏了商鞅变法,它是各诸侯国“变法”中⽐较彻底的,变法后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政治、经济、军事⼒量都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综合实⼒的国家。因此,灭六国实现统⼀的重任就落在秦国的肩上了。
⑶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②中央集权制度
集权就是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权集中于中央。秦始皇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军国⼤事,均由皇帝⼀个裁决,中央的主要官员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和执⾏的命令。指导学⽣看第44页图“秦政治体制
⽰意图”。
③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措施及其影响:(指导学⽣看课本中的相关图⽚)
⑴⽂字⼩篆⾪书
李斯受命统⼀⽂字,规定⼩篆为全国推⼴的标准⽂字。⽇常⽂书来往通⽤的是⾪书。
⽂字的统⼀,解决了原先六国⽂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汉字字体都呆溯源于秦。
⑵货币圆形⽅孔钱
圆形⽅孔钱与古代天圆地⽅的观念有⼀定的关系。我国历史都依照秦钱的样式铸⾏,它通⽤了两千多年。
货币统⼀,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孔钱作为流通货币,解决了拾、流通的困难,⽅便了经济交流。
⑶度量衡
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⑷车道
驰道,意为奔驰车马之道。直道意谓路线直、距离近、⾏驰快的道路。
解决了交通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④秦的统⼀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其进步⼜在哪⾥?
有利于统⼀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贯通评价〕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统⼀国家。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推⾏郡县制,建⽴⼀整套官僚体制。同时采取统⼀⽂字、货币统⼀、统⼀度量衡、修筑驰道和直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的措施,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秦的统⼀在历且有进步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在统⼀过程中的作⽤是巨⼤的。杨幂黄子韬互动亲昵
【篇⼆】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国家建⽴的意义。
【教学⽬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的时间,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起来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能⼒与⽅法:通过对秦统⼀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通过对秦朝建⽴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的概括,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的概括,培养学⽣释读历史图⽚的能⼒,归纳分析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时期的相关知识,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养学⽣尊重历史、是⾮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巩固统⼀的措施。
难点: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2、秦朝巩固统⼀的措施。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活动备注
谈话导⼊新课
刘冠麟 回忆商鞅变法与长平之战的影响,合纵与连横。
范晓萱资料 回忆发⾔。
讲授新课
⼀、“秦王扫六合”
1、1、读李⽩诗,分析反映的历史事实。出完成统⼀的时间、都城、⼈。讨论:秦统⼀全国的主客观原因,师总结。讨论:统⼀的历史意义,⽣⼩结。
2、讨论:统⼀后发⽣了哪些变化?
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讨论、发⾔,得出结论。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
1、谈话法解决“皇帝”的称号及其权⼒。
2、如何治理国家?讨论后阅读教材,然后归纳,落实在书上。
3、分析理解其权⼒的中央集权。讨论:优与劣。
学⽣阅读教材、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
三、巩固统⼀的措施
1、观察插图,谈发现,说明了那些问题?
2、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后,有什么好处?
3、发⾔后,归纳:为了巩固统⼀,在经济、⽂化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谈分的影响。
仔细看图回答1、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不⼀致,2、秦始皇把原形⽅孔的秦国铜钱作为统⼀的货币。
思考回答⽼师的问题。
课堂⼩结
学⽣⾃由发⾔总结学⽣分组⾃由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课后作业
写⼼得与疑问。培养学⽣综合、概括的能⼒,准确把握教材
【篇三】
⼀、教学思路:
秦始皇是⼀个能引起学⽣强烈关注的历史⼈物,在设计教学时以⼩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本课教学,从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的求知欲,改变课堂形式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介绍中央三位⼤⾂。利⽤绘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培养学⽣的学习技能。注重在新课理念下的学习⽅式的转变。以学⽣为主体,让学⽣要有⾃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以及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法。
⼆、教学⽬标设计
(⼀)知识⽬标:
记住秦统⼀中国的时间;记住秦朝的都城,统治者称号,理解秦统⼀的意义和秦始皇巩固统⼀措施的作⽤,初步认识秦中央集权的基本内容。(⼆)能⼒⽬标:
会识别图⽚,会制作表格。通过合作学习,开拓视野,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引导学⽣阅读,理解,初步分析相关历史资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式,激发学⽣的学习兴趣。通过维护国家统⼀观念的教育,初步认识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的内容: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国家建⽴的意义本课地位:统⼀是中国⽂明史的重要特征之⼀,是中华民族对于⼈类⽂明的贡献。本课重点是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教学难点是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从初中⽣的实际出发,⽅法的训练⽐结果的获得还要重要。秦朝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者承上启下的作⽤,⽽且占据重要地位。
四、学情分析:
学⽣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浓,学习的积极性较⾼,喜欢接触与历史有关的课外知识,喜欢讨论,就所学的观点进⾏探讨和争论,思考问题时需要历史感性材料的⽀持。⼀部分学⽣受当代影视作品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准确表达或偏激的观点,需要在教学中澄清历史事实,并在教师指导下进⾏简单的运
⽤,⼀部分学⽣具备透过历史发现规律的可能,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多取决于学⽣对历史问题的探究程度。教师的课题应充分调动这些学⽣的带动作⽤。
五、教学⽅法:
图⽰法、讨论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
六、教具:
地图册、《战国七雄⽰意图》、秦始皇画像,奖品若⼲
教学时间:45分钟(1课时)
发布评论